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 化

我所认识的孟养玉先生

收音机下乡(1955年创作)

光荣八大员(1962年创作)

青年人(1963年创作)

万盏花灯连北京(1975年创作)

咱们的队伍在前方打得好(1977年创作)

刘胡兰精神代代传(1973年创作)

吕梁丰碑(2006年创作)

□ 梁大智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每逢春节,贴年画和贴对联一样,是每个家庭必做的事情,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增添了许多欢乐的喜庆气氛。记得小时候,购买年画就是我们小孩子的事,走在乡村集上看着琳琅满目的年画,左挑挑右选选。有取材于历史事件、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笔记小说以及戏曲等连环画式的年画,如《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红楼梦》《牛郎织女》之类;也有表达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吉庆类的单幅年画,如《连年有余》《富贵满堂》之类;还有表达人们期盼早生贵子、夫妻和美的良好愿望,以及表达节令风俗、时事趣闻、神仙与吉祥物的年画。年画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记忆较深的一张年画就是《万盏花灯连北京》,孩子们举着各式各样的花灯,兴高采烈,群情激昂。那时候,北京是每个小孩心中既神圣又憧憬的地方。刚上学的孩子都会唱《我爱北京天安门》,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张画,由于保护得好,在我家墙上竟然连续贴了两年。后来才知道,这张年画就是文水籍画家孟养玉的作品。

孟养玉,孟子69代嫡裔,1935年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正高级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山西省美协常务理事、山西画院特聘画师、山西省人物画学会艺术顾问、吕梁地区美协主席。

孟养玉的作品颇丰,并多次参展和获奖。作品《收音机下乡》入选全国首届青年美展并获奖,《刘胡兰》《能工巧匠》入选建国十周年全国美展,《学英雄精神走英雄道路》入选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5周年全国美展,《咱队伍在前方打得好》入选建军45周年全国美展,《姑嫂情》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八音祝寿》《春韵》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亘古一曌》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并获山西省美展一等奖,《无题》入选中国工笔画第二届大展,《永锡难老》入展加拿大第五届国际书画展获金奖。他的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美术》《中国书画报》《中国画家》等报刊登载,被英、日、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内外博物馆和收藏家收藏。有40多种国画、年画、连环画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及津、晋、冀等出版社出版发行,印数多达千万张(册)。入选《中国美术辞典》《中国美术年鉴》《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宝鉴》等大型画册和典籍。1996年被命名为吕梁人民艺术家,1999年上海邮局监制发行《孟养玉从事美术生涯五十载纪念封》,中国文联授予“1999·2000”中国百杰画家称号,2001年赴台湾举办了个人画展。

孟养玉先生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的青少年时期经受了很多曲折和苦难。我认识孟养玉先生还是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我任共青团文水县委书记,孟养玉先生是县文联主席,出于对先生的敬仰,我一直以孟老师相称。由于我爱好文学,所以经常和文联打交道,于是联合搞得活动也就多起来,青少年文学创作征文比赛,文学爱好者采风活动、出版《英雄故乡的报告》等。团县委出版书籍就请孟老师设计封面,他总是有求必应。后来我创作了《晋风词韵》一书,在孟老师的画作中,常常出现我给各地写的诗词。在为太原画展作《龙城无处不飞花》画作中,题写了我创作的《夏云峰·咏太原》;在为文水画展作的《花舞凤城》画作中,题写了我写的《文水赋》……在我出版的《非遗吕梁》《乡村记忆》《遥望故乡》等书中,也常常用到孟老师的画作。说到那张《万盏花灯连北京》年画,他风趣地说:“那群孩子都是有原型的,那个举着宫灯排在第二个的孩子原型就是我家二小子。”

值得一提的是,在孟养玉先生的绘画作品中,有许多红色画作,特别是《咱队伍在前方打得好》《吕梁丰碑》《光荣八大员》《刘胡兰精神代代传》《从小热爱毛主席》《红花》《十二月花开致富忙》《红色保育员》《扑不灭的火焰》等,这些画作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也是彰显中国共产党的道德信仰、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的综合体现,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革命性、大众性。孟养玉创作的年画,从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到表现手法,均以表达吉祥如意、纳福驱邪为其最基本功能,具有无限生命力,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

文水县晋韵艺术馆建立了红色画家孟养玉书画艺术研习基地,深入细致地挖掘孟养玉先生书画艺术的精神内涵与艺术精髓,继承和发扬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推动红色书画艺术不断发展,使其更大地发挥宣传教育作用,通过研习让更多的美术爱好者参与到红色书画艺术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