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本报记者 梁瑜
夏季时节,走进兴县蔡家崖乡的宋家沟,一片绿色汪洋,带着泥土芳香扑面而来。后沟里,条条大坝护卫着满眼成熟的苹果、桃、杏,果实压弯了枝,庄稼挺直了腰,向日葵点头微笑,谷子躬身问好。曲径通幽处,艳阳把万道金光撒向林间。好一派绿树成荫,花香果甜的田园风光。这就是人称兴县城外“世外桃源”的宋家沟生态园。
这条美丽的绿色走廊、人间胜地正是七十五岁的退休干部、兴县林业局原副局长高华处,带领全家人苦战二十年开创造出的业绩。让一条乱石滚滚的十里荒沟披上了绿装,高华处的大胆探索,勾勒出退休干部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澎湃豪情,将农田水利生态建设又一次推上历史的前台,成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一个可供借鉴的样板。
在高华处的引领下,记者沿着绿意葱茏的小径前行,聆听着高老的点滴介绍,了解着宋家沟生态园的发展历史。
当年,宋家沟只是蔡家崖西北五公里处的一条荒沟,这条沉睡了几千年的荒山僻壤,真可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般的寂寞荒凉,是高华处一家的到来,给这里注入了勃勃生机,使它从此不再荒凉沉寂,使人们隐约看到了贫困山村翻身致富的方向。经过二十个春秋的整容、着装,这片方圆四千八百亩的荒沟野岭,早已展开昔日愁苦的容颜,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高华处是土生土长的蔡家崖乡水江头村人。先后在蔡家崖乡、县政府、县林业局工作,并担任林业局副局长八年,二○○二年机构改革时离岗。身体闲下来的高华处心并没有闲,时刻回想着过去率领干部群众治山治水、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与干劲。“若要富,先栽树”,高华处相信植树造林是推动农村致富的一条捷径,他暗下决心:要不惜人工物力,搞一次探索尝试,建设一块生态造林示范基地,培养一批懂技术的造林专业人才。
当时正值吕梁在全国率先推开四荒拍卖开发政策,离岗后的高华处,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有利时机,承包购置了县城外宋家沟的荒沟治理工程。那个时节,高华处气壮山河,他要向荒山荒沟挑战,他要在家乡二度创业,他要在宋家沟绘出最新最美的画图。
创业维艰,万事劬劳。由于家在县城,到工地来回很不方便,高华处就在山沟的乱石滩上,支起一顶帐篷,砌上一只小火炉,开始安营扎寨。随后又领着全家,自力更生建起了简易小木屋。尽管住所简陋,但遮风避雨总要比帐篷强得多。直到新世纪后,在上级的关照与资助下,他才修建了自己居住的三孔窑洞,改善了基本的生活条件。
那个阶段,高华处带领全家人冒严寒、顶酷暑,风餐露宿,苦苦奋战,历尽艰辛。那坚固的石坝,是老高亲手一块块搬运石头建筑而成的。后沟二十条土坝,工程量更大,也是他一锹锹铲土运石修建成的。但再苦再累也值得,筑坝后,淤地百余亩,既可保持水土,又可种植各种农作物,经济效益大提高。
那清清凉凉的井水,是宋家沟林木生长的重要保障。高华处一口气建成了五口水井、一座水塔,保证了苗、木的成活率。不但可供苗木和农作物灌溉,还解决了山那边碾子村八百余人的生活饮用水。功夫不负有心人,绿油油的侧柏、油松、刺槐、核桃、杏树、红枣等三十余种树木,共计十四、五万株新植树苗,在高华处的精心结育下,茁壮成长起来,荒坡荒沟开始披上了绿装。
在宋家沟,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劳动激情随处可见。世外桃源的宋家沟,在高华处眼里则成为一个新式的实验基地,一个注入现代经济因素对传统农业体制进行改革的实验基地。谈起这条大沟的建设开发,高华处喜上眉梢:“自筹资金,再加上银行利息。当初开始搞的时候,压力真是很大。现在见效益了,还后悔那时没有再做大一些——思想还是不够解放啊!”
确实是这样,生态园建设终于结出了硕果,近年来,到宋家沟购买种苗的车辆络绎不绝。风景侧柏,每株售价在三百元左右,经济效益尤为可观。玉米、谷子等小杂粮作物,葵花、豆类等油料作物,以及西瓜、蔬菜等瓜果菜蔬应有尽有,每年仅玉米产量就达2万多公斤。生态园形成了坡地植树、坝地种粮、滩地种菜的农林牧统一发展格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双提高。
尤其值得提起的是,他亲手培育的5米高油松(一级大苗)300多株,被首都北京和雄安新区绿化工程选中,这是高华处一生引以为傲的事。
二十年后的今天,高华处所承包的4800亩荒地已全部绿化,累计造林6200亩,植树10余万株,培育苗木50余万株,筑坝21座;建农田600亩、河坝200米、高位水池两座、3000立方大口井1孔、普通井9孔;修水泥路4公里、田间道5公里、乡村路4公里;为周边村民无偿支援价值50万元的各种苗木10万余株,为宋家沟所属地碾子村800村民无偿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为周边三村村民提供了日常生火做饭所需的柴火燃料;20多年来雇养残疾人3名、五保户3名、脱贫户5户,手把手教他们怎样种树、怎样修剪和养护,与他们同甘共苦,亲如一家。
生态园里不仅打井、建坝、铺管道、修道路等,还完善了许多附属设施,建成了黄河九曲碑林、晋绥文化生态碑林、小型生态广场、农家小院等文化景观。现在,整个宋家沟生态园,绿树成林,庄稼遍地,瓜果满园,花香四野,鸟语声声,溪流潺潺,满目青翠,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令人心情舒爽,俨然成为“兴县小江南”。
绿化目标实现后,高华处心里想的更远、更大,希望在有生之年种更多的树,绿更多的坡。他组建起“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几十名脱贫户,先后完成了宋家沟周围荒山绿化3600亩、周边四村退耕还林2000亩,又在蔡家崖乡任家塔村荒山造林1650亩。为生态建设作贡献的同时,带领群众稳步走向共同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