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 合

触摸乡村振兴“幸福感”

——神农科技集团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石楼县马家庄村闲置的牛场被盘活

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民了解家庭情况

□ 文/图 本报记者 木二东 本报通讯员 赵良琼

什么是幸福?

对于石楼县马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孙成栋而言,幸福就是村里闲置的牛场已被盘活,30头带胎的华西牛就是壮大该村集体经济的底气;对于圪连村村民张海平而言,幸福就是打开自家的水龙头,安全干净的清泉汩汩而出;对于二级残疾群众梁文平而言,幸福就是驻村工作队队员为他送去方便台灯、帮助维修老化线路……

以国企担当为群众铺就幸福坦途,这是神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帮扶石楼县马家庄村的出发点,也是他们前行的动力。

走进马家庄村,翻开一本本驻村工作台账,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宣传教育、特色产业、基层党建……件件关乎民生,合乎民意。

巩固,来自“持之以恒”

教育保障方面,全村18名高中生享受政策补助,126名中小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10名幼儿享受幼儿补贴,2021-2023年雨露计划补助共50人17.1万元。

医疗保障方面,全村家庭医生签约共796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

住房保障方面,对全村379户低收入群体和五类群体的住房进行了全面排查,发现有2户存在问题,正在研判处理。

饮水保障方面,圪连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已完工,总投资39.8万元。

稳岗就业方面,截至2023年11月份,全村稳岗补贴发放31.8万元;一次性交通补贴发放14.1万元。

除此之外,为保持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的要求,该集团特向省民政厅申请困难群众救助资金30万元。

……

“数字”的背后,是神农科技集团在全面落实各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用实际行动,强化统筹协调,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的真实成绩。

拓展,来自“精耕细作”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最为基础的一环。如何帮助当地算好“发展账”,发挥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是每一个驻村工作队都需深入思考的问题。

工作队驻村后,经过多轮走访和上级指导,针对帮扶村现有的闲置厂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努力在“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上做文章。

原温家沟村委脱贫攻坚期建设的牛场未投入使用,工作队主动对接集团所属山西神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牛公司)实地勘察,并组织神牛公司、村委、合作社共同商议运营模式,基本达成共识,同步协调县乡村振兴局争取70万衔接资金用于盘活牛场,2023年12月4日,30头内蒙乌拉盖华西牛进厂。

在此基础上,神牛公司依托区域内资源环境条件优势,积极盘活石楼县王家畔种貂厂建设肉牛养殖基地,以市场消费需求为导向,应用标准化养殖技术,建设生产上规范、技术保先进、产业有带动的肉牛饲养基地,通过推广“公司+农民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家庭牧场)”的联农带农模式,促进村民就业增收。

振兴,来自“惠民温度”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需求是神农科技集团驻村工作队努力的方向。

神农科技集团始终牢记初心使命,驻村工作队将驻点村当成自己的家,吃在村、住在村,把村民当亲人。

工作队队长李秀兰多次帮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洗头发,带头组织党员干部扫马路,提升村容村貌;队员于敏璋为特困户乔兰柱安纱窗、换棉门帘;队员蔡宇为不能自理的病患者清理小便垃圾、为大病患者开通众滴筹,发动爱心人士捐款;为村民清理门前雪……

此外,工作队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采用“环卫公司+镇村”的模式,利用光伏资金合理设置公益岗位,党员干部带头巡查清理有色垃圾、入户帮忙改善户容户貌确保“三貌”符合考核标准。

振兴路上,步履不停。接下来,神农科技集团将持续发挥企业优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脚踏实地将“一处美”向“一片美”、“外在美”向“内在美”、“一时美”向“持久美”的乡村振兴美好蓝图化为壮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