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泰湖之恋
□ 雒小平
听说文水有个世泰湖湿地公园,横空出世,声誉鹊起。近日随吕梁市作家采风团来到文水,得以走近世泰湖,一睹其旖旎风光和迷人情韵。
泛舟世泰湖
世泰湖湿地公园位于文水县王家堡村,东与汾河仅一堤之隔,总面积达1200余亩,其中湖水面积占800多亩。登上汾河大堤眺望,碧波万顷的世泰湖犹如一颗闪闪的明珠,镶嵌在汾水之滨。让人止不住怀疑:究竟是自己到了江南水乡,还是泽国世界从天而降?
刚到文水的当天,热情的主人就安排客人入住世泰湖宾馆,并带领客人游览了世泰湖。
晚风轻拂,微波荡漾,游船推开波浪向湖水深处驶去。绚烂的晚霞,在湖面洒下了一片碎金,迎面吹来的凉爽,驱散了夏季的暑热。纵目四望,烟波浩渺,水光潋滟,游船如织,水鸟嬉戏,远处绿树葱茏,近处锦鳞游泳,玉镶翠绕的湖中小岛,就像身着轻纱的少女,仰卧于碧波之上。
在文水,流传着一首古老的民歌:“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不浇那个交城浇文水……”也许奥秘全在这里,素以水著名的文“水”,原来发源于交城山!交城山庞泉闻名天下,却没有养育一方交城人,而是一路南去,灌溉了他乡的万顷良田,孕育了他乡灿烂的人文历史,哺育了一代女皇武则天,大宋军魂狄青,以及当代著名作家孙谦等历史名人。交城人满腔的忧伤和怨恨,就以这种委婉的方式唱了出来。
正想着,忽然一只游船擦舷而过,船后抛下了一串欢快的歌声,我不禁又想起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时间也是“夕阳已去,皎月方来”,船上岸边亦有灯投下“蔷薇色的光影”,只是船的动力被哒哒哒的机器所取代,听不到那勾人魂魄的“悠然的间歇的桨声”了。
夜宿蒙古包
湖心岛上,沿岸点缀了一溜儿蒙古包。蒙古包紧挨着湖岸,令人油然想起了一句古诗:“有位佳人,在水之湄”。
入夜,我们下榻于蒙古包。在黄土高原土窑洞里长大的我,早在读书时期,就对那如画般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向往不已。今日有幸住入蒙古包,不免又勾起中学时代的美好回忆。枕着世泰湖的碧波,听着湖水梦呓般的絮语,呼吸着仿佛来自天际的草原气息,似乎有一种说不清的东西,混合着月色弥漫开来。
朦胧中,眼前仿佛展现出一望无边的草原,水草肥美,花儿摇曳,碧蓝的天空飘荡着洁白的云朵,白云下面是奔腾的骏马,和云朵一样轻盈的羊群,一位英俊的蒙古族少年手中轻轻挥动着鞭儿,策马奔向远方……月儿升起,夜风中飘过一阵深情的马头琴声,在一个神幡飘飘的敖包旁边,一位美丽的蒙古族少女,含情脉脉地注视着远方,在焦急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到来。
恍惚间,在一片银色的月光下,一位凌波仙子伴着袅袅仙音,衣袂飘飘,踏波而来……
不觉一轮朝暾已经映照在窗上。我在世泰湖边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艳遇荷花池
在世泰湖湿地公园北侧,有一片格外醒目的荷花池。一见荷花,就自然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
荷是水生植物,多见于我国南方,而在干旱少雨的黄土高原则十分罕见。不期然在此邂逅,不免会想到“一见钟情”这个词汇。现在虽然还不到花期,看不到“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丽景象,但那含苞待放的样子,似乎更能拨动人的情思。
荷花又名莲花,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赢得世人的青睐和文人骚客的咏赞。荷花花色艳丽,丰姿绰约,不仅具有观赏价值,籽和根茎亦可入药和食用。古时,每到采莲季节,妖童媛女、达官显贵都一齐出动,摇着小舟加入嬉游,南朝梁元帝的“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就生动地描绘了采莲时节的热闹情景。
记得上大学时,特别喜欢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被那清丽的文字和优美的意境所陶醉。虽然那时还没到过荷塘,也没见过荷花,但那田田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以及袅娜地开着的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刚好,今夜也是满月。于是,我便一个人悄悄溜出驻地,走过栈桥,穿过一段柳树掩映的湖岸公路,梦中的荷塘月色终于出现在了眼前——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这简直就是朱先生笔下荷塘月色的情景再现,荷塘的东面也有高高低低的杨柳,月光漫过树梢,如流水一般泻在荷塘上面,像笼着一层轻纱的梦,又像一幅写意的画,一首朦胧的诗。层层的荷叶中间,也点缀着零星的花,花蕾出水很高,就像亭亭的含羞的少女,虽然还未盛开,但我以为恰到妙处,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想象。
朱先生不幸,他生活在动荡的年代,以至走过荷塘的那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而我,如今幸运得多了,就像是赴了一场月上柳梢的约会,周身都充溢了甜蜜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