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 化

抗日战争时期中离东山革命斗争史概况(三)

□ 吕梁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研究室)

武装斗争的蓬勃开展与

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巩固

(1940年--1941年)

晋西事变以后山西的抗战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党领导抗日军民度过了最困难的年头。在这最困难的年月里,东山地区党组织发展壮大,武装斗争蓬勃开展,敌后根据地建立巩固。

1940年1月,晋西南区党委领导王达成、龚子荣带领东山区干部从中阳西山的刘家墕村打回东山。不久,王达成、龚子荣率部转移,贺金华率东山地方干部和游击队坚持斗争。这时期日、阎勾结,在东山地区横行无忌,东山区游击队武装力量弱小,敌人穷追不舍。在中、汾、孝边界山区周旋月余终难立足,便经三道川转往晋西北。

在晋西北稍事休整,东山干部和游击队又随王达成、龚子荣,由曹三团一个营武装掩护,返回东山后师峪、三角庄一带。这时游击队稍有发展,从决死队要了张振标等数名有经验的东山籍干部,战斗力有所增强,改称为东山游击七中队,队长薛万才,副队长张振标。

1940年3月间,区党委领导王达成决定成立中离东山党委,受汾孝地委领导,将离石南梁区划归东山党委领导。其主导思想是:第一,东山为沟通汾孝与晋西北根据地的桥梁,犹如插在汾、孝、中、离四县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非但不能放弃,反而必须建立党委以加强领导,将东山稳固地抓在我们手中。第二,南梁与东山一脉相连,同处汾离公路以南,划归东山领导最为合适。第三,东山与汾孝毗连,为汾孝的后方根据地,由汾孝地委领导较为适宜。洪赵总队以这一带为依托,进可扫汾孝平川,直插同蒲线中段,退可越汾离公路撤回晋西北根据地,守有吕梁山中段的起云山之险可凭靠,是开展游击战的理想战场。

党委成员分工情况:

书记贺金华,代号101,统负全责,并主管武装建设。

委员景中通,代号102,主管政权建设。

委员强智慧,代号103,主管党、群工作。

同时建立洪赵总队第二大队,属东山党委领导,对外番号为“静乐部”。贺金华任大队长兼政委。在现有七中队一个中队的基础上,加速发展扩充,待后再建立两个中队。

党委制定的行动方针为:迅速打开局面,以武装斗争为中心,建立巩固的抗日民主政权,把党的建设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

在党中央关于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策略方针指导下,在晋西南区党委与汾孝地委的直接领导与关怀下,东山党委将中央的路线、策略和方针贯彻到各项工作之中,排除前进道路上的千般艰难险阻,迅速打开局面,进入东山抗战史的全盛时期。

这一时期东山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1940年3月至5月,迅速打开局面。

第二,1940年夏、秋,武装斗争和政权建设达到高潮。

第三,1940年冬至1941年秋,准备撤退及至全部撤出。

1940年3月至5月打开局面。东山党委刚建立,即派强智慧、冯青山持区党委领导王达成的介绍信来到西山王家墕头村,与中离县委书记韩仲英商讨接收南梁区事宜。韩派负责南梁区工作的县委成员王仲亮与强智慧、冯青山一起在南梁做了移交。交给东山党委三个支部: 韩家山支部,支书贺祥福;前王岭社支部,支书刘清忠;东合支部,支书刘学孟。三个支部共有党员50余名。南梁一带早在1937年夏天,离石县委领导成员韩长泰便在这里开始了建党活动,初期的党员有王凤生、贺祥福、韩德福等七人。日寇占领中阳、离石,在南梁设立据点,强化法西斯统治,南梁支部书记王凤生被日寇抓捕壮烈牺牲,党组织转入地下活动。1939年中阳、离石两县党组织都向南梁伸进,党员再度增加,支部陆续建立健全。东山党委建立后,强智慧、冯青山对各党小组进行了整顿,战斗力得以加强。

三四月间,东山党委机关在七中队掩护下,主要活动地域为后师峪、三角庄和会湾一带。七中队有所发展,但在东山复杂的环境里毕竟还是一支幼小的武装力量。晋西事变后,东山局势剧烈动荡,日、阎大举进犯,反动势力横行猖獗。任胖则等党员惨遭杀害,许多干部家中被劫掠。党委机关与七中队辗转深山,露宿荒野,时有敌追踪而至。在快活林、后师峪、塌上沟等地多次被敌包围,经奋力苦战方得脱险,幸免全军覆没。在此举步艰难的困境面前,党委毫不退缩,大刀阔斧劈斩出一条前行的道路。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抓获中师峪村敌情报员刘三保,经贺金华亲自审问,掌握了敌人活动的大量情况。在东山日、阎、蒋狼狈勾结,建立了完整的情报网,以后师峪、三角庄为起点,通联敌各方,旨在摧垮我东山党委,消灭游击七中队。党员被害,抗属被抄劫,游击队数次被围困等一系列事件,情报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面临着严酷的现实和危难的局面,东山党委断然采取镇压反动分子的严厉措施,先后镇压了杜连标、李文华、薛奎元、刘二龙、薛振华、许稳柱、杨补生、高三有、薛振荣、薛张保等一批蒋阎反动分子和汉奸敌特,王金堤、党德昌、靳广春等逃躲漏网。这次迅速果敢的镇压行动,灭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长抗日军民的威风,人民抗日的积极性再度高涨,抗日青年纷纷参军,七中队迅速扩充,六中队建立,张振标为队长,两个中队约八九十名战士。情报网的破获剪除了敌人安在东山的耳目,反动分子被镇压,摧垮了敌人的社会基础,逼使晋西事变后进驻东山上桥一带的阎军以及反动编村政权退缩到南川刘家坪、关上一带。东山地区又回到我们手中。

在打开局面的胜利形势下,1940年5月30日,东山党委在后师峪村召开了“纪念五卅暨庆祝东山解放大会”。东山形势的发展对晋西日寇形成巨大威胁,纠集汾、孝、中、离四县日伪军大举向我根据地围剿进击。区党委和汾孝地委领导军民奋起还击,洪赵纵队从孝义柴场一带边战边退,诱敌至于我军有利的后师峪一带。洪赵总队与东山六、七中队运用灵活的游击战术,避敌锋芒,利用有利地形合击敌一路, 打死日军官一名,消灭日伪军二三十名,缴获战马、机步枪等大量胜利品,粉碎了日寇围剿。我军获胜后迅速转移,日军暂占后师峪附近几个村庄。日军占领的两天之内,疯狂进行烧杀抢掠,几十头耕牛和肥猪被抢夺,数十间房屋被焚烧,无数妇女被奸淫。我军组织对日寇牵制侧击,逼敌在疯狂劫掠后仓惶退却。通过这次反围剿的胜利,东山广大人民群众亲眼看到了我党我军的强大力量,也切身领略了日本法西斯的残暴罪行,抗日浪潮风起云涌,五月后进入高潮阶段。

1940年夏秋,东山地区武装斗争蓬勃展开,根据地政权建立巩固,党的组织发展壮大,进入东山抗战史的全盛时期。这种兴盛景象是全县其它地区无与相比的。

“五卅”以后,东山人民抗日怒潮风起云涌,日寇的扫荡和阎军的进犯,丝毫不能阻止抗日斗争的发展,只能推动抗日浪潮汹涌澎湃,滚滚向前。游击小组、自卫队等群众性的抗日武装普遍发展起来。东山党委领导的抗日武装洪赵二大队扩编健全,三个中队约三百人,战斗力大大提高,“静乐部”的威名传播四方,震慑敌顽。地委交给二大队的任务就是保卫汾孝后方根据地——东山地区,有时同三大队配合行动,遥伸至孝义郭家掌、汾阳石庄、离石吴城一带。二大队也与中阳县委武装独四营七连密切配合,不时进攻中离日寇封锁线。二大队活动的几个中心点有上桥、后师峪、三角庄、师庄、会湾、禅房、韩家山等地。吕梁山中段的起云山里,蕨菜坡、大平山、顶天墕、安则背、白马仙洞等地,群峰迭矗,林茂丛繁,岩洞深邃,这里便是二大队抗日的大后方。这时期二大队的战斗序列及部署是:大队长兼政委贺金华。大队下设五、六、七三个中队。七中队为主力,中队长薛万才,指导员洛纯夫。活动的中心区域在三角庄一带,锋芒直指汾离公路日寇吴城、王家池据点,大队部及东山党政机关多随七中队活动。六中队中队长张振标,指导员张立昌。随王德泰(代号104)活动在上桥、韩家山一带,矛头直指南川阎军据点,东山区党政机关随队活动。五中队中队长赵世恭,指导员王维虎。随强智慧活动在南梁一带,目标对准中离线日军据点,南梁区党政机关随队活动。

随着东山局势的稳定,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也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以景中通为主任的东山办事处主管政权工作, 办事处下辖东山和南梁两个区。

(1)东山区的党政机构人员:

区委会:书记王德泰,组织委员卫清洁,宣传委员傅金城。区委领导着后师峪、三角庄、上桥、闹泥、刘家坪五个支部及车鸣峪党小组。

区公所:区长傅金城,助理员师永昌,牺盟会秘书任能奎,青救会秘书赵世宽,农救会秘书卫清洁,妇救会秘书王香梅,自卫队大队长尹继福,区警三名。区公所下辖三角庄、上桥、刘家坪、车鸣峪四个编村。

(2)南梁区的党政机构人员:

区委会:书记强智慧(兼),组织委员冯青山,宣传委员靳志忠。区委领导着前王岭社、韩家山、东合、禅房四个支部及朱庞党小组。

区公所:区长冯青山,牺盟会秘书朱志清,农救会秘书孙明福,自卫队大队长靳志忠。区公所下辖禅房、朱庞、石碛上、新舍科四个编村。

1940年全区发展党员一百零四名,党员总数达到236名。

这一时期注意抓了敌工工作,建立了两个方面的情报线。

第一,对阎方面:

晋西事变时打入阎中阳县政府的任重道,与先前隐蔽在阎中阳县政府的党员洛纯夫(系离石县党组织派遣)取得联系,将阎政府及阎军内部的行动情况报告我方。1940年夏, 任、洛给东山党委来信,说已引起敌人注意,希望党委在他们去曹家峪执行任务时,派人将他俩接回。党委接信后未作细致考虑,便派薛万才、强智信带十几名队员前往曹家峪, 在郭家岭村袭击阎军,打死四、五名,将任重道、洛纯夫接回。此后这条线就断了,使这方面的情报工作受到了影响。事变时还安排了闹泥至韩家山的情报线,这条线有闹泥的李士胜(化名求文)等人,对掌握刘家坪、关上阎军情况起了很大作用。

第二,对日方面:

景中通和强智慧分别负责,通过柏家峪村长王大有(党员)与中阳城内单线联系。景中通联系的有雷爱贵、李俊华等人,着重了解城内日寇统治及人民情绪等情况。据此东山党委对驻城日寇展开政治宣传攻势,在县城内对人民群众进行一些反日的宣传舆论工作。强智慧联系的有张彦新、刘兴汗、孔显文等人。张彦新曾任伪警备队小队长,通过张彦新把这个小队掌握在我们手中,将日伪城防部署以及行动出发等重要情报及时告诉“静乐部”。根据情报,“静乐部”镇压了敌汉奸便衣多名,击溃了日伪军数次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