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暮年人生的赤子情怀

——吕世豪先生诗《故乡的歌谣(组诗)》赏读

2021年10月10日 08:27:06 编辑:

□ 李喜平

情是诗的灵魂。吕世豪先生《故乡的歌谣(组诗)》是他暮年人生的心灵写真,抒发了一个游子对故乡的永远无法改变的眷恋之情,是唱给故乡的又一首相思曲。

诗人虽然客居他乡,可对故乡的记忆纷沓而来,对故乡的怀念挥之不去,于是,他情不自禁,用最朴素的语言,用最真挚的感情,抒发自己浓郁的乡愁。这首诗,诗人通过各种精选的情感活动、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淋漓尽致的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神往、渴望回归的情思。

具体说来,诗人就是通过“望故乡”“喻故乡”“指故乡”“喊故乡”“爱故乡”“归故乡”等一系列情感活动,以自己真实的人生感悟为诗材,吟咏对故乡的一往情深 ,表现自己真挚深沉的赤子情怀。

望故乡:诗人用宏观与微观的视觉效果,把故乡呈现给读者眼前:故乡有养育自己的土地,有土生土长的村庄,有朴实无华的老屋,有温暖厚实的老炕,有养育自己的爹娘……故乡是母子相依的亲情,是与生俱来的厚爱。望乡成为思乡的习惯性动作,是诗人故乡情景的重温。

喻故乡:一是将故乡喻为 “压在心头的一轮明月”,一个“压”字写出了乡愁的沉甸甸的份量,乡愁是人一辈子解不开的心结。“明月何曾是两乡”,明月就是故乡的象征,是游子怀乡的寄托物;二是将故乡喻为一件“穿不破的衣服”,不但可以遮风避雨,而且可以陪伴千里万里,生生不息的母爱是游子浪迹天涯的力量源泉。诗人用两个熔古铸今的比喻,将游子和故乡连接在一起,烘托出故乡在游子生命中举足轻重的位置,是诗人文化乡愁的表达。

指故乡、喊故乡:诗人用对比手法,写出了自己人生经历的沧桑之感:年轻时的孔武有力、远走高飞, “扑愣愣的落到异乡的枝头”,年老了的颤颤巍巍,只能用“拐杖指认故乡的方向”;年轻时的地动山摇,“每喊一次故乡,故乡就颤抖一次”,年老了的有气无力,“每喊一次故乡,喊声就颤抖一次”。诗人通过两组对比,状写出岁月匆匆、乡愁渐“老”的人生况味。人由青春到衰老,思乡的念想愈发迫切与浓烈,青春不再、岁月难留的疲惫与痛苦,青春的放歌只会转化为衰老的哀叹与凄楚伤感。因此,岁月可以使人憔悴,但不可以泯灭游子的思乡之情思;衰老可以使人举步维艰,但不可以阻挡游子的归乡之脚步。对故乡的指认和呼喊,是诗人还乡意念的冲动。

爱故乡:故乡,是上帝的赏赐,尽管她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可“儿不嫌母丑”,故乡永远是游子的家。目睹故乡的萧条和破败,当年的美好与温馨都成为过往,凄凉与惆怅之感郁结于心,忧患成为诗人爱故乡的真情流露。

归故乡:故乡又是自己的“落叶归根”之处,自己将化作故乡青山的一小丘,最终为一抔黄土,“坟包”就是每个人“一生的积蓄”,将故乡“托付终身”是诗人的心灵慰藉。

全诗,是诗人一生奔波、尝尽人生百味的感喟,句句都是爱故乡的心怀表白:故乡是一个人生命的根,是人生的起点,又是自己的心心念念之地,是自己的身心家园,更是人灵魂的栖息地,生命的归宿。这就是诗人的诗思、诗情与诗意。

诗文有着相对封闭的线性结构:生故乡——离故乡——思故乡——归故乡,乡土情结影响人的一生。诗文清晰的告诉人们:故乡情是人之常情,每个人与故乡是血脉相连血浓于水的关系。? 读诗,我们无不感受到诗人的思绪万千、真情涌动,那就是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沧桑的感悟,对故乡的感恩,以及对渐行渐远的故乡的忧虑与感伤,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个诗人真实的自我,那就是对故乡忠贞不渝的爱!

故乡情,是人生最真挚、最朴素,最长久的一种情感。读诗,我们既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动,那田园、那人家、那土炕、那爹娘,都是我们当年的亲身经历,都是引发乡愁的缘由;又有一种旧地重游的激动,这不是我们生我养我的故乡吗?读诗思怀,“何人不起故园情”?每个人思乡的情弦在颤动,思乡的情感在澎湃……以情动人,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读诗如读人。吕世豪先生是一个极具乡土情怀的人,一生的人生轨迹就是最好的注脚。他一生生活在家乡汾州的黄土地上,为人,谦恭正直、平易近人;为官,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为文,乡情乡韵、物我情融。所以,他荣获“吕梁人民作家”的光荣称号,两次获得全国新田园诗歌大赛一等奖。这些都是对吕老情洒故里、心念乡亲最好的褒奖!诗言志,行胜于言,品读诗文,我们感受到 吕老的人物形象、精神风采以及赤子情怀,更加丰满充实异彩纷呈!

注:《故乡的歌谣(组诗)》发表于本报副刊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