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人物

狄青

2018年11月08日 08:48:45 作者:李牧 来源:《爱我吕梁》 编辑:蔡晓霞

宋朝的时候,朝廷重文轻武,武将不受重视,士兵的社会地位就更低贱了。士兵入伍的第一天,脸上就被刺上字,一方面是防备他们逃亡,另一方面是显示他们低贱的身份。在这种环境下,士兵想凭自己的努力出人头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有一位同样脸上刺字的士兵,却凭借自己的努力,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当上了大宋王朝的最高军事长官枢密使,跻身于历史上最优秀的大将行列。这位士兵,就是狄青。

狄青 (公元1008-1057)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狄青年轻的时候,失手打死一个恶霸,被迫离开家乡,来到京城开封,参军当了一名士兵。这一天,恰逢京城科举考试发榜,人们都围着看新进士的风采,艳羡之声此起彼伏。狄青和几位同伴脸上刚被刺了字,也在旁边看热闹,同伴们感慨地说:“状元和士兵的命运差距是如此大啊。”狄青却不以为然:“我们凭自己的努力也可以出人头地。”同伴们都笑话他大言不惭,但是狄青却暗下决心,一定要用自己的才能来改变命运。

入伍后,狄青因为体魄强健,武功出众,被选为宫廷卫士,每日在宫里执勤,这样过了几年,很郁闷。不过,建功立业的机会很快就来了。宝元初年(公元1040年),西夏发兵进攻宋朝,宋仁宗派韩琦、范仲淹带兵抵御。由于宋军战斗力不强,所以屡吃败仗,只好请求朝廷增兵支援。狄青积极请战,被选送前方,担任延州(今陕西延安)指挥使,指挥一支大约500人的队伍。这一下,狄青有了用武之地,犹如猛虎出笼,在与西夏军队的战斗中,很快就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延州的四年时间,狄青与西夏军激战25次,俘西夏兵5700人。战场上,狄青非常勇猛,每次战斗,他都披散头发,戴上铜面具,身先士卒,勇猛冲杀,所向披靡,被西夏兵称为“天使”。

狄青的勇猛顽强,不仅为西夏人所折服,也受到当时大臣们的赞赏。范仲淹有次见了狄青,交谈之后,大喜过望,认为狄青是少有的将才,对他格外礼遇,还特地送一本《左氏春秋》给狄青,说:“当大将的,如果不读书,那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狄青很受感动,从此以后,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刻苦读书,悉心研究兵书史书。终于成为文武全才、足智多谋的杰出将领,在战斗中屡战屡捷,名声大振,官职也屡次升迁,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宋朝枢密院相当于如今的国防部)。

就在狄青当上枢密副使时间不久,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广西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向宋朝两广地区大举进攻,沿邕江东下,连陷九州,把邕州(今广西南宁)作为首府。朝廷几次派兵讨伐,都失败了,文武官员,一派惊恐,有的大臣已经建议朝廷向交趾(今越南)借兵讨伐侬智高。就在这个时候,狄青上书请求南征,宋仁宗很高兴,马上任命他为宣徽南院使,统一指挥岭南宋军讨伐侬智高,为了表示对狄青的信任和重视,还在宫中摆下宴席,亲自为狄青送行。

狄青接受命令之后,首先建议宋仁宗停止向交趾借兵,接着大刀阔斧地整肃军纪,还特别下了一道命令:没有主帅号令,所有军队不得妄自出战。但是,将军陈曙为了抢头功,擅自率兵出击,结果大败而归。狄青对此非常生气,认为兵败是目无主帅、不听号令造成的恶果。他召集诸将,当场把陈曙等三十多个对兵败负有直接责任的大小将官抓起来,按败亡的军法论罪,全部斩首。经过这一番整顿,全军以往松松垮垮的懒散作风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令行禁止,指挥若一。

宋军上下士气高涨,积极请战,但狄青却没有急于发兵,他知道要进军邕州,有一必经的险要关隘昆仑关(今属广西)易守难攻,如果侬智高派重兵把守,要夺取它就会非常困难,僵持起来,战争的胜负就很难说了。所以昆仑关只能智取,不能强攻。狄青深思熟虑后,制定了一个奇兵巧夺昆仑关的妙计。他到达离昆仑关不远的宾州之后,下令全军休整十天,放出风声,说要筹备粮食。侬智高得到探子的回报,认为宋军粮食接济不上,不会很快向邕州进攻,因此麻痹大意,拒绝了部下提出的重兵把守昆仑关的建议。狄青探听到侬智高中计后,就在正月十五这天清晨,将全军分为前中后三军,亲率前军,迅速向昆仑关挺进。当天夜里,当宋军来到昆仑关下时,侬智高的部队还丝毫没有察觉,这时恰逢风雨大作,狄青穿上普通将士的衣服,亲率突击队潜入城中,毫不费力地一举夺取昆仑关。第二天清晨,当宋军中军、后军赶来的时候,狄青已经率前军越过昆仑天险,直扑邕州而去了。

侬智高得知昆仑关丢失,宋军顷刻即至的时候,十分惊惶,军心已乱。正月十七,两军在邕州附近的归仁铺(今广西南宁北郊)遭遇。侬智高为了挽回败局,派自己最精锐的藤牌兵向宋军发动疯狂的进攻。狄青登上高丘,手执五色旗,指挥骑兵分左右两翼迂回袭击敌军背后,将其切成三段。在宋军骑兵的勇猛冲杀下,侬智高所凭恃的藤牌兵发挥不了作用,被杀的大败而逃,他不得不丢弃邕州,逃往大理(今属云南)。在广南一带横行肆虐一年之久、十几万宋军奈何不得的侬智高,被狄青精兵奇袭,十几天就平定了。

狄青凯旋回朝后,宋仁宗非常高兴,任命他为枢密使,脸上刺字的士兵终于成了大宋王朝的最高军事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