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社会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管理学院

“四维” 赋能石楼文脉传承

本报讯 (记者 冯凯治) 近日,山西应用科技学院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晋魂淬薪 力行光耀”实践团队在石楼县创新以“听、说、读、写”四维路径,开展沉浸式文化传承实践活动,让青年学子在革命热土上汲取成长力量。

听,触摸历史与时代的共鸣。在红军东征纪念馆,队员们透过史料影像聆听红军东征的峥嵘岁月,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在毛主席路居地,泛黄文献与简朴陈设诉说着革命艰辛,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里,基层志愿者的服务故事点亮青年担当;老党员讲述的凿山修路、乡村巨变往事,更让滚烫的奋斗力量筑牢青春信仰。

说,架起传承与创新的桥梁。实践队与陶艺师冉建国对话,探寻传统陶艺的现代传承之路;在幼儿园“石楼故事小课堂”,队员们用生动讲述与教唱,让红色文化浸润童心;与车家坡村民、青年先锋交流,在乡村新貌与奉献故事中明晰青年在时代浪潮中的使命。

读,解码文脉与自然的密码。档案馆里,文献档案勾勒出石楼沧桑变迁;美术馆中,艺术作品诉说着晋西风土人情;郝家大院的砖雕木雕,镌刻着传统建筑的工匠智慧;黄河奇湾的壮阔河道与崖头村的窑洞村落,更让队员们读懂自然伟力与乡土生存智慧。

写,镌刻实践与信仰的答卷。队员们在陶艺制作中,以指尖与陶土对话,书写传统工艺的当代叙事;行走于黄河奇湾、主席路居地等红色地标,用脚步与笔端记录见闻思考;最终凝结成实践报告与感悟,将红色记忆、黄河文脉与匠心传承,写成属于青春的信仰答卷。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创新地以“听、说、读、写”为实践路径,引导青年学子深度参与。队员们不仅用耳朵聆听历史与时代的声音,用语言对话先锋与传递薪火,用眼睛阅读文脉与匠心的密码,更用双手在泥土中书写传统,用脚步在大地上记录变迁,用心灵在感悟中撰写成长。这趟旅程是理论认知与实地探索的深度融合,生动诠释了“知行合一”,让青春在文化传承中找准了发力方向,为激活历史资源、赋能地方文化发展注入了澎湃的青年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