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本报记者 木二东 本报通讯员 霍爱兰
炎炎夏日,长安大学“忆往昔红军东征·悟今朝吕梁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憧憬,在指导老师袁宁波的带领下,来到吕梁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石楼县,是他们暑期实践的第一站。
1936年2月,中共中央在确立“东渡黄河,挺进山西,抗日救国,以发展求巩固”方针后,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到达山西省石楼县义牒镇,路居于留村,并在此创作了千古绝唱《沁园春·雪》。毛泽东同志于红军东征突破阎军黄河防线后,登上白雪覆盖的山上视察地形,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挥笔写就诗作。
学子们认真参观展览,仔细聆听讲解,了解红军东征抗日战略抉择的时代背景,感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东征精神,体会革命先辈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跟随着指导老师,实践队来到了红军东征纪念馆。一踏入馆内,庄严而肃穆的氛围便包围着所有人。展厅内,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通过详实的史料、珍贵的文物和逼真的场景复原,将红军东征的壮丽史诗缓缓展开。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看到红军战士们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前行,听到枪炮声在耳边轰鸣,感受到那份为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不惜一切的坚定信念。
“大家看过来,这是红军战士们用过的水壶。”讲解员指着一件展品深情地说道。队员们纷纷围拢过来,仔细端详着这些历史的遗物,眼中闪烁着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在这一刻,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敢于斗争”的吕梁精神,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不朽丰碑。
随后,实践队来到了石楼县党史陈列馆。这里是石楼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的生动再现。一件件展品、一幅幅图片,将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一一呈现。队员们认真聆听着解说员的讲解,时而低头沉思,时而热烈讨论,他们被石楼人民在革命斗争中所展现出的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打动。在这里,他们不仅感受到革命斗争的艰辛与不易,更体会到了革命精神在地方历史中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这次红色之旅,实践队员们对吕梁精神及其产生与传承,对红色精神与文化教育的结合都有了新的了解,他们纷纷表示将传承吕梁精神,以更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入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