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专题推荐  > 我与吕梁日报的故事

《吕梁日报》:栽培了我,成全了我

□ 肖继旺

2021年12月27日 08:29:12 编辑:

2021年11月3日晚7时35分,吕梁日报社副总编辑任昱从微信上给我发来了《吕梁日报》创刊50周年约稿函。此时此刻,我不由自主地打开自己记忆的“磁盘”,任思绪慢慢“回放”。于是,自己便沉浸在了对悠悠往事的幸福回忆中……

清楚地记得,在2006年1月25日的采访中,单位领导给我塞了个相机,说照张相吧,说不定能上报纸。于是我按我的想法按下了快门,回到单位后,他和我共同选取了两张传给了《吕梁日报》,不想第二天就在《吕梁日报》一版上发表了,还是一张大图片。看着报纸上自己的图片,嗅着报纸上散发的墨香,我忽然间感到十分开心,十分享受,甚至有些陶醉,连图片上的人物都感到十分可亲,就像看到经过十月怀胎亲生的孩子,那份喜悦溢于言表。

自此开始,我喜欢上了《吕梁日报》。恰好,单位所办的《今日方山》要扩版,原有编辑人手不够,领导和我说,你是不是给咱编上一个版,我便欣然接受。之后,我非常关注《吕梁日报》的版面设计和办报风格,一有空闲,便一头扎在《吕梁日报》的堆里,埋头学习、拼命写稿,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因而很快就在我们这个山区小县有了点名气。

在与《吕梁日报》的文字交往中,编辑、记者关注基层、贴近群众的民生情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永恒的记忆。

2012年,长时间的连续降雨导致方山县马坊镇的土豆出现早死、腐烂的情况,我多次深入受灾村庄采访调研,先后在《吕梁日报》《山西青年报》《山西日报》上进行报道。报道受到了《黄河电视台》一拨就灵栏目组的关注,栏目组记者和我联系后对此事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采访,并做了近一个小时的专题报道,从而为马坊镇的土豆打开销路,使其得以及时销出,解了种植户的燃眉之急,降低了他们的损失。

此后,我给《吕梁日报》写稿的热情愈加高涨。被采用的文章越来越多,稿费也源源不断寄来。

《吕梁日报》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见证,是我最好的良师益友,也是我永恒的精神乐园。16个寒来暑往,给了我说不完的教益和道不尽的充实。缘于此,我的新闻作品也小有成就。目前在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新华网山西频道、人民网山西频道、中新网山西频道、《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等媒体发表新闻作品4000多件300多万字和1000多幅图片,有44件作品获奖。其中:发表在《吕梁日报》上的新闻作品《赵全全:住院28天,自己只花了592.64元》《王继平:“病了一场,我并没有返贫”》获得“山西新闻奖”一等奖;摄影作品《干群一家亲》获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杂志社和新华网共同主办的“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摄影类三等奖。

有句名言说:“人才需要赏识。”的确如此,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我本没有“喝”过多少“墨水”,之所以今天能成为“笔杆子”,与《吕梁日报》的关爱和鼓励是密不可分的。试想,如果我的第一张照片未遇“明主”而“石沉大海”,也许就没有我现在这样对写作、拍照的钟爱和痴迷。一张图片成了我写作道路上的“灯塔”。是《吕梁日报》坚定了我的信心,激起了我的热情和兴趣,使我的梦想得以张扬!

时光流逝,岁月蹉跎。正如一首歌所唱的:“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这是我们的选择。”如今,《吕梁日报》已成了我每天品尝的一道 “文化大餐”,离不开的“精神伴侣”。每当阅读她的时候,就像回到激情涌动的青年时代,心中更充满了对未来无限美好的憧憬与渴望。

饮水思源,我不能不说:是《吕梁日报》栽培了我,成全了我。是《吕梁日报》助我走上写作之路,伴我在人生旅途中风雨兼程,在我的生命历程中增添了耀眼的亮色。并由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使我与写作“签约”。

回眸16载,我与《吕梁日报》的情感联系是如此的紧密,我将永远珍视这份情、这份爱、这份义,当之为一笔人生财富,视作一种生活动力。我想由衷地说:《吕梁日报》,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