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读书

书中有诗也有远方

□ 郭雪萍

闲暇时,我喜欢捧一本书静静品读,与作者一同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一同感受生命的意义。

我始终认为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可与智者交流,可将千年置于当下,也可将世界收入眼中。正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不亦乐乎。

读沈从文先生的《湘行散记》,他深情地写道:“游白燕溪的可坐小船去,船上人若伸手可及,多随意伸手摘共花,顷刻就成一束。若崖石过高,还可以用竹篙将花打下,尽它堕入清溪洄流里,再用手去溪里把花捞起……那种黛色无际的崖石,那种一丛丛幽香炫目的奇葩,那种小小洄旋的溪流,合成一个如何不可言说迷人心目的圣境。”

温润的文字,轻快的笔调,瞬间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优美的画卷。在作者的生动描述下,读者仿佛也来到了白燕溪,坐在一尾小船上,船下碧波粼粼,船上的人儿随手便可摘花,多么的富有诗情画意。这种自然天成的野趣,在书中就可以寻得到。

在月如钩所著的《苏东坡传》中,我看到了这些文字:“儋州三年,他与岛上居民结下了深情厚谊。离岛当天,数十名父老乡亲带着自家精心准备的酒菜到船上为他送行。他们拉着他的手不肯松开,他们知道此去一别恐难再会,他们流着眼泪诉说不舍与祝福。他对儋州的民众同样依依难舍,他把自己惜别的心情诉诸诗歌《别海南黎民表》……”

“他所到之处,百姓夹道欢迎;有的书生背着干粮,一路追随着走了三百多里路。他每经过一座城市、每到达一个地方,都被朋友和仰慕者紧紧包围。他们陪着他到处游山逛庙题字,以表达难以言说的喜悦和崇敬之情。”

这样的文字让人感动泪流,苏东坡是多么豁达,超然,富有人格魅力的一个人啊。虽然我们无法回到北宋与苏东坡面对面交流,却通过书籍这一载体看到了他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一生。即使时间流逝近千年,东坡先生仍以飘逸雄健的文字、傲然于世的胸怀、随缘通达的心性,为后人立起了一座难以企及的文化丰碑。作为读者,我们除了无限崇敬之外,更多的是要学习东坡先生那种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即便身处逆境也用一种昂扬的姿态去面对、去接受,用一颗勇敢坚定的心,踏过人生的每一个低谷。

余秋雨先生在谈及阅读时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尺寸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很多地方,我们也许终生无法涉足。可是只要走进文字,走进书籍,我们便可谈古论今,在世界各地任意行走。心是自由鸟,是书给了我们飞翔的翅膀,当我们阅读时,诗和远方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