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4月15日,孝义市大孝堡镇到村工作大学生冯旺在山西省医科大二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孝义市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

用青春热血点亮生命之光

□ 文/图 本报记者 康桂芳

吕梁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冯旺(左二)在一起

“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项救死扶伤、拯救生命、传递人间大爱的爱心工程。造血干细胞捐献是通过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采样登记并录入中华骨髓库,待配血成功后,帮助病人重新建立造血和免疫系统的过程。

目前,我市已有近千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累计成功捐献6例。这些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28岁的冯旺就是其中之一。

冯旺是孝义市柱濮镇子善村人,目前是孝义市大孝堡镇一名到村工作的大学生。在母亲李建琴的眼里,他是一个让大人省心的孩子,上学时他在老师同学眼中也是最不打眼的那个。28年来,“勇敢”这个词与他并没有交集,在这次捐献造血干细胞之前他能想得起来唯一一次就是为了帮助受欺负的同学而第一次挥动拳头打抱不平。

2024年4月15日,吕梁市红十字会和孝义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一同前往山西省医科大二院看望正在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冯旺,他为一位白血病患者成功捐献360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全省第307例、全市第6例、孝义市第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一人道义举让他身边很多人深受感动。

“没想到这个95后的年轻人有这样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整个集体都深受感动!”孝义市大孝堡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兼财政所所长张宏宇说。

“冯旺是我们孝义市第一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想不到一个腼腆的年轻人能有如此担当,做这样勇敢的事情!”孝义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李玉海提到冯旺时这样说。

“为素不相识、远在他乡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用平凡之举书写人间大爱。”吕梁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任杰平说。

时间回到2024年1月16日,那一天,正在工作中的冯旺突然接到了来自吕梁市红十字会的电话,从工作人员的讲述中冯旺得知他的血型和一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进一步向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流程和意义后,出于大爱之心,他没有一丝犹豫,在电话里表达了坚定捐献的意愿。

其实在大学期间冯旺就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参与无偿献血。2022年9月,在疫情期间的一次献血中,他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便毅然决定选择了造血干细胞留样,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入库志愿者。

2月26日上午,按照要求,他一早开车前往吕梁市人民医院经过高分辨检测后,于3月14日正式确认符合捐献条件。4月10日,冯旺在吕梁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往太原,入住省医科大二院做捐献前的准备,准备前期需要每天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以保障足以提供患者移植所需的造血干细胞数量。

4月15日上午,正式开始捐献,从8点多一直持续到12点钟,在省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医护人员从冯旺身上成功采集了360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并在第一时间把这份“生命的礼物”送给一位生命垂危的血液病患者。

“就是第二天和第三天坐着的时候腰比较酸,按照医生的嘱咐吃了止痛药后就不疼了,其他倒没什么大的反应。”捐献期间,冯旺全程表现得淡定从容。全程陪同他的吕梁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王鑫龙目睹了所有过程,在这期间,他与冯旺多次进行电话、微信沟通,“每一次检查他都特别认真,还这么小就能做出这样的义举真的让我非常佩服!”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血液疾病患者唯一的希望,非亲属之间造血干细胞配型的成功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匹配成功的概率极低。“通过一己之力拯救另外一个人的生命”,这种特殊的生命体验,对于这个28岁青年的人生起到关键作用。“能够在十万人之中被选中,我是幸运的。看起来是我拯救了他的生命,其实从长远意义来讲,是他让我体验到了生命的价值。”

距离冯旺捐献造血干细胞已经过去整整23天,他也逐渐从起初的好奇、兴奋慢慢回归平静,但对生命的思考,对人生、健康的关注才真正开始。爱好运动的他曾因为工作忙而懈怠,最近他又重拾运动,为5月21日九牛牧业·2023太原马拉松赛积极备赛。

“如果下一次还有患者需要你,你还会选择捐献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冯旺没有丝毫犹豫答道“我会!”

爱心相“髓”,汇聚生命之光。目前,我市已有近千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这些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而作为孝义市的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冯旺也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这项爱心公益事业,给更多的生命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