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 合

贾侯平: 一把剪刀开启温暖帮扶路

□ 文/图 本报记者 冯倬 刘沛林

贾侯平正在为村民理发

一把剪刀,能够开启怎样的温暖之门?在临县招贤镇双坪上村,驻村工作队员贾侯平用最简单的理发工具,在质朴的农村土地上通过义剪行动为村民解决理发之忧。从都市到乡村,从奢华到简约,他用这把剪刀,不仅改变着村民的外在形象,更在细微之处剪断了村民与外界帮扶者的隔阂,让爱与关怀在村庄里肆意流淌。

理发善念悄生长

2023年5月,吕梁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选派驻村工作队员,贾侯平第一时间报了名。初到帮扶村之际,他便敏锐地捕捉到村里老人们的理发困窘。因行动不便,加之村内专业理发店的匮乏,理发对于这些老人而言,竟成了一件生活中的难事。特别是冬季,有时为了理一次发,有的老人需拖着蹒跚的步履,顶着寒风跋涉数里山路前往邻村的理发店,那背影在蜿蜒山径中显得如此孤寂与艰难。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于是,他决定凭借自身在部队服役时掌握的理发技艺,为村民们送去一份实实在在的关怀。

他的理发工具很简单,不过是一把剪刀、一把推子、一把梳子与一块围布。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寻常的物件,却满满承载着他对村民们的深情厚谊。在双坪上村的日间照料中心里,有了一个他专门为村里老人免费理发的“理发小摊”。消息迅速传遍村庄的每一个角落,村里老人闻声纷纷前来。只见他搬来一把椅子让老人坐下,以极为娴熟的手法为老人围上围布,语气温和地询问着对所剪发型的要求,继而全神贯注地开启理发之旅。从鬓角的精心修剪到后脑的细致推平,从发丝的仔细理顺到碎发的轻柔清理,他皆一丝不苟,仿若一位精雕细琢的艺术家,正用心塑造着一件稀世珍宝。

爱意融剪漫村庄

村里很多老人年逾古稀,子女都在外打工,自己独自生活。因腿脚不便,理发于他们而言更是一种奢望,许久未曾打理的头发显得凌乱而花白。贾侯平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这些老人的状况后,一有空便背着装满理发工具的挎包主动登门,为老人们免费解决理发的烦恼。

于是,村里的人们总是能看到这样和谐美好的乡村景象:在那洒满阳光的小院里,贾侯平一边与老人闲话家常,聊聊往昔岁月、谈谈田间收成,一边手中的剪刀如灵动的精灵,在老人的发间轻盈穿梭。阳光如同金色的纱幔,温柔地披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一幅至纯至美的温馨画卷。老人们看着镜子中理完发后精神矍铄、容光焕发的自己,脸上都会情不自禁地露出灿烂的笑容。那一刻,贾侯平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付出所绽放出的绚烂价值,那价值并非金钱所能衡量,而是在村民们心中种下的温暖与希望的种子。

精益求精恒坚守

为了更好地服务村民,贾侯平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各种理发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手艺。他通过网络视频学习更多的剪发技巧和发型设计,以便能满足不同村民的需求。他仿若一位独具慧眼的造型师,会依据村民的脸型轮廓、独特气质以及生活习性,为他们精心剪出最为适宜的发型,使每一位村民在焕然一新的同时,更能彰显出自身独特的魅力。

“这小伙子就跟咱自家人一样亲哩,每次理发都那么用心,咱村里有他在,可真是福气呢。”“他做的这些事儿呀,看着不大,可实实在在暖到了咱心窝里,不愧是咱村的贴心人。”村民们都对贾侯平的义剪行动评价极高。双坪上村的第一书记渠鹏举更是感慨万千:“老贾凭着手里的一把剪刀,剪出了与村民之间丝丝缕缕的质朴情意,更为咱们这乡村绘就了崭新的风貌。有这样优秀的驻村队员,无疑是咱们乡村振兴过程中最为宝贵的财富啊。”

如今,义务理发已然化作帮扶村里一道动人的风景线,贾侯平也逐渐走出双坪上村,在全镇范围内定期举办义剪活动,立新庄村、小塔则村……招贤镇越来越多的村庄能够看到他为老人义剪理发奔忙的身影,如同一曲悠扬的和谐乐章,让每个村庄都沉浸在温暖与活力的浓郁氛围之中。

贾侯平的义剪之举,恰似一把神奇的钥匙,不仅开启了村民们外在形象的焕新之门,更悄然拉近了他与村民之间心灵的距离。村民们对他的态度,历经了从最初的陌生疏离、客气拘谨,到如今的熟稔亲昵、亲如一家的美好转变。他以一把小巧的理发剪,精心裁剪出村民们灿烂的笑容,编织出工作队员与村民之间浓浓的深情厚谊。他用切实的行动深刻诠释着驻村工作队员的责任与担当,恰似一盏璀璨夺目的明灯,为帮扶村照亮了前行的康庄大道,亦如一面猎猎飘扬的旗帜,激励着更多有志之士踊跃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宏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