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艳 通讯员 薛锦红 耿鹏义) 连日来,在离石区枣林乡、交口街道各大街小巷、乡村集市、农资门店和居民院落,总能看到一行身穿“农业执法”制服的忙碌的身影。他们或在居民往来频繁的街巷醒目位置张贴《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或向乡村集市人员聚集的人群现场宣传《如何辨识真假种子、肥料等农资》,或深入农资经营门店宣传涵盖种子、肥料、农药、农业机械、农用薄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农产品质量等内容丰富的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者应知应会知识,或通过农村“大喇叭”播放警惕流动商贩骗术和农资选购“三要三不要”音频资料......他们就是吕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执法工作人员。
春节过后,春回大地,气温回升,正是春耕备耕好时节,农用物资销售即将进入旺季,但这个阶段也是各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以次充好、坑农骗农的关键时间。为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保障春耕备耕工作顺利开展,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动,联合离石区农业农村局及相关乡镇、街道,以普法宣传为先导,以执法监管为保障,盯农资市场风险点,开展了一系列农业法律宣传和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多措并举护航春耕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开门稳”。
层层传递,扩大宣传范围。指导各乡镇、街道通过工作部署会等方式,将宣传资料内容和精神详细讲解给村、支两委成员,再由各村通过入户等方式向村民宣传农资真假辨识方法,谨防上当受骗。通过这种层层传递的方式,确保宣传覆盖到户到人,提高农民朋友辨识能力。
摸清集市,掌握游商动态。指导各乡镇、街道摸清辖区内集市时间,全面了解游商情况。这不仅有助于后续对农资经销商(包括门店和游商)摸底排查,还为后期执法检查提供有力支持,精准打击售卖假劣农资和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
示范带动,发挥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作用,在对示范户宣传讲解的基础上,发动示范户向周边居民开展宣传,带动周边村民抵制游商小贩和假冒伪劣农资,形成以点带面的宣传效果。
聚焦重点,提升普法实效。针对“农资忽悠商”骗术特点,张贴、发放《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为各乡镇、街道提供宣传资料音频文件,由各村利用“大喇叭”循环播报,提醒农民警惕骗术,牢记“三要三不要”和维权渠道。警惕骗术即,谨防流动商贩以“专家授课”“厂家直销”“赠礼促销”等名义兜售假劣农资。“三要三不要”即,“三要”:要选择证照齐全的正规门店;要查验产品标签、合格证及有效期;要索要销售凭证并妥善保存;“三不要”:不要购买流动商贩和无证经营产品;不要轻信广告和推荐;不要接受无明细收据。维权渠道即,遇问题及时向农业农村部门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