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本报记者 李艳
8月17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点亮离石王营庄文旅科创小镇时,1300名全国轮滑健儿已蓄势待发。备受瞩目的2025中国轮滑马拉松公开赛(山西吕梁站)即将鸣枪。在这条串联青山绿水、彰显“体育+文旅”魅力的42公里赛道上,一场关乎安全与温暖的守护行动,早已在夜色中悄然铺开。吕梁市蓝天救援队作为骨干力量,与离石区应急综合救援队(消安中心)、离石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天龙救援队、吕能电力科技志愿队、社区工作者等276名伙伴并肩,用责任与汗水,织就了一张坚实而温暖的保障网。
凌晨集结:星光下的启程
时针指向凌晨5点,吕梁国际宾馆门前灯火通明。六辆印有赛事标识的大巴整齐列队,王强强、魏小保、王旭斌、杜保全、李水旺、李涛涛——这六位蓝天救援队骨干,正借着灯光做最后的名单核对。他们肩负重任: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将志愿者和医护人员安全、准时送达遍布42公里赛道的各个服务点。“大家按车号上车,再检查装备!”队员李涛涛的声音在微凉晨风中格外清晰。车厢内,年轻志愿者们带着困意,脸上却写满期待。
为了这一刻,他们已接受了系统培训:从赛事流程、服务规范到风险识别、心肺复苏(CPR)、创伤止血与转运……蓝天救援队公益讲师团讲师倾囊相授,只为筑牢安全根基。此刻的宁静,蕴藏着即将投入“战斗”的力量。
协调中心:终点营地的“大本营”
大东沟终点与颁奖台间,一座30平方米的藏蓝帐篷与电子屏装备车静立,与远方骨脊山相映成画——这便是蓝天救援队配合区社工部搭建的志愿者协调中心。
步入帐篷,“五脏俱全”:静音发电机供电,保障电脑、卫星电话、电台中继和指挥信息板运行;遮阳伞辟出清凉,急救箱待命,办公桌椅整齐,热水茶点暖心。帐幕上投影着赛事直播与点位图文,动态一目了然。
帐篷外,2025“山西实习”赴吕梁市蓝天救援队暑假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志愿者康耘博、杨皓天、张进正带领小伙伴们穿梭忙碌,在颁奖台、文旅文创产品展示区和志愿者协调中心之间架起顺畅沟通的桥梁。这里是信息汇聚、指令发出的“神经中枢”,应急状况在此快速响应协调;也是忙碌志愿者和现场工作人员的“温暖驿站”,容他们短暂休憩,喝口水,缓口气。
“特别感谢蓝天救援队!”省轮滑协会秘书长杨超由衷感慨,“他们梳理的点位信息清晰,岗位职责明确,检查反馈到位,每个人都踏踏实实、尽职尽责。有他们在,我协调各项工作时,心里特别有底、特别放心!”
协作交响:志愿之城的和鸣
赛事保障的胜利,属于所有参与者。蓝天救援队与赛事组委会高效联动,织就保障网络;与青志协、吕能电力科技“吕能益行”志愿队伙伴们在检录、秩序、助威岗位默契配合;与天龙救援队、区应急综合救援队(消安中心)在重点路段并肩值守。社区工作者、沿途村民自觉维护秩序、热情呐喊,共谱安全热烈乐章。
不同的身影,相同的信念。每一瓶递上的水、每一声提醒、每一次果断的安全调整,都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最生动的注脚。正如离石区委社会工作部官方微信公众号报道所言:“人群中忙碌的志愿身影,是赛道上最温暖的力量。”这力量,正是吕梁“志愿之城、好人之城、温暖之城”最真实的温度。
69个点位:凝结守护的专注
69个关键点位,如繁星散落42公里赛道,凝结着志愿者的汗水与专注。
千年水库点位,杜保全车长与离石区应急综合救援队(消安中心)小组早已守候。他们目光锐利,一遍遍巡视路面,清除隐患。“减速!”“靠右!”简洁有力的手势与呼喊,是穿越险关的安全密码。这份坚实的守护,成就了陡坡“零摔伤”的佳话,更助力选手刷新个人极速。
“主办方工作非常到位,没有一个村民横穿马路!并且都热情地给每一位参赛者加油!”运动员激动分享。这和谐热烈的背后,是村民的自觉,更是路口、村旁志愿者们温和而坚定的引导。
各补给点水和功能饮料早已备好。“每桌4-5瓶、水别太满、瓶盖打开、方便自取、用完即补……”赛前,区委社工部干事王勇巡点一路叮嘱。比赛开始,志愿者们将饮品摆到赛道边缘易取处,紧盯飞驰的身影。伴随清凉递上的,总有一声及时提醒:“注意脚下!”简单话语,让参赛选手在疲惫时感觉格外温暖。
在大东沟终点,精心准备的餐食带来满满惊喜。“工作人员辛苦了!景色美,下坡带劲,上坡酸爽,午餐给力,体验超级棒!”一位运动员现场品尝后由衷感慨。另一位名叫勇创的选手也赞不绝口:“几千人的快餐、美食、水果……滑了多少年,参加了多少比赛,离石赛区很赞!”从赛道清凉到终点暖食,细致关怀熨帖疲惫,升华了赛事体验。
平安归途:温暖的延续
临近午间,阳光正盛。最后一名选手冲过终点,奖项各归其主,激烈角逐落幕,但志愿者的工作仍在继续。各摆渡车有序接驳散落赛道的伙伴返回大东沟终点。
人员集结完毕,六辆大巴载着疲惫却满足的身影,披着明亮的阳光,驶向归途。车厢渐静,许多志愿者沉沉睡去。窗外青山绿水飞掠,仿佛也在为这场成功的赛事、为这群默默奉献的人点赞。
对吕梁市蓝天救援队和所有保障人员而言,42公里的守护之旅结束了,但那份志愿精神,如同轮滑选手飞驰的轨迹,在吕梁大地留下深刻印记。
运动员对赛道的挑战、对安全的肯定、对服务的赞叹,特别是组委会“安全首位”的决断与保障团队的快速响应,共同谱写了这首关于责任、协作与温暖的“吕梁之歌”。这,正是此次赛事最闪亮、最动人的奖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