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正月里闹秧歌

□ 卫彦琴

2022年02月09日 10:46:22 编辑:

一只飞离故园的鸟,乡情是折不断的炊烟。元旦晚上,看到《吕梁风》微信群里文友转发的伞头秧歌视频,瞬间儿时村里闹秧歌的情形便在脑海中弥散开来。儿时盼望过年,不仅盼望吃大餐、穿新衣、得压岁钱,更盼望的是村里正月闹秧歌。

故乡是柳林县的一个小山村。黄土高原上镶嵌的土窑洞里,住着我的乡亲父老,从一个个黄土院落里漂出的方言秧歌是流淌在我血脉里的温馨。记忆中过了大年初一,纠首们就要开始组织秧歌队了。初二三晚上在大队院里点起火把,锣鼓响起来,整个村子就沉浸在一片喜庆气氛里。次日,秧歌挨家挨户的串院活动就开始了。村里的秧歌队成员都是村里爱红火的男女老少,乐器演奏者是两位唢呐吹奏手,敲锣的一两个,打鼓人数不限制,拍铲的也不限,演唱者中有至少两名伞头为主唱,剩下的就是披红挂绿的男男女女。

秧歌队一般排两列行进,伞头手里高举转动的圆伞带队走在最前边,紧随其后的是唢呐,再是敲锣打鼓拍铲的男人,最后排着装扮各异、披着各色绸缎披风、头戴中间装有圆形小镜子的自制纸花做的头饰的女人们,好多人还会戴起墨镜。远远望见,就像一条彩色的长龙,蜿蜒舞动在乡村小道上,使仍处于春寒料峭中的整个村庄都沸腾起来。

快到家户院子里的时候,队员们就排起两列整齐的队伍,合着锣鼓唢呐的节拍扭起秧歌来,一直要扭到主家门口,然后才向两边散开,围成一个大圈。主家要燃放迎接的炮竹,备好茶水,敞开大门欢迎秧歌队的到来。有时秧歌队里还会带着点铁炮的炮手,点起惊天动地的铁炮,那场面真的是热闹非凡。

秧歌队到了院子里散开,中间会空出一个大场地,伞头就转起手中的花伞入场了,扭两圈,锣鼓家具一停,伞头也就停住脚步,转动圆伞开唱:“锣鼓一停我开言,听我把主家请在院,去年见罢亲朋们的面,先祝贺大家喜过年”。有水平高的伞头,编的唱词特别有文采,一般是七字为一句,吉庆的内容加押韵的曲调,听的人们不由赞叹,齐声叫好。伞头唱完几段,就会介绍下一个要进场的,可以是一个人独唱,也可以是几个人,但一般不会超过四个人一起唱。

说起唱的秧歌调,我们村附近就有三十多个,每个调都有自己原始的唱词,有歌颂大自然的,比如“对花”;有表达思念爱人的“游太原”、“掐蒜薹”等;还有表达适龄女子找对象的“挑女婿”;也有揶揄男子妻管严的“老婆谣”等等。这些秧歌的原始唱词大多直白热烈,一些大胆泼辣的酸曲更是逗得大家笑个不停,所以唱的时候要扯着嗓子,荡气回肠。

后来人们唱秧歌,慢慢减少了原始唱词的使用,而是结合了新的生活内容,现场编词套曲,一些歌颂新社会新生活和祝福亲朋的段子逐渐多了起来,让院子的主人十分开心。一般进场子里扭唱的人,都会得到主家的奖励,一般是一两合香烟。同时,主家还要给看红火的观众散发香烟和糖,院子里也会摆个大桌子,上面摆上瓜子花生、香烟和茶水,供人们随便取用,整个院子里一片热闹景象。

一场秧歌离院的最后环节就是“掏场子”,由伞头领队排成一排,后面的绕前一个人,绕成一个阿拉伯数字8的图形,女人们手里的扇子也是用手腕绕8字来扇动,脚步合着锣鼓的鼓点,走三步退两步,院子里的边边角角都会绕到,取意秧歌队把吉祥如意带到每个角落。到了吃饭的时候,被秧歌队光顾过的主家,还要接待秧歌队的“派饭”,把参加闹秧歌的人大致按组分散到各家,一般采取主客双向乐意的原则。派到家户里吃饭,当然主家都是盛情款待,有酒有肉,竭力展示自家的热情好客和洒脱大方,宾主之间其乐融融。吃完饭,主家还会给我们这些小孩子衣兜里装满瓜子、花生、糖等零食。一场秧歌结束,同村人之间的感情加深了,村里的凝聚力也增强了。

秧歌起源于祈求丰收的祭祀活动,反映农民播种插秧的“农田乐”。发展到今天,红红火火的秧歌活动里,饱含着浓浓的乡俗、乡情,将北方农民的生活趣味质朴地表达出来,也把乡土中国的年味,送到千家万户的喜庆之中。

因为爷爷和父亲都喜欢唱秧歌,我从小就耳濡目染。闹秧歌的时候,和同村的小伙伴们一整天跟着秧歌队。现在虽然离开故乡去了外地参加工作,但由于秧歌与节日和仪式联系在一起 ,不自觉地产生了忆念和情感。无论何时,只要听到用质朴的柳林方言合着秧歌调的歌唱声,都会有莫名的亲切感。儿时的记忆,仿佛化作一缕飘缈的乡愁,成为我与故乡之间一份剪不断的牵挂。

视频推荐更多>>

希望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