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离石尉汾路社区

致敬军旅岁月 共话社区情深

老军人郭玉福向大家展示军旅生活“豆腐块”被子叠法

本报讯 (记者 高茜) 7月30日上午,离石区城北街道尉汾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院子里“致敬军旅岁月 共话社区情深”的横幅被风拂得轻轻扬起,边角扫过“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的立体字牌,发出细微的声响。

不到九点,30余名参会者已陆续到场。胸前别着军功章的老兵们互相搀扶着坐下,军属们怀里的孩子好奇地打量着电子屏幕上的标语,系着红领巾的小朋友们则扒着桌沿,盯着果盘里的糖果偷偷笑。一场关于军旅与社区的温暖聚会,就在这样的热闹与期待里,悄然拉开了序幕。

“今天请大家来,一是过节,二是唠嗑。”社区党委书记王娟峰清润的嗓音在安静下来的屋里显得格外清晰。“98年了,从南昌城头的枪声到如今守护万家灯火,咱们的军队从来没让人失望过。”她的目光扫过在座的老兵,落在樊大爷胸前那枚略有些氧化的“新疆建设奖章”上。

“而咱们社区的老兵,也从没让人觉得‘退伍了’。疫情时,是你们裹着军大衣在卡口守到后半夜;楼上楼下吵嘴,你们拍着桌子说‘邻里情比啥都重’;就连楼道里的杂物,也是大家扛着铁锹带头清。这份‘不褪色’,社区记在心里。”话音刚落,徐平福大爷率先鼓起掌,掌心拍得发红,引得满屋子的掌声像潮水似的涌起来。

书记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老兵们的记忆匣子。年过七旬的樊大爷拿出一张边角卷翘的老照片。照片上,年轻的他穿着厚重的工程兵制服,站在天山雪地里,帽檐上的雪还没化。

“那时候在天山挖山洞,”他用布满老茧的手指着照片上的雪山,声音带着点沙哑,“零下二十度,钢钎凿下去,虎口能震出血。可一想到山那边的人能用上电、过暖冬,就觉得这手冻得值。”

徐平福回忆了抗洪救灾时的日夜奋战,感慨地说:“军装脱了,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一直刻在心里。”

“说得好!”83岁的高智才爷爷拄着拐杖站起来,腰板挺得笔直,“部队就是个大熔炉,进去时是块铁,出来就是块钢。这辈子就认一个理:听党话、跟党走,社区有事,我这老骨头还能顶上!”他的话刚说完,几个小朋友就跟着拍手,清脆的童声混着老兵们的笑声,气氛热烈。

随后老兵们结合自身经验,围绕社区治理、民生服务等话题积极建言献策。他们提出的建议,也得到了社区的积极回应。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将认真梳理大家的意见,尽快落实相关举措,让老兵们的智慧和力量更好地融入社区建设。

忆往昔的热乎劲儿还没散,社区工作人员笑着搬来椅子:“接下来,该让老班长们露两手,带带咱们的‘小新兵’啦!”

在互动游戏环节,老军人苗小峰现场担任新兵班长,指导孩子们站军姿。孩子们在“老班长”的指导下规范地做着各种动作。

叠被子环节吸引众多小朋友围观。“叠被子和做人一样,要方方正正,不能松松垮垮。你看这棱角,要像尺子量过一样直。”郭玉福把叠好的被子立在桌上,“啪”的一声轻拍,被子稳稳当当,真像块棱角分明的白豆腐。随后进行的“猜猜军旅歌曲”“保龄球运动”“军队知识抢答”更是把此次活动推向高潮。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不知是谁先起的头,《歌唱祖国》的旋律突然在屋里回荡起来。老兵们跟着唱,声音里带着岁月的沙哑,却字字铿锵。小朋友们扯着嗓子吼,跑调也跑得认真。社区工作人员一边拍着节奏,一边悄悄红了眼眶。

活动接近尾声,大家在一起合影时,樊大爷把老照片举在胸前,阳光在每个人脸上都镀上了一层暖融融的金光。快门按下的瞬间,有人笑着喊“茄子”,有人还在哼着歌,而那句“退伍不褪色,共建好家园”的约定,早已像种子一样,落在了每个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