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本报记者 木二东
编者按
近日,安徽中医药大学退休教授、国家中药材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首席专家周建理来到吕梁,实地走访考察了吕梁大枣的种植情况。记者有幸与周教授面对面进行了深入对话,聆听了他对吕梁地区及吕梁大枣发展的独到见解。周教授表示,吕梁大枣品质优良,在中国传统中医用药中有着重要地位,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他希望通过科学指导,能够让吕梁大枣重新走进“经方”大枣的行列,为其找到更广阔的销路,助力吕梁经济发展。本文是记者与周建理教授的对话实录。
1955年出生于南京的周建理,退休前是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长期致力于中药品质鉴定和中药微性状鉴别研究,是该领域的资深专家。作为国家中药材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首席专家,以及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药材及饮片质量分会的会长,周教授在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控制方面拥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记者:周建理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本报采访。您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的教授,也是国家中药材中药材质检中心的首席专家,主持过很多国家级的课题,也编撰了不少中医药方面的书籍。作为专家,您一直关注吕梁,那您是怎么样与吕梁结缘的?
周建理教授:这是因为我的父亲。抗战时期,我父亲从南京逃难到四川,然后在四川经过当时国民党的高考,考入了西北农学院,就是现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38年的冬天,他去到了西北,那会儿他和同学们就听说日本人已经打到了吕梁。我父亲说,当时他的心都提到喉咙眼儿了。我们是南京人,当时就听说了日本人在南京的大量暴行,所以他的眼睛一直都盯着吕梁。这边在读书,那边在关注吕梁抗战情况。因为大家都知道,日本人只要过了黄河,那边800里秦川也就是一马平川,什么都挡不住了,所以吕梁和黄河是最后一道屏障。但让我父亲感受最深的是,不仅大学四年,直到抗战胜利,由于吕梁人民的坚持,日本鬼子在吕梁没有过过一天安生的日子,所以整个抗战14年,日本鬼子也没能过黄河一步。
父亲没有到过吕梁,没有见过吕梁,他心里却一直都在感恩吕梁人民。由于这份情缘,他一直很关注吕梁的事,他最喜欢唱的一首歌就是《吕梁礼赞》。
“……吕梁,美丽的吕梁,清风抚着山岗,野花遍地香。大地在日光下滋长,牧童的歌声在山林中飘荡飘荡……飘荡……熟了大豆,红了高粱……”
“……吕梁,雄壮的吕梁。黄河向你伸出臂膀,巨浪拍击着你的胸膛,在那苍茫的万山中,无数英雄的儿女,举起自卫的刀枪,抗战的旗帜迎着自由的歌声飞扬……”
“……吕梁,伟大的吕梁,我们在你的养育下成长,我们在你的维护下武装,你是我们的保姆,你是西北的国防……”
在父亲的熏陶下,我从小就对吕梁有了深刻的印象,也总想着有机会到吕梁看看走走。2001年,我来到了吕梁,登上了吕梁山,有着莫名的亲切感,回家后向老父亲汇报,记得他老人家非常兴奋,八十多岁的老人,挥动手臂唱道:“……吕梁啊吕梁,伸出你的铁掌,把敌寇消灭在这块土地上!”
父亲不是什么英雄,但他懂得感恩,当然这不是我们老周家人独有的情愫,应该也是不少中国人共有感受。
记者:您的老父亲对吕梁有着特殊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影响您并让您对吕梁大枣产生兴趣的?
周建理教授:我是搞中医药研究的,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来过吕梁,回去后和父亲谈到吕梁的一些事情。我父亲说,咱们要感恩吕梁、感恩吕梁人民,你以后有机会要为吕梁人民做点事儿。
至于对吕梁大枣产生兴趣,这与我从事的工作相关。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刚参加工作不久,中药由统购统销,转为市场化经营,药房药店有了说话的权利,安徽这一块的医院又恢复老传统,都从亳州市场要找黄河母枣,有的老药工说得更清楚,就要吕梁大枣,其他地方的都不要。
当年回到我老家时,再问南京药房里面的老药工,他们说他们用的枣也是吕梁大枣。这就给我一个很深的印象——吕梁大枣可能就是中国传统中医用药的枣,至少在我们安徽和江苏一带是这么用的。因此我就想在这上面为吕梁做一点事。
记者:连同这次,您来吕梁已经四次了,您都走访了哪些地方?对吕梁有什么样感受?对吕梁大枣有什么感受?
周建理教授:第一次来到吕梁,是因为我领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一个科研任务,做半夏的基源调查,了解吕梁山南部半夏、连翘、野酸枣的种植情况。
第二次、第三次来吕梁,那时我已形成一个想法,想让吕梁的大枣能够真正走进药用大枣的圈子,对中国中医药作出一点贡献。
我这几次走访吕梁,大都是在大枣成熟,或者是大枣将要成熟的时候。每次来,我发现一个很头疼的事,就是吕梁大枣由于受到其他省份枣的影响,销路有了很大的障碍,不少枣烂在地里。去年10月我再次到被誉为“中国红枣第一镇”的吕梁市柳林县三交镇考察,看到的景象依然如故,很令人惋惜。我来来回回几次,就是想把吕梁大枣走进传统经方用枣的这个事促成,为吕梁大枣找到稳定的销路。
记者:吕梁大枣是否是中医药经典《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大枣呢?您能详细解释一下经方大枣与吕梁大枣之间的关联吗?
周建理教授:这个要好好谈一谈。作为一个药用枣,我们不仅仅要考虑药材的性质,还要很注意这个枣的发源地以及用枣的医生的所在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张仲景是南阳人,作为汉朝当时的名医,他的主要行医范围是东都洛阳。张仲景是我们国家大枣作为药用的首推者,最重要的一个人物,他的很多方子都用了大枣。比如:炙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橘皮竹茹汤用30枚,当归四逆汤用25枚,越婢汤、竹叶汤用15枚,桂枝汤、葛根汤、小柴胡汤、大青龙汤、甘草泻心汤、吴茱萸汤、黄芩汤、黄连汤、旋覆代赭汤、葶苈大枣汤等方剂用12枚,十枣汤、甘麦大枣汤用10枚,柴胡桂枝汤用6枚,等等。这些用法并不是像一般人说的,大枣是作为药引在使用,而是取它的功效。
整个中药发展史,张仲景是至关重要的顶级人物,因为他是医圣,现在用的方子只有张仲景的方子叫“经方”(其余均称验方、时方),他的方子最经典,用药也是很准确、很谨慎的,我们现在很多的药方都是从张仲景的方子逐步推开的。
由于张仲景在洛阳行医,那洛阳的枣子从哪儿来的呢?洛阳本地不是产红枣的主要地方,当然它那儿也有可能有些红枣,但是更多的红枣是沿着黄河来的,离洛阳最近的黄河产枣区就是吕梁,吕梁大枣从吕梁沿着黄河下到洛阳,那么洛阳用的枣估计有一大半都是从吕梁来的,所以当时张仲景药方用枣主要就是吕梁大枣,我们现在所说的“经方”大枣就是吕梁大枣。
记者:吕梁大枣有哪些独特的品种特性,使得它成为医家用药的首选?与其他品种的大枣相比,吕梁大枣在药用价值上有何优势?
周建理教授:吕梁大枣,其特点是核小肉丰,外皮较厚,不易破损,特别是成熟的吕梁大枣肉质油润,撕破后糖丝长亮,微有一点酸味。
在中医看来,养心安神是以大枣的酸味作为基础的。因为酸可以收敛、收涩,那么这个就对上了。因为我们中医的功效和中医的性味是一一相对的,吕梁大枣的这个酸味比酸枣要好多了,但是比现在的各地流行大枣酸味儿要重一些。其他各地在引入大枣的时候,把吕梁大枣的酸味作为缺点给去掉,但是作为药用枣,必须保证它的酸味儿。
在很长时间里药用枣,很多地方包括我们安徽、江苏,都用吕梁大枣。吕梁大枣作为药用,甘和酸两方面兼顾,它才能治病。其他地方的大枣单纯一个甘、甜,仅仅是补气补血,但是另外一方面收涩的作用没体现出来。所以,医家不愿意去用一点都不酸的枣,历史上就是这样,后来有很多老中医也都提出这个问题,就是大枣要有点酸。
记者:张仲景为何特别指定使用“大枣”而非“枣”或“小枣”?这对现代中医用药有何启示?您对于促进吕梁大枣走入“经方”有什么样的建议?
周建理教授:自古以来,历代中医著作的药方习用的都是“大枣”,现代中医师处方用药绝大多数亦都习用“大枣”,而不是“枣”,更不是“小枣”。
张仲景用大枣,不用枣或小枣,可能并不是因为小枣不好,而是因为品种及用量,一则大枣品种适宜药用,二则一枚大枣相当于三五个小枣,如果不指定品种,重量不相对恒定,会严重影响疗效。
所以,中药名既然称“大枣”不叫“枣”,是有其特定要求的。也就是说必须要明确其大小低限标准,并保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
药典里大枣的大小是长2-3.5㎝,直径1.5-2.5㎝。十分明显,药典大枣这一标准涵盖了包括沧州金丝小枣在内的几乎所有品种的枣。
众所周知,药材讲求“道地”或“地道”,现代用药更讲求“用量”准确。而药典的大枣标准过于宽泛,既不利于中医师的用药疗效,也不利于大枣质量的控制与监督。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医药大枣使用是我们最头疼的事了。大枣,张仲景老先生用的是“枚”,也就是说大枣论个数。而我们现在用大枣,规定大枣是30g、50g,是论克。这样就导致双方有一个量化差别。老中医作为习惯,他不愿意开“克”,就愿意开“枚”,按照中医药的标准化管理,到了药房或者药店里要论“克”,老中医开了8枚大枣,药房给几个大枣?大的枣有二三十克一个的,小的枣两克一个的,这是没办法选择用量的,现在我想把这两个方面都兼顾起来,就是国家把大枣的重量给规定死。
从安徽江苏的情况看来,药用大枣应以长3-3.5㎝,直径2-2.5㎝,重量4.5-5g为宜,吕梁黄河母枣恰恰符合这个标准。建议全国的枣以这个重量作为药用枣,大于或小于它的都不可药用。这样我们就可以保证无论是你用秤称也好、论个数也好,药用大枣都能够达到同一个治疗量,这样就使得枣的用量变得精确、可控。
我现在有一个想法就是全中国药用枣以批准文号的形式给定下来,全国只要进药房、进药铺子枣,或者进入这个中成药的枣都必须用吕梁黄河母枣,和现在的麻黄、阿胶等一些中药管理一样,这样可以使得全国都用统一的大枣。
随着药品管理规范化的发展,所有的中药都会逐步走向批准文号制。现在不妨从大枣开始,从这样药食两用的药品开始,这样可以保证药品的供应量。
另外,我们要重新修订对大枣性味的描述。我们现在国家药典,是很早编写的,把大枣的性味只写甘、甜,没有强调大枣需要一定的酸味,这里面可能有一定的历史原因。这么多年来,很多老中医都提出来大枣要有一点儿酸味,因为“酸”可以安神,药典里也应该将枣的微酸的性味特征描述进去。
记者:您对于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以促进吕梁大枣产业健康发展有何建议?
周建理教授:吕梁大枣的产业发展,可以按养生保健的发展需要,也可以按照中医药的需求去发展,但这都需要保证吕梁枣有一定的酸味,需要有养心安神的作用,以保证吕梁大枣在药用方面持续发展下去。
枣,孩子和老人都喜欢吃,我们现在药用枣在全国整个枣业大概占了1%,绝大部分枣被简单作为食品食用了。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仅一个吕梁产的大枣就够全国药用所需。所以我们吕梁产枣区应该积极推动枣健康产业,向国家申请批准文号,保质保量地产出全国药用需要的大枣,然后通过吕梁大枣的酸性特征和现代人的健康需求,创造出更多吕梁大枣的康养品牌。
记者:感谢您接受采访,也感谢您为推动吕梁红枣产业发展作出的努力,让吕梁大枣在中医药发展中寻找一条出路!真诚希望您多来吕梁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