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假的结束,学生们都陆续返回了校园。回望这个看似轻松的假期,对学生们而言不仅是身体的休憩站,更是心灵与未来的交汇点。一份份普通的假期消费账单背后,正悄然记录着这群年轻人在人生岔路口上的思考、选择与成长。
近日,记者走访了不同学段的学生及其家庭,试图从“暑假钱花在哪儿”这一细微切口,观察学生们在假期如何通过消费定义时间价值、锚定兴趣方向、勾勒未来轮廓。每一笔消费支出都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这个时代独有的青春光谱。
学习投入 知识赛道的“硬核续航”
暑假并非学业的“休止符”,对知识的渴求与学业竞争的压力,推动着许多学生在假期持续为学习进行投入。
理工科研究生王传明的暑假,几乎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他向记者展示的消费记录清晰明了:每日餐费约30元,购买专业书籍与实验耗材支出500余元,加上其他杂费整个假期总开销约3000元——这笔费用基本由导师提供的科研津贴覆盖。“暑假是推进实验进度的关键期,时间和资金都不能浪费。虽然总体消费不高,但我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王传明的话语朴实却坚定,对他而言,这些投入是科研工作的必要基础,而充分利用假期推进实验,比单纯的休息更有意义。
与王传明专注科研不同,准大一新生张野正忙着为新学期做准备。在他约1.4万元的暑假消费中,最大一笔支出是6200元购置的笔记本电脑。“购买的这台高性价比笔记本电脑,是我开学写作业、查资料的刚需。另外自己还准备了其他开学用品,大学生活需要更强的自主性,不能再全靠父母安排。”张野这份提前规划的消费选择,显示他逐步迈向独立的务实态度。
技能增值 未来机遇的“解锁密钥”
当“一纸文凭”的含金量被重新审视,学习之外越来越多学生将暑期视作锻造实用技能、构筑个人竞争力的黄金期,选择把消费投向看得见的能力增长。
初二学生程雨涵的消费选择,源于一份纯粹的热爱。她成功说服父母,将3200元的单反相机和800元的线上摄影课列入暑期计划。“我喜欢用镜头记录生活,看到好看的云、街角的小猫,都想拍下来留住瞬间。”她兴奋地翻开手机里的上百张习作,眼里闪烁着光芒。父母之所以支持,正是因为看到了孩子“眼里的光”与创造力的涌动。这笔投入,成为她实现表达自我、观察世界的独特窗口。
研二学生郭天齐的暑期选择则更具“长线思维”——他利用假期时间在天津一家包装印刷公司实习,每月1000元的实习工资,全部投入到了日常的通勤和餐饮费用之中。但他的目光始终坚定:“实习主要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攒经验、拓人脉、摸清行业门道。”这份实习经历,对他而言是积累工作经验、叩响未来职业大门的“敲门砖”,其价值早已超越了账面上的数字。
此外,在记者采访中发现,考取专业资格证书、提升外语能力等“技能加速器”的投入,也频繁出现在大学生们的暑假账单上,这些消费都在为他们未来的职场赛道不断增添砝码。
精神滋养 心灵版图的“诗意栖居”
除了知识与技能,精神世界的丰盈与情感的慰藉,同样是学生们假期不可或缺的“刚需”。这类消费,就像夏日里的一杯清茶,温柔熨帖着学生们的心灵。
“一直想去彩云之南,趁开学前圆了这个梦。”农学专业研一新生贺桐,上周刚刚用5000元完成了一场期待已久的云南之旅。苍山洱海的壮阔、古城小巷的烟火气,不仅抚慰了备考时的疲惫,更点燃了她对未知研究生涯的憧憬。
大二学生李然整个暑假,他的最大开销只是几次同学聚餐和看电影,约500元。“每天下地干农活很累,但心里特别踏实。在村里还能陪在爸妈和爷爷奶奶身边,晚上坐在院子里乘凉,听着蝉鸣和家人聊过去的事,这种悠闲自在的感觉在城里很难找得到。”对李然来说,这笔微小开销的背后,是无价的情感回归与精神修复,让他在乡土根脉中寻回了内心的安宁。
兴趣探索 个性标签的“活力释放”
暑假还是释放天性、探索无限可能的窗口,个人兴趣上的消费最直接地成为学生们表达独特喜好、贴上个性标签的方式。
“孩子热爱运动是好事,只要是运动类的需求,我们家长在能力范围内都会支持。”小学生家长张先生分享,孩子假期里报了羽毛球班,光相关装备器材就花了上千元,之后又陆续添置了滑板、平衡车。在他看来,这笔投入不只是为了强健体魄,更在于培养孩子的毅力、规则意识和团队精神,是写在汗水里的成长宣言。
从事小学教学多年的王老师则观察到一个消费现象:“班里流行盲盒时,几乎假期里一半孩子都在收集,还会互相交换重复的款式。”带有热门动漫IP的书包、文具,更是学生们之间的“社交硬通货”,它们是年轻人融入同龄圈层、表达个人审美与身份认同的媒介。
当然,还有那些青春期里独有的生活“小确幸”,也为学生们假期增添了色彩。采访中,几位五年级小学生分享了自己的消费选择。“我假期每周有10元零花钱,大部分用来买零食,比如辣条和草莓味的果冻,偶尔会买点小汽车玩具。” 学生小林说。另一位学生小田则兴奋地表示:“暑假里说服妈妈给买了喜欢很久的卡通图案发夹和电子手表,还有开学美术课需要用到的彩泥,每次买这些好看有趣的小玩意儿都特别开心。”这些消费无关“宏大目标”,只是学生青春期里不掺杂质的放松与欢愉。
当这个暑假翻过最后一页,回望这些承载着汗水、梦想与选择的账单,我们看到的并非简单的消费金额数字增减。每一笔消费,都是学生们对“什么更重要”的一次投票,是对“我想成为谁”的一次宣告。暑期终将结束,账单终会翻篇,但这份在消费抉择中淬炼出的关于自我探索、关于价值选择、关于如何掌控属于自己的人生航向的清醒认知,将成为他们迈向更广阔天地的永恒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