题记
从3月15日摄制组到达太原之后,吕梁广播电视台和吕梁广电传媒有限公司策划的大型纪录片《话说吕梁——百年人物系列》正式开始了前期拍摄。本片规划题材有贺昌、张叔平、刘少白、牛友兰、冀贡泉、刘墉如等十多位吕梁籍的重要历史人物。按照拍摄计划,许多人物的拍摄要同步推进,时间紧,任务重。摄制组历经两个半月时间,先后走过了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福建、安徽、浙江、上海、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辽宁、陕西、内蒙等19个省市自治区的数百个城市和乡村拍摄点,行程2万多公里,已完成绝大部分拍摄和采访任务。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由于贺昌烈士的篇幅占比很大,拍摄地点也最多,大家沿途的感受主要是围绕贺昌的事迹而生发,因此本文就以《追寻贺昌的足迹——拍摄手记》为题了。
在贺昌前辈仅仅29年的生命历程中,他的革命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他亲身经历和亲眼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过程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历史时刻。我们追随贺昌等前辈的足迹,努力去感同身受并真诚纪录,现将采访中几位编导的点滴感受分享出来,以飨读者。
2023年3月16日 太原到武汉 老赵头(总编导)记
早六时许,我们一行5人由太原驾车出发,感觉要变天了,阴冷。由滨河西路上高速,目测道路两旁的行道树已泛绿,春天到了。却没有想到过长治屯留后开始下起了小雪,过晋城翻越太行山之后逐渐下坡,海拔降低,小雪转为小雨,这里已有成片的不知名小树木开花,至郑州过黄河大桥时雨停。
12时许,至许昌服务区休息,吃了一碗烩面,巨咸!气温7度,内里只穿秋裤衬衣,外套牛仔裤薄夹克,体感很冷,上车时打哆嗦。高鹏(编导兼摄像)买了黄瓜西红柿桔子,吃起来冷得牙疼。
13:36,过漯河,又开始下雨,天气预报武汉是中雨。14:35到确山服务区,气温2度,真冷!出发第一天我们就遭遇了一场强度极高的寒潮。大家带的衣服都不多,到达武汉之后,每个人都添置了一件打折销售的廉价衣服御寒。
晚8时许,在酒店附近的浏阳憨伢子家常菜馆吃饭,到了鄂境吃的却是湘菜。服务员提醒有无忌口,意思是菜很辣,怕我们外地人吃不消,结果,有一道菜加的是海椒,确实很辣,但都被又冷又饿的我们吃了个一干二净。
2023年3月17日 武汉 老赵头记
九十六年前,贺昌在武汉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盘点贺昌在武汉的活动轨迹,今天我们在武汉的拍摄点共有7个,6:20早早就在附近一家粥铺吃过早餐开始工作。
下午16:00拍摄完毕离开武汉赴湖南平江。
近20时到达平江,在酒店安顿好出来吃饭时,饭店竟然大都已经打烊,转悠了半天才找到一家小饭馆交代肚皮。
两天的劳顿已让大伙略感疲惫,我们商量决定,往后的节奏应略微松缓一些,早上7点半至8点吃饭后再出发。
2023年3月22日 瑞金 老赵头记
这几日,我们由湖南长沙、湘潭、株洲,再到江西安源、井冈山、兴国、瑞金。贺昌在江西的活动地点非常多,拍摄点自然也多,尤其是在赣西赣南山区,山路弯曲狭窄,又逢阴雨连绵,给拍摄造成许多困难,但即使是这样,每天的拍摄点起码都有七八个。此时,大家刚出发时候的兴奋劲头已经过去,但也学会了忙里偷闲,上车睡觉、下车开工,车马达人马达交替运动。大疆无人机也多次趁无雨或小雨的间歇快速升空抢拍环境镜头。
今天在红都瑞金,遇到了难得的多云天气,飞行员(张园园 航拍兼摄像)的无人机终于大有作为,一次次兴奋地飞上高空。
明天的路程有点绕,会很累。
2023年3月22日 瑞金
高玉杰(编导兼制片)记
此次规划拍摄的十多个吕梁籍重要人物,贺昌的历史资料比较丰富厚重,所以拍摄的点也是最多的。
有关贺昌的拍摄点大部分在南方,路途遥远,尤其是江西,山区村落居多。我们预估3月的南方即将进入雨季,所以出发前特意准备了干粮及雨具等生活必需品。
从出发到现在,追寻贺昌的足迹还算顺利,但是有些艰辛。摄制组经河南进湖北,从长治就开始下雪,一路向南,由雪转雨,到现在这雨几乎没有停过。
每天早饭后,大伙便开始一天的紧张拍摄。由于拍摄点分散,近的相距几十公里,远的相距几百甚至上千公里。为了赶时间和进度,每天中午都没时间休息,晚上收工在八点左右,遇上离驻地或下个拍摄点较远的话还得赶夜路,吃完晚饭一般都在九点多十点,甚至更晚。晚饭后,小伙伴们还要做场记和素材整理,规划第二天的路线行程,十一二点休息是常态。
每天连轴转,加上冒雨拍摄,七八天下来,大家倍感疲惫,小伙伴们开始想家了。
2023年3月23日 瑞金到会昌 高鹏(编导兼摄像)记
拍摄第8天了。刚刚享受过昨天一天美好天气的我们,再次迎来了让人厌恶的阴雨天。
早饭中间,窗外突然乌云密布,雷声隆隆,大雨瓢泼。
风雨无法阻挡我们追寻革命烈士的脚步。八点五十我们再次开始了一天的拍摄,这时雨小了许多。
一上午的拍摄任务紧张进行,风雨也似乎一直跟随着我们,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上午拍摄任务即将结束时,突然一个显示江西赣州的电话打了进来,以为是诈骗电话,最终还是接了起来。
“喂,你好!我们是铂林酒店前台,您的337房间有一个内裤和上衣忘带了,您还取吗?”
听到对方的话语,有点诧异。仔细回想。哦!原来昨晚我们住在那个酒店,337房间是高老二(高玉杰)和飞行员一起住的那个房间。电话中赶忙交代酒店服务员把衣服收起来,我们一会过去取。
拍摄完毕,已经十二点多了。导航显示拍摄点距离酒店还有十公里,过去大概还得半个小时的时间。此时,午饭还没着落。
取上东西,已是中午一点多了。本以为老赵头会安排在瑞金市区吃饭。没想到,老赵头招呼我们上车,继续赶往下一个拍摄点。
行驶途中,老赵头说,先吃点车上带的零食。并表示中午吃自嗨锅。
雨依然下着,车轮也在不停地转动。下午两点多拍摄间隙,午餐在瑞金市的马道口村解决,风雨中的自嗨锅,方便面吃得还算爽口,也有种别样的味道。
草草结束午餐,赶时间,赶进度的我们再次启程,风雨也依旧跟着我们,雨大就上车躲避,雨小了赶紧下车拍摄,就这样我们又跟阴雨天气交织了整整一天。
到达最后一个拍摄点石含村时,已是晚上六点,雨还在下。具体的拍摄点(中共中央分局旧址)的位置难以找到,我们只能用最传统的方式,沿途询问村民,但是老俵们和我们语言上的障碍,让我们大费周折。最终,在一位会讲普通话大叔的引导下,我们终于到达拍摄点,借着日落之后的短暂天光完成了拍摄任务。
一天的拍摄任务结束了,天也完全黑了。我们继续踏上了前往会昌的旅程。车上,冯导和老婆微信视频的熟悉铃声再次响起,远在千里之外的关怀温暖于心。
漆黑的道路上, 雨一直下,我们一直走。会昌,但愿明天能够阳光明媚。
2023年3月24日 会昌 冯伟(编导)记
今天是进入江西拍摄的第四天,从出发到现在,雨一直在下。追寻贺昌烈士的革命脚步,并没有那么容易。今天,我们将拍摄贺昌最后牺牲的地方。
闷雷和闪电交织,像是要把天撕开一道口子,会昌山上升起了白雾,神秘又优雅。
高主任开着车行驶在会昌县城的红旗大道上,我猛地一抬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红色标语映入眼帘。
贺昌牺牲时只有29岁。我们这一行,总编导赵台已是61岁(已退休)、高主任46岁、编导高鹏36岁、飞行员(张园园)33岁、我32岁。大雨滂沱中,我们不停追寻贺昌的脚步。
昨天和妻子视频,两岁半的儿子说想爸爸了,我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有些哽咽,只能说爸爸也想你。
确实,有些想家。
到贡水河了,1935年3月,因下暴雨,贡水河水位大涨,阻挡了中共中央分局部队转移的脚步,贺昌在突围途中遭遇伏击,魂归天门嶂山下。
走过泥泞,抚过青瓦,当我们站在贡水河旁,在镜头里看着大雨滂沱、浪花四溅时,我突然感受到八十多年前的贺昌一定也曾凝望着这暴涨的河水,再望向主力红军长征的方向,毅然决然地与敌军殊死战斗,以鲜血践行了心中矢志不移的信念。
同样都在这里,同样都在三月的雨天,时隔八十八年,我,与革命前辈贺昌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一切都已改变,但这场对话的主题却没有改变……
2023年3月24日 会昌 高鹏记
相比于昨天的赶,今天的拍摄任务似乎轻松了许多。
按照计划,我们在会昌县会停留两天。昨晚到达县城已是晚上九点,晚饭结束后我和冯导匆忙洗了几件衣服,早上醒来一摸,衣服还是湿漉漉的。
雨还在下。冒雨拍摄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
会昌县归庄,距离县城33公里,是今天我们要寻访的重要拍摄地。1935年3月10日,29岁的贺昌就是在这里饮弹自尽,留下妻儿结束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环绕着大山,沿着曲曲弯弯的山间小路,经过1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到达人烟稀少的归庄村。撑起雨伞,拿出设备,构思画面,分工协作,拍摄工作有条不紊,严谨细致的进行着。在开拍之前,冯导特意点燃一支香烟,摆放在旁边的石头上,以表对先辈的敬意。
为了纪念贺昌同志,当地政府在距离贺昌牺牲地大约3公里的坪坑村修建了一个以贺昌命名的广场。偌大的广场上,消瘦的贺昌塑像矗立在广场。
快步向前,驻足仰望,与先辈的塑像双目对视。只见那淅淅沥沥的雨水沿着塑像的眼睛滴滴答答的掉落,顿时,心中的悲怆油然而生。
千里之地遇同乡,虽是冰冷的塑像,此刻却感觉那么的亲切而温暖。
写完这段文字,夜已深。窗外电闪雷鸣,雨声急促,想着明天即将离开会昌,总是有些不舍和牵挂。
2023年3月24日凌晨 会昌 高鹏记
凌晨四点,仍不能寐。想着明天还有拍摄任务,狠心撇下手机准备入睡。但是,冯导此起彼伏的呼噜声,让我愈发清醒。出来十天,第一次失眠,也确实想家了。
为了追寻先辈贺昌的足迹,我们只能将远在千里之外的牵挂和想念藏在心底,留在不眠的夜里。
同为父亲和丈夫,我在想,1935年当贺昌饮弹自尽的那一刻,他在想些什么?也许是自己最疼爱、最不舍的妻子和儿子,也许是自己心中坚定而神圣的信仰,也许是对未来新中国的无限憧憬……
雨水,泪水,坚毅,美好,伟大……一幕幕画面都永远定格在茫茫大山的翠竹丛林中。
2023年3月24日夜 会昌到于都 高鹏记
七点二十。闹钟吵醒刚刚入睡的我。有点懒床,挣扎许久还是起床洗漱、早餐。
赵台今天起得有点晚,很诧异。早饭后得知他母亲今天凌晨逝世,大家深感震惊和无奈。简单交代拍摄任务后,赵台匆忙赶往赣州机场,转辗上海、太原,再回吕梁。
送走赵台,我们驱车前往会昌县晓龙乡的“中央苏区最后一战纪念馆”。
今天是周六,纪念馆会不会开门,大家心里没底。路上我拨通了昨天在坪坑村寻找贺昌广场时记下的高排乡郑书记的电话。
高排乡紧邻骁龙乡,郑书记应该能帮助我们打探和联系到最后一战纪念馆的相关负责人。不出所料,在郑书记的帮助下,我们联系上了骁龙乡的副书记肖金林。
对于我们的到来肖书记非常热情,并安排乡人大宋主席和老屋下村刘书记陪同我们拍摄。在这里,我们出乎预料地感受到了当地政府、百姓对贺昌精神的关注和重视。从2017年修建的最后一战纪念馆,到骁龙乡中学醒目的贺昌雕像,再到学校里面的贺昌精神传习室,这里营造的浓厚传承氛围,让我们作为贺昌前辈的老乡,既感动又欣慰。
十二点半,上午的拍摄工作顺利完成。在肖书记等人的盛情邀约下,我们在骁龙乡政府吃了工作餐,丰盛而可口。用过午餐来不及休息,我们继续行进在了追寻贺昌足迹的路上。
这段时间江西进入了雨季,每天下雨似乎也很正常。赵台虽然回了吕梁,但是对我们的拍摄非常关注。
2023年3月25日 会昌到于都 冯伟记
整理完素材已是午夜,刚有睡意,手机一响,又清醒了。园园同志把明天(3月26号)的拍摄计划和路线发工作群里了,一切照旧,行程紧密,没有任何喘息和休息的机会。
今天的雨格外大,也没有停。上午的拍摄得到当地乡政府的支持,不仅带路,还招待了一顿午饭,很可口,很舒服。我们惊奇地发现,在“中央苏区最后一战纪念馆”里摆放着贺昌烈士的雕像。当地村民听说我们是贺昌的老乡,格外热情地给我们讲述当年战斗的情况。乡镇上的一所中学里有贺昌精神讲习所,操场正中央也矗立着贺昌的雕像,作为吕梁人,着实很感动。
辗转在丛山密林中,无心欣赏风景,连绵的大雨使得到处都是塌方、泥石流,河水上涨冲击着山间小路。本来轮流开车的我们,今天只有高主任一个人驾驶,毕竟他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在去最后一个拍摄点的路上,还是发生了意外情况,小路被上涨的河水俺没了,一辆小轿车被困在齐膝的河水里,车里有年轻的两口子和一个九个月大的婴儿不知所措。园园二话没说先赤脚下水询问情况,高鹏和我也赶紧下水支援。河水冰冷刺骨,我们使尽力气把车推上小坡,给一家三口留下干粮和水,我们准备原路返回。走出200米的样子,高主任说这深山老林,救援车一时半会也赶不过来,他们的车也打不着火,一会夜深了气温更低。大伙儿一听,心疼九个月的孩子,三言两语商量后,立即决定返回,让孩子和母亲先坐我们车里暖和暖和。
等了一个多小时,救援车终于到了,我们也赶紧出发往于都县城走。这时候雨又下大了,密林里只能听见洪水的咆哮和沙沙的雨声,山路出奇的黑。
路上四人聊天,笑着说上午是江西老表帮我们,下午又是我们帮江西老表。突然就想起今天午饭时,一位乡镇干部和我们说:“知道吕梁英雄传,你们吕梁出英雄。”这应该是对贺昌、对吕梁人最大的褒奖。
2023年3月27日 赣州大余 高鹏记
3月19日到达江西萍乡安源,27日从赣州大余离开,我们在江西呆了整整9天。其中,赣州时间最长。
追寻贺昌的足迹,赣州是场硬仗。
在赣州,我们行进在兴国、瑞金、会昌、于都、上犹等9个县市的乡镇村庄、场馆遗址,行程达2000多公里。
吕梁是贺昌的出生地,赣州是贺昌的牺牲地。我们跨越1800多公里的距离,感悟生与死的壮烈与伟大。
在赣州经历了许多事。从得到帮助到帮助别人,从他乡遇故人到贺昌精神的传承,从只是为了拍摄到初心使命的抵达,我们终于找到了自己心中的那个贺昌。
来赣州时就在下雨,离开赣州时依然在下雨。难道真的是因为江西进入雨季吗?还是冥冥之中上苍为烈士的英灵而哭泣?!
昨天是赣州拍摄的最后一天,下午我们在上犹县富平乡红三军政治处遗址拍摄时,巧遇前来参观的赣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勇等领导,见到我们,刘主任非常惊讶和高兴,并表示在拍摄过程中如有需要会大力支持配合,这让我们非常激动。
刘主任是会昌人,贺昌就牺牲在会昌。关于贺昌的故事,刘主任很熟知。
走在离开赣州的路上,脑海中满是贺昌在那里工作生活时的遐想和思考,追寻贺昌的足迹,我们继续在路上。
2023年5月19日 山西汾阳 冯伟记
悼贺昌
手中的拐杖倒在滂沱大雨中,
再也不会感受到你那双大手的温度。
战马的嘶鸣并没有驱散天门嶂上空笼罩的浓雾。
你将冰冷的枪口对准自己,
子弹径直迸溅出你的满腔热血。
从此,山间的风知道,
竹林里的雨知道,
山西的黄土地知道,
江西低垂的云雾知道,
抖气河边,是你的生,
贡水河畔,是你的死。
29岁,是你留下的记号。
补记
截止本文发稿之日,《话说吕梁——百年人物系列》第一季《追寻贺昌的足迹》共5集纪录片(每集30分钟)已制作完成,将在2023年10月31日——11月4日每晚21时30分左右在吕梁广播电视台播出,敬请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