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特 刊

清明时节蒸花馍 传统习俗在传承

大家展示做好的花馍

花馍制作过程中

本报讯 (记者 阮兴时) “指尖流转一花开,巧手揉捏百鸟来。龙凤人间何处见,而今相伴落面台。”清明节前夕,离石区滨河街道城中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清明蒸花馍手工活动,进一步弘扬清明节的传统文化,传承捏花馍习俗,丰富了社区居民生活。

做花馍、蒸花馍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民俗之一,不仅象征着吉祥如意,更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月寒食又清明,燕子挂满疙枣林”。在临县一带有这样一句谚语,说的就是在清明节前后当地人会把面做成燕子挂在自家的墙上,既是对故人的一种寄托,又是一种美食文化。

活动中,老师向大家介绍了花馍的特点及制作方法,以及“燕燕”的样式和象征:“燕燕的捏法有很多种,可分为分老燕和小燕,‘老燕’形制特殊,送长辈表达孝心,‘小燕’活灵活现,送小孩表示关怀……”

一把剪刀,一把梳子,便是制作“燕燕”的基本工具。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先用发好的面揉成面团,借助剪刀、擀面杖等工具,通过揉、捏、揪、压、搓、按等手法,制作出嘴巴、眼窝、翅膀等,用黑豆或花椒籽点上眼睛,再用小梳子“修理”几下,一只栩栩如生“小燕子”便诞生了。

“能跟着老师学习‘燕燕’的制作技艺,今天我们收获很多,蒸熟了都舍不得吃了。”“没想到捏‘燕燕’有这么多讲究,捏的是面燕,传承的却是习俗和家风。”“希望社区多举办这样的活动,我们都愿意来参加!”参加活动的居民们纷纷说道。在大家灵巧的双手下,各式各样的花馍诞生,大家将自己做的花馍展示出来,纷纷拿出手机记录这美好瞬间。

此次蒸花馍活动,不仅传承了传统手工艺制作,让传统民俗走进了社区,更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营造了和谐互助的氛围。城中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庞尔兰表示:将以“我们的节日”为载体,积极开展一系列文明实践主题活动,不断丰富辖区居民的节日文化生活,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