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暑气蒸腾,整个临县被笼罩在一片炽热之中。走进湫水柏林苑社区的“微菜园”,扑面而来的是生机勃勃的绿意和清新的蔬菜香气。
“小葱绿,黄瓜鲜,豆角辣椒挂满枝。勤劳结出丰收果,自产自销促增收。”在这些小小的菜园里,一排排豆角架整齐排列,豆角藤蔓相互缠绕,顺着支架努力向上攀爬,细长的豆角在枝叶间若隐若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一行行茄子秧郁郁葱葱,紫色的茄子沉甸甸地坠在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顶花带刺的黄瓜鲜嫩欲滴,让人看了就忍不住垂涎三尺;还有那红的、绿的、黄的西红柿,点缀在菜园各处,有的已经熟透,红得透亮,有的还泛着青涩,等待着成熟的那一刻。
刘小明穿梭在自家的“微菜园”中,熟练地采摘着成熟的黄瓜和茄子,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以前住在村里,自家的地想种啥就种啥,各种蔬菜都不缺。搬过来以后,一开始没有地可种,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很不习惯。”刘小明一边采摘,一边感慨地说,“现在好了,社区给我们分了这块‘微菜园’,我种上了瓜、豆、辣椒,每天来侍弄一番,不仅省下了买菜钱,还找回了家的感觉,这日子又有了烟火气。菜园虽然不大,但足够我们日常需要了。”
刘小明2019年一家搬迁至湫水柏林苑社区安置点。虽然住进了楼房,但他和一起搬来的邻居一样,对土地的情感与种地务农的习惯始终难以割舍。“为解决我们的吃菜问题,社区里给我们每家每户都分了地,种点小瓜小葱,日常的蔬菜就不用愁了。”对于家门口这片充满生机的“微菜园”,刘小明满心欢喜。
湫水柏林苑社区是临县易地扶贫搬迁最大的集中安置社区之一,居民们从乡村搬迁而来,面临着农耕生活习惯的转变和对土地的眷恋,也普遍存在“种地难、买菜贵、开支大、社交少、归属感弱”等现象。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过得安、有奔头,临县城庄镇党委和社区党委积极探索创新,成功流转盘活30余亩闲置土地,为有需求的住户划出240块“微菜园”。
如今,这片“微菜园”不仅是居民们的“菜篮子”,更是大家交流互动的温馨家园。每天,都能看到居民们在菜园里忙碌的身影,他们或是浇水施肥,或是互相交流种植经验。60多岁的易搬群众吴大爷笑着说:“社区党员干部时不时组织对‘微菜园’进行垃圾清捡,耕地施肥,还帮我们浇水,真的太感谢了!”
社区党委设立“党员责任田”,组建“志愿助农服务队”和“红色助农服务队”。32名老党员带头种植,并与留守老人、残疾家庭等群体结对帮扶,帮助他们耕地施肥、浇水种苗。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参与到“微菜园”的建设中来,形成了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微菜园”是湫水柏林苑社区民生“幸福园”。在这里,闲置土地“活了起来”,群众生活“好了起来”,社区居民种上了“放心菜”、吃上了“放心菜”、卖上了“放心菜”。不仅解决了搬迁群众增收问题,也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提高了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