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的强大伟力
——我市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综述
□ 本报记者 任昱 阮兴时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掀起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热潮。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吕梁市委切实肩负主体责任,在中央第一指导组和省委第四巡回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紧扣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求,聚焦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扛牢主体责任,精心组织实施,紧密结合吕梁实际,集中精力抓学习,用心用情办实事,奋力拓展开新局,迸发出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的磅礴力量。
以上率下、周密部署
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级党委(党组)要承担主体责任,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率先垂范,成立领导机构,切实把党中央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明确要求。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要求和中央、省委指示精神,2月22日,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启动。市委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实施方案,明确5个方面13项重点工作,制定了《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市委常委定期深入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点联系群众制度》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以“领导干部带头学、指定书目规范学、红色资源教育学、文化活动融入学、开展宣讲引领学、媒体宣传推动学、为民办事实践学”,纵深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开展。
一级带动一级学、一级做给一级看。
市委常委班子率先垂范,常委会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开展党史教育专题学习、交流研讨,原原本本学习四本指定书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普遍开展党史教育专题学习研讨9次。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我市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为重点,组织全市党员干部在线收听收看,及时发出《通知》,召开庆祝建党百年座谈会、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进行部署,开展专题宣讲、学习研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等一系列活动,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入脑入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研讨会暨市委常委会党史学习教育第九次专题学习会议召开,会议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市各级各部门创新学习方式,开展内涵丰富的学习活动,深化了学习效果,一场场报告会,一次次专题学习,如及时雨沁润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田,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更是行动的感召。
党员行千里,组织一线牵。为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覆盖到每一名流动党员,我市针对农村党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骨干人才示范带动作用,有效利用各类学习阵地学习平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农村党员中入脑入心;针对流动党员,建立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台账,线上线下相结合,积极开发运用各种载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针对“两新组织”党员,坚持个人自学、现场讲学、集体研学相结合,积极拓展学习方式载体,坚持党史学习与工作实践同步推进;针对离退休党员,根据离退休党员身体状况采用不同学习形式,为离退休老党员提供有声读物,利用离退休党员微信工作群、“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及各级老干部微信公众号开设的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定期向离退休党员推送党史、党建知识。针对党史学习教育中青少年这一重点群体,实施“三个100行动”。开展百名校长讲党史故事、百名思政课教师“同讲党史”思政课和百名青少年学生讲红色故事“三个100行动”,将党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百年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一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严格标准、有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部署了领导干部带头讲、各行各业互动讲、理论示范点大联讲等5种宣讲形式,先后组织了党史专题、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十九届六中全会等4项专题宣讲活动,市县两级先后共组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队伍437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宣讲1.53万场,受众达234万人次。组织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市“四大班子”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讲专题党课60余次,13个县市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累计讲专题党课400余场(次),市直机关党员领导干部累计讲专题党课1800余场(次),市直工委党史知识快问快答74期,党史道德讲堂34期。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宣讲,让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形象立体丰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守正创新、走深走实
学习教育具有“吕梁特色”
巍巍吕梁山,滔滔黄河水,掀开红色记忆画卷,黄土高原上的英雄故事,闪耀着百年党史的辉煌光彩。
根植红色热土,汲取党史“营养”。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守正创新,通过挖掘、保护、管理、运用好红色资源,充分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和革命遗址,积极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着力打造具有“吕梁特色”的亮点。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山西,都高度评价吕梁精神,殷切嘱托“把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这是对全市人民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鼓舞,是新时代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以昂扬姿态奋进新征程的不竭动力和根本遵循。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组织省、市专家多次召开研讨会、论证会,市委常委会专题讨论,进一步提炼挖掘吕梁精神的新时代内涵,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了“对党忠诚、信念坚定,不怕牺牲、敢于斗争,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战胜万难”为核心内容的吕梁精神,这正是我市把“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成果,凝聚起全市人民全方位推动吕梁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舞剧《刘胡兰》于2021年10月18日在刘胡兰家乡文水县举行了首场演出。 该剧入选了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艺界联合会组织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展演作品”。这堂“舞台上的生动党课”,成为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接受革命历史教育的生动党课,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以英雄刘胡兰为榜样,信念坚定、敢于斗争、坚贞不屈、不怕牺牲,努力将吕梁精神、刘胡兰精神用在当今时代。
为了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我市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统筹利用410处红色教育基地,出台了《关于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意见》,精心打造了18处党史学习教育基地。2021年“七一”前夕,市委常委班子成员集体瞻仰“四八”烈士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砥砺初心使命。兴县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四·八”烈士纪念馆,文水县刘胡兰纪念馆,石楼县红军东征纪念馆等革命遗址、场馆积极创新展陈形式,生动再现革命场景,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截至目前,全市410处红色教育基地和18处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共有172万人次党员、群众接受红色革命教育。
党史学习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
“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走来,一路始终在回答的问题,人民至上便是最好的答案。
市委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建立了市委常委定期深入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点联系群众制度,常委班子成员带头,每月一次深入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点,与群众面对面座谈,听取群众意见,解决群众问题,能当场解决的立即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市委办公室牵头汇总、建立台账,明确责任单位、解决时限,统一纳入13710督办系统,闭环管理推动群众诉求事项限时办结。截至目前,常委班子成员已开展6轮,累计收集群众提出的问题276个,办结229个。小区天然气不通、车辆乱停乱放、物业管理不规范等一批群众身边的烦心事得到有效解决。此项制度已经推广到市县两级四大班子成员、法检“两长”。目前,37名市级领导累计收集问题512个、办结369个,13县市区346名县级领导共收集问题2489个、办结1724个,真正把烦心事解决到了“家门口”。
民有所呼,应有所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市攻坚信访难题,通过市级领导包案化解、县乡党委书记每月至少一次入户走访化解信访问题制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大的矛盾纠纷进行集中梳理,逐案登记建档、分析症结、提出化解方案、落实处理责任,确保问题在限期内得到妥善解决。市委书记孙大军直接上手抓离石区盘龙湾和聚富花园两个长达10余年的房地产群体性信访疑难案件化解,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推进,严厉打击不法开发商,推动两个历史积案化解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市级领导领办化解疑难信访案67件。中央联席办交办的1905件信访积案全部实行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包案化解,已经有效化解1904件,化解率排名由全省倒数进入第一方阵。2021年1-10月,全市赴省进京上访总量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55%。
爱心驿站、自习室、书画室、健康小屋、瑜伽厅、共享会议室……走进交通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民们感受到一种“家”的感觉。党史学习教育中,我市“利用好每一平方米”服务群众,在城市社区建立党委,在居民小区建立党支部886个,建立楼栋、单元党小组1970个,一批没有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因为建立了党支部,小区居民有了“主心骨”,党建引领居民自治面貌一新。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我市出台《关于深化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的七条措施》,推进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全覆盖,“八小时之外”凝聚在小区党支部的周围,让每一名党员在岗位上创一流、在社会中作表率、在家庭里尽责任,组织凝聚小区居民,共建美好家园。离石区充分利用临街的党群服务中心、营业网点、社会组织、个体企业等现有场地设施,因地制宜建成40个“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为环卫工人、交通警察、快递员、出租车司机、建筑工人等一线工作者提供饮水取暖、遮风避雨、纳凉休憩场所,广受群众好评。
砥砺初心、见行见效
激发建设美丽幸福吕梁强大力量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我市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出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全力推进转型发展、乡村振兴、生态建设、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加快建设美丽幸福吕梁。
产业提升动能增,奏响转型最强音。我市聚焦创新生态、营商环境、项目建设“三件大事”,强力推进转型发展。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举行优秀人才(团队)表彰大会,启用吕梁专家港、人才港,深化校地合作,从太原理工大学引进120名企业科技特派员;举办第二届吕梁市职业技能大赛颁奖大会,为脱颖而出的35名“吕梁技术状元”、70名“吕梁技术能手”隆重颁奖,在全市劳动者中不断掀起学技术、练本领、比技能的热潮,激励更多劳动者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之路,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破坚冰、拆壁垒、去门槛……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我市两次召开推进会,聚焦第三方评价18项指标,对标全国一流,找差补短强弱,企业开办环节由6个减为1个,办结时间由3天降到4小时内,开办成本由720元减为0。
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制定了《吕梁市能源革命行动方案》,从全面落实能耗双控目标、保障优势产业先进产能、提高新能源占比、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进能源技术和体制创新等六个方面提出了25项具有牵引性、全局性、关键性的具体任务,以能源革命的不断突破引领我市全方位高质量转型发展。
深化开发区改革,召开全市开发区改革发展推进会,推动开发区“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系统集成,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滚动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去年全市9个开发区、示范区签约项目113个、总投资497.5亿元,开工项目109个、总投资245.3亿元,投产项目79个、总投资215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全省排名分别为第4、第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3.3%,非煤工业增加值增长28.5%、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15.5个百分点,经济转型呈现强劲态势。
喜看沃野织锦绣,乡村振兴正当时。我市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制定了《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调整优化“四个不摘”政策113项,召开专题推进会,集中排查问题3147个,完成整改3052个,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农业“特”“优”战略,推动生猪、肉牛、食用菌、杂粮、马铃薯、药茶、红枣、核桃等产业优质高效发展,成功举办中国黑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高峰论坛,签约项目金额达16.9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38亿元,同比增长38.4%。持续开展农村“六乱”整治,布局新建100个美丽乡村,同步推动前两年195个美丽乡村提档升级,形成标杆、示范引领。
戮力攻坚显成效,碧水蓝天绿满城。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两山”理论,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坚决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两场战役,2021年,已完成造林96万亩。深化污染治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面落实能耗“双控”目标,大力发展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和循环经济,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2021年前三季度,吕梁PM2.5平均浓度在全省最低,15个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Ⅴ类。提速推动垃圾分类,在汾阳市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加快推进市区日处理能力10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能力10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等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努力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零填埋。近期,我市与山西大地控股公司对接合作,将在交口县开展全域生态治理,在柳林县实施固废综合利用项目,试点先行,积极探索生态治理新模式。
一城文明风,满城皆新景。我市启动文明城市创建,市委常委带头、市直113个单位包街巷包地段,实地参与、引领推动创建工作,市人大出台《吕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着力用法律硬约束促进群众文明素质提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主城区三大老旧片区改造。聚焦民生补短板,城南工业主题公园二期项目、吕梁体育场改造项目完工并投用,吕梁大医院、吕梁群艺馆、科技馆、吕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加快推进。“七一”前,太中银铁路太原南至吕梁段动车组列车正式开通,汾阳至石楼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老区人民出行条件更加便捷。
推进移风易俗,文明新风润吕梁。我市出台了《关于推进移风易俗的意见》,大力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深化殡葬和祭祀改革,坚决治理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歪风陋习,把广大群众从过重的人情消费、人情负担中解放出来,着力破解因婚致贫、因丧致贫、支出型贫困问题,建设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振兴。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市深化教育改革,出台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行动方案》,围绕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补齐义务教育资源供给短板、深化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规范民办教育、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13个方面提出35条措施,与湖北黄冈中学合作办学的吕梁一中正式开学,“县管校聘”改革全面铺开,建成65所普惠性幼儿园,建成63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全市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办学质量显著提升。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375所非寄宿制学校全部开展课后服务,22358名教师参与,惠及295221名学生,实现了学校和学生双向全覆盖。积极开展了校外培训机构集中整治专项行动,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有效缓减了家长们的教育焦虑情绪和学生们的负担,着力把吕梁的教育办成吕梁人民想要的样子,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百年辉煌,只是序章;千秋伟业,未来可期!未来,吕梁将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强大动力,为建设绿色发展、生态宜居、城乡靓丽、人文和美、富裕安康、气正风清的美丽幸福吕梁凝聚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