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

“瓜棚里吃瓜,格外甜!”

——柳林县庄上镇张家垣村蔬果大棚“甜蜜”小记

在瓜棚里吃瓜真是太甜了

市民在瓜棚里体验采摘的乐趣

□ 文/图 本报记者 高茜

“在棚里吃自己摘的甜瓜,感觉格外甜着哩。”“别看这西瓜只有巴掌大,但是到连着皮的地方都是甜的,真不错……”早上十点,柳林县庄上镇张家垣村的甜瓜、西瓜大棚里热闹非凡,一片欢声笑语,来自周边的市民们早早就驱车来到这里采摘,他们手拿小篮穿梭其中,一边采摘瓜果,一边享受惬意的美好时光。

被晒得黑黝黝的村支部副书记乔云清天刚亮就穿梭于村里的七个四季大棚里忙个不停。只见绿油油的甜瓜、西瓜挂满藤蔓,“咔”的一声瓜裂两瓣,瞬时飘香,轻轻咬上一口,又脆又甜、满口清香。看着一个个绿油油、甜蜜清香的甜瓜和西瓜,乔云清心里乐开了花。

“第一批甜瓜上来的时候就已经有不少人慕名而来,希望采摘第一批‘开园瓜’,到‘五一’以后就进入大规模的采摘,每天可接待百余人次左右,一天的收入可达近3千元。”

乔云清介绍说,张家垣村没有什么工业项目,整村移民后,唯一不缺的便是大片大片的撂荒地。“我们镇党委和村两委多次沟通协调,平整并流转了将近500亩的土地,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注册了柳林县幸福庄园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年九月开始利用流转的300余亩土地,除常规农作物与县里重点支持的农业项目种植外,进行瓜果蔬菜的种植。过年前后,村民就已经开始在这片瓜棚进行着翻地、平地,忙得不亦乐乎。二月从绥德引进瓜苗,并邀请了专业技术员指导。到了二月底,天气开始变暖,也正是种植瓜苗的好时机,从浇水到控制温度、领苗、开花授粉、选瓜,都倾注着大家的汗水与智慧。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照料,转眼间已经成熟。”

村里通过引进大棚蔬果种植,让更多的人在家门口掌握技术,实现家门口赚钱,乔小云和李林梅便是诸多受益者中的两位。本在家务农的他们每到冬天就闲下了,也无其他收入。自从大棚搞起来,在技术员的手把手指导下他们也变成了瓜苗虫害防治和瓜果采摘的“专家”。采摘时人们亲切地叫着“小云小云,快来帮我看看这个能不能摘……”奔忙的身影中透露着满满的喜悦。

“这个甜瓜的周期短、收益大,等全部摘完后,我们准备无缝衔接种植哈密瓜,这个大棚肯定是歇不下的。”乔云清笑着说。

除了水果大棚,旁边的蔬菜大棚内也是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豆角6元一斤,西葫芦3元一斤,这个价钱跟市面上外地蔬菜的价格也差不多,而且还能自己采摘,又新鲜,我觉得挺好的。”来采摘的市民纷纷这样说。

临走时,看到又有几辆车陆续开到了瓜棚附近,他们说都是看庄上镇到村工作大学生的直播过来的。乔云清笑着说:“最近为了我们张家垣的瓜,大家都下了功夫了!”

“近年来,庄上镇把发展棚室经济作为种植结构调整、农业提质增效、特色产业增收的突破口,反季节种植甜瓜、西红柿、黄瓜等特色果蔬,不断推动棚室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全力打造集绿色、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现代设施农业,开辟出农民创收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庄上镇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我们的大棚已投资180余万元。下一步,水、电、路各方面基础设施也将进一步配备齐全,希望能够将整个采摘环境提升一个档次,让更多的人来我们张家垣,共同分享这份大棚里的‘甜蜜’。”乔云清满足又自信地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