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村务繁杂如麻,但鲜红的党旗时刻指引我,只要在任一天,就得使出浑身解数为村民谋幸福、为集体谋发展。”今年50岁的张瑞平是一名70后老党员,他的双手布满了老茧,那是长期劳作的痕迹;满额的皱纹里藏着对村子发展的思考。每当聊起乡村振兴,他紧锁的眉头瞬间舒展,仿佛已经看到了村子未来红火的模样,眼神里满是带着大伙向前奔的坚定,那是一种铁了心要带着村子、带着村民向前奔跑的坚定信念。
2016年,张瑞平当选沙窑村党支部书记。他深知,要想让村子发展起来,必须先把班子拧成一股绳。于是,他带着大伙定期学习党的政策,还把石楼县其他先进村的管理经验“偷师”过来,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在他的努力下,班子的服务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成了村民们信赖的“领头雁”。
为了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张瑞平积极探索抱团发展新路。他四处奔波,考察市场,结合沙窑村的实际情况,决定发展特色种植产业。他带领村民搭建大棚,引进优质的蔬菜品种,邀请农业专家到村里进行技术指导。刚开始,很多村民对种植新技术持怀疑态度,担心投入得不到回报。张瑞平就自己带头种植,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新技术的可行性。看到他种植的蔬菜产量高、品质好,卖了个好价钱,村民们纷纷跟着干起来。
产业有了起色,张瑞平又琢磨起了销路。他积极与电商平台合作,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让沙窑村的蔬菜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这边销路刚打通,他又挽起袖子整治村容。带着村民清理陈年垃圾,在荒地上建起文化广场。如今,广场上健身器材齐全,傍晚时分,广场舞的音乐和孩子的笑声此起彼伏。他还定期请来剧团唱大戏,组织秧歌队表演。对村里的困难户,他更是记挂在心,跑前跑后帮忙申请救助,成了村民最贴心的“当家人”。
这个深耕基层9个春秋的70后村党支部书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共同规划了“作战图”,大家一起干,努力让村里的发展再上新台阶!他把“初心”当种子,在沙窑村沃土里深耕出希望的田野。
他告诉我们,当党员干部真正以百姓心为心,脚踏实地解民忧、惠民生,就能把先锋信念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