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

柳林县西垣村:无人机“护航”谷子丰收

□ 文/图 本报记者 木二东

西垣村谷子基地的谷子长势喜人

无人机喷洒农药

在柳林县陈家湾镇西垣村谷子基地,谷子长势喜人,微风拂过,“谷”浪翻滚,仿佛大自然在奏响乐章。

时值八月,正是谷子生长的灌浆关键期,也是病虫害防控的黄金时期。两位技术人员身着专业的防护服,手持遥控器,站在田埂上,目光紧盯着天空中翱翔的无人机。随着一阵轻微的嗡鸣声,两架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穿梭在翠绿的“谷”浪之间,开始了一场高效精准的农药喷洒作业。

“装肥、起飞、喷洒……”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技术人员的手指在遥控器上轻轻跳跃,无人机便按照预设的航线,低空飞行,在谷子田上空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无人机下方的喷嘴喷出细密的雾状药液,这些经过科学配比的叶面肥与杀虫剂均匀地铺洒在每一株谷子上,为它们披上了一层防护与滋养的“外衣”。

随着无人机一次次往返于田间,吸引了众多村民围观。“以前,我们打药全靠肩扛手提,几亩地得忙活一整天,还累得腰酸背痛,效果还不一定好。”杨喜兆回忆起往昔,感慨万分,“现在好了,有了无人机,20分钟就能搞定,又快又安全,还打得均匀,真是省时又省力!”

杨喜兆是西垣村一位地地道道的庄稼汉,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对于眼前的这一幕,他有着更深的感触。

说话间,无人机又一次完成了喷洒任务,缓缓降落在田边。技术人员迅速上前,检查药液消耗情况,并换上新的药箱,准备下一轮的作业。

“一架植保无人机,防效好的同时省肥省水、节省人工,在示范田肥料减量增效、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同时,还有效降低对土壤的污染。”杨喜兆说。

近年来,柳林县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机械播种、无人机施肥、无人机病虫害防治以及机械化收割等科技化种植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作物产量,还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绿色化。

“以前自己种地,成本高,收入低,现在政府提供了地膜、种子、化肥,成本降低了,收入自然就高了。”杨喜兆高兴地说,“更重要的是,这些科学措施和技术让我们心里更有底了,不再像以前那样靠天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