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嗖——!”一枚水火箭带着白色的蒸汽尾迹直冲云霄,划破了中阳县第一中学操场的宁静,惊得槐树上的麻雀扑腾着翅膀腾空而起。“快看,要降落了!要降落了!”周边三十几位同学激动地欢呼雀跃。在操场边缘香樟树的阴影下,北航实践队的队长尹思文正高高举起手机,专注地录制视频。镜头捕捉到一群青少年兴奋地跳跃着,宛如一群刚刚冲破牢笼的小鹰展翅飞翔。
在这个炎热的暑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育暖航行”实践队的26名成员携带精心准备的航模、实验设备以及满腔的飞天梦想抵达中阳。他们带来了一场名为“科创筑梦,智探苍穹”的科普夏令营,其中蕴含着队员们的良苦用心——不仅传授科学知识,更希望激发黄土高原孩子们的科学热情,点燃他们敢于梦想、勇于实践的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飞天梦”的炽热温度。
在亲自动手制作并成功发射水火箭的那一刻,学生们紧张地围绕着发射架,屏息以待。火箭冲天而起的刹那,欢呼声如同春雷般在操场上回荡;在共同完成航模的飞行任务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沉浸在各自的分工协作、精心调试和反复试飞中,感受到了参与的喜悦。“亲手将水火箭‘嗖’地送上云端,这感觉太令人震撼了,牛顿定律竟是如此生动有趣!”一名学生的感叹,道出了同伴们的心声,科学的种子在每一次的实践操作中,被无声地植入心田。
实践团队精心策划的课程涉及科学知识探讨、技术操作体验、红色文化传承、工程动手实践、文化艺术欣赏以及数学逻辑思维等六大领域。这些看似繁杂的知识点,在充满趣味的实验和生动活泼的互动教学中,转化为引人入胜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们在愉悦的探索中乐此不疲。
科普不应局限在教室的四壁之内。“育暖航行”的脚步远不止于教室与操场的边界。实践团队始终秉持“知行合一”的宗旨,在传授科普知识的同时,更引领学生们踏入中阳县的街头巷尾,将黄土高原的浓郁风情转化为生动的教学资源。
他们在社区活动室和老人围坐在一起,听老人讲黄土高原上的生活智慧——如何根据天象判断收成,怎样利用地形储存雨水;寻访非遗“中阳剪纸”传承人,看剪刀下的民俗图案如何融入现代设计,剪纸里的对称美学怎样和航模的平衡原理产生共鸣;走访深入田间地头的现代农业基地,了解中阳木耳如何靠科学种植技术提高产量,智能温控设备怎样像“太空舱管理”一样呵护作物生长。
这些鲜活的见闻被精心提炼成课堂上的案例,让学生们发现:科学不只是公式定理,还藏在祖辈的经验里、家乡的手艺中、田野的泥土里。这种将科普教育与国情社情、乡土文化深度融合的尝试,让知识传递更有温度,也让中阳学子在认识科学的同时,更读懂了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
中阳县第一中学社团联合会主任郝利明高度评价这场“双向奔赴”:“北航学子肩负科技强国使命,此行不仅是一次专业科普的播撒,更是一次有温度、有深度的双向奔赴。这种形式对拓展学生们的视野、培养科学素养和家国情怀意义深远。”
数日的夏令营虽已落下帷幕,然而,“育暖航行”的征程仍在继续。在这片中阳的黄土高原上,科学的火种已然播下,从水火箭冲破云霄的那一刻,到航模在操场上划过的优美轨迹,对科学的探求和对蓝天的憧憬,正与中阳少年们成长的脚步紧密相连,在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孕育出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