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留住民间记忆 传承非遗文化

——读《王洪廷挥毫画非遗》感悟

2022年01月08日 14:39:32 编辑:

□ 薛振华

月盈月缺,斗转星移。弹指一挥间,三十多年如丝绸般滑过。当年王先生和我,分别在临县和孝义任总工会主席,因我俩爱好一样,兴趣相同,无论在吕梁开会或外出活动,常是不离形影。曾记得,我们去过黑龙江的哈尔滨,夜宿沈阳和长春,爬上泰山观日出,走进云岗看石窟。多个景点,令我们啧啧称赞,心情无比激荡。

退休后我俩常用电话沟通,互赠作品,我打心眼里佩服,王先生是个十二能,赤金里头能掺搅铜。他多才多艺,诗、书、画、印、影(照相),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我自叹不如,对他肃然起敬。今年王先生83岁,已是耄耋之年,本应享受儿孙绕膝,颐养天年的时光,但他“老牛明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为了传承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他秉灯夜战,笔耕不辍。近日,他给我寄来诗配画非遗杰作《王洪廷挥毫画非遗》等两本书,我爱不释手,连夜拜读,感悟良多。

感悟之一

审时度势 保护非遗

非遗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艺术,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日臻完善、精湛,成为我国独展英姿,自绽芳馨的艺术奇葩。在浩荡的文化艺术长河中,波澜壮阔,奔流不息。

王先生深知,保护非遗,记住乡愁,是他义不容辞,毕生担当的艰巨任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保护非遗早有规定。2011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他审时度势,不遗余力,深入调查,大胆创新,用诗配画的形式,完整、全面记载了临县录入国家、省、市、县级的伞头秧歌、大唢呐音乐、三弦书、道情戏等数十个非遗项目。这是他冲破历史的伟大实践,是全世界唯一的诗配画非遗创举,是他奋斗多年汗水和心血的结晶,真乃可喜可贺。

感悟之二

民风民俗 精彩动人

临县的诸多非遗,是留在王先生心中的美好记忆。一是有充满地方色彩的各种民间文艺活动。如:跑旱船、推推车、踩高跷、骑驴驴、打腰鼓、舞狮子、斗龙灯等。二是有临县二十四节气的精彩活动。如:腊月二十三、除夕夜、闹元宵、二十五添仓节、二月二、三月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九九重阳节等。三是有临县土特产非遗:瓷器、造纸、铜器、石雕、粽子、碗秃等。又如:“正月十五元宵节,秧歌闹得最热烈,晚上垒起塔塔火,靓男俏女唱小曲”。

感悟之三

诙谐幽默 紧接地气

王先生的诗配画非遗,诙谐幽默,乡土气息浓郁。讲农民事、说农民话,画农家景,形象逼真,群众喜闻乐见。如,大众语言:“溜达、嫊子、憨汝子、爱煞人、混饭吃、捞饭盒、昧良心、养家糊口、花言巧语、唉声叹气、俏皮捣蛋、活到哪哒算哪哒”等。著名非遗传承人许凡说:“我没本事老婆拙,孩子太多光会吃,大的吼来小的哭,锅里常是没煮的”。又如:“窗前挂着辣椒串,墙角有铁耙和竜担,小鸡觅食小狗看,母鸡呱呱下了蛋,棍棍架起菜豆蔓,两行小葱长得旺,一派农家新景象”,很接地气。

感悟之四

历史典故 增长知识

该书还介绍了诸多非遗典故。让读者增长了不少知识。如“梨园”、“八音会”、“百鸟朝凤”的来历。有“唢呐为啥竹管上有8个眼眼?”“丑角(三花脸)为什鼻子上要涂白色”等。

所谓“梨园”,相传唐朝的离宫殿前,有个栽满梨树的果木园,唐明皇李隆基接位后,歌舞、音乐、戏曲活动,选定了梨园这个场所,故戏曲中有梨园的称谓。演员有梨园弟子的说法。

丑角鼻子上为什要涂白色?相传唐明皇喜欢扮演登场,为了不失体面,他出场时鼻子上要挂一块玉佩,以遮挡皇颜。丑角的地位很高,只有他能在头戴箱上坐,其他人不能。

“百鸟朝凤”,相传森林中有一只凤凰鸟,他体型比一般鸟大,羽毛少而灰暗无光泽,众鸟都看不起他。可是凤凰非常勤劳,他每天要把剩余的鸟食储藏起来。有一年大旱,众鸟找不到吃食,在生死关头,凤凰慷慨解囊,把藏在洞里的鸟食无私奉献出来,让众鸟渡过难关,众鸟无比感动,一致推选凤凰为鸟王,每年要来朝拜一次。因此才有了《百鸟朝凤》唢呐音乐曲牌,其音质婉转清脆,音域宽广动听。

感悟之五

王老潜心 领导重视

王先生,费尽心机,苦战一年,用诗配画的独特形式,画出了150幅非遗作品,正如他的一首诗云:“英年宣誓跟党走,斩棘披荆六十秋,耄耋之年不服老,干骨头上再榨油。”这话说的非常贴切。

领导高度重视。原吕梁市政协主席薛万明,为“非遗”著作写出有深度的“引言”。中国美术家协会研究员陈建明,写了质量高的“代序”。临县文旅局局长刘卫平,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感怀”。刘局长高瞻远瞩,大力支持。投资20余万元,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王洪廷挥毫画非遗》5000册。这是他们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原则的重要体现。该书还介绍了郭丕汉、张宏斌、张晁森、康云祥、任林林、许凡等数十名国家、省、市、县级非遗传承人,激励他们继续为传承临县非遗奋斗!

这是一部挖掘临县乡土文化的鸿篇巨著,是一部全国罕见用诗配画形式,记载一个地域非遗文化的力作,是一部包罗非遗万象的“聚宝盆”、“百宝箱”。这部著作很有历史性、传承性、通俗性、知识性、戏剧性,王先生是一个有四心、六家的人。四心是:诚心、雄心、细心、耐心。他可谓人民的文艺家(作品有顺口溜、二人台、快板、数来宝等)、绘画家(有国画、漫画、写生画、连环画)、诗作家、民研家、摄影家、书法家、曲艺家。我们要学习王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学习他活到老学到老的勤奋好学精神,学习他敢想敢干,大胆开拓的改革创新精神,学习他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愿王先生为传承临县非遗,意气风发,冲锋陷阵,继续戮力前行。

视频推荐更多>>

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