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新华网依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制作三中全会《决定》系列名词卡片,和大家一起来深入学习领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本期名词是“碳足迹”。
读《决定》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的“十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解名词
碳足迹是指特定对象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之和,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特定对象可以是个体、组织、国家、产品等。碳足迹可以用来反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参考。近年来,一些国家的政府正在尝试将碳足迹管理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工具,其中产品碳足迹应用最为广泛。加快构建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有利于促进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和生产生活方式,增进碳足迹工作国际交流互信,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延展阅读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需要把握哪些重点?
第一,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完善绿色税制。加快完善绿色金融制度标准,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探索形成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环保监管体系。推广应用绿色供应链管理技术、标准和认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和倡议发起,谋划完善气候投融资长期发展战略,准确界定气候投融资相关范围边界,加强政策衔接协同,推动国内国际标准的协同和互认。
第二,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
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树立“能水粮地矿材”一体化节约理念,推行全过程管理和全链条节约。加强能源、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推动粮食全产业链节约减损取得实效,健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制度,全面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水平。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立完善投放和回收基础设施,提升回收行业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实施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加快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绿色环保产业。
第三,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持续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 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科学有序发展氢能等新能源,全力保障能源安全。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立以清洁能源为主、多能互补、产销协同的分布式能源体系,引导全社会共同承担新能源供给和消纳责任,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第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完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完善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统计与核算,探索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和碳足迹、碳标签认证制度。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推动开展配额有偿分配,加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与绿电绿证相关工作衔接,建立自愿碳市场数据质量监管机制。
内容摘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