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专题推荐  > 弘扬吕梁精神 奋进新时代

东风浩荡春潮涌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综述

2018年11月09日 08:45:58 来源:吕梁新闻网 编辑:成栢

□本报记者王涛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可喜可贺的巨大成就,其中民营经济的快速崛起、快速发展功不可没,真正撑起了区域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强市富民的有力引擎。民营经济已成为吕梁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板块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尤其是在增加农民收入、安排城乡剩余劳动力方面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

政策引导环境宽松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吕梁要发展,靠什么?2003年的夏天,吕梁人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全力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城乡统筹一体化、区域经济特色化的“一主三化”重大战略构想,如同春日里的一声惊雷,吹响了“民营富区”的前进号角。一大批民营企业在那时蓬勃涌现,中阳钢铁、文水海威、离石大土河、孝义金岩、金晖、金达、俊安、文水大象、仙塔、贤美、汾阳文峰等企业逐渐崭露头角。2003年底,吕梁地区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84.47亿元,占全区GDP的64.98%,实现营业收入267.30亿元,完成总产值289.27亿元。上缴税金l0.45亿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45%,从业人员超过33万人,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1240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人的82%。

科学合理、宽松优惠的政策,才能营造千方百计谋创业、千辛万苦去创业、千军万马兴创业的发展局面,进一步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依靠优惠政策强力推进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一系列优惠措施的相继出台,为全市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我市撤地设市之前,当时的吕梁地委行署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从民营经济地位、项目审批、政府服务、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多个方面,明确了发展民营经济是吕梁长期坚持的一项战略决策。2006年,市委、市政府又先后出台了《关于考核县市区和市直职能部门发展与扶持民营经济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在科技创新、全民创业、维权减负等方面提供了政策依据,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创优了环境。2007年,市委、市政府召开了规模较大的“吕梁市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提出了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工作措施,促进了全市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017年,我市积极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合作,实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三个一”培训工程,组织100名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国内与国外的高端培训、举办1000名企业管理人才培训、开展10000名企业技术骨干业务培训,引导民营企业家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发展理念。我市还坚持企业家市长联络员制度,加强与民营企业的联系,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大力支持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对上市企业在省政府奖励50万元的基础上,市政府再奖励20万元。

多年来,各级民营经济部门不断强化服务功能,积极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先后建立和完善了信息网络、信用服务、法律维权、创业辅导、人才培育、科技创新、市场开拓、行业协会等九大服务平台。同时在全市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民营经济提升、县域经济壮大和农副产品加工推进等工程,有力推进和提高了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及经济增长质量和对外开放水平。民营经济呈现出发展速度空前加快,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的态势,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连续保持在25%以上,而且发展速度全省排名前列。

优势凸显规模扩大

撑起吕梁经济“半壁江山”

如今的吕梁大地,一片片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展现出一幅幅美丽的新型工业画卷;一排排现代化的高标准办公大楼,洋溢着一缕缕清新的自然气息……这一切,包含和融汇着吕梁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奋斗、收获。

优势产业快速形成,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柱。多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实施了产业战略性和产品适应性调整,形成了符合市域特点和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形成了以煤、焦、冶炼为支撑,建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竞相发展的产业体系,通过技术创新和改造提高,已全部达到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形成了综合利用、深度开发、链条拉长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走上了煤-焦-铁-钢、煤-焦-气-化、煤-焦-气-电等链条式生产路子。

规模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多年来,我市民营企业通过改革、改组、联合、兼并不断创新机制,一批规模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在“2018山西民营企业100强”中,我市山西中阳钢铁有限公司等16户企业入选2018山西民营企业100强,孝义市鹏飞有限实业公司等6户企业入选2018山西民营企业制造业30强。

多年来,我市民营经济在GDP贡献率、提供就业岗位、上缴税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为推动吕梁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据2010年数据,当年全市民营企业安排城乡劳动力就业总计447258人,其中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32万人,占到全市农村劳动力人数的60%,安排城镇待业青年、复转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31860人,占到了全市新增就业岗位的80%;为农民提供人均收入4000元,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6.5%;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文化、教育、社会福利事业建设投入资金63215万元。

如今,全市民营企业达到6.5万余户,实有个体工商户总数达5.5万余户,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60多万人,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来自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成为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的主体,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转型担当责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在我市民营经济中,煤炭、焦炭、钢铁等资源型企业占了很大比重,这也是我市经济结构的一个侧面反映。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创新思路,通过引导民营煤企资本投资高新科技、循环经济、设施农业等可持续发展产业,民营企业已成为转型跨越发展的生力军。

为鼓励和吸引民营煤企转型发展,市政府出台了一揽子优惠政策,凡投资高新科技、循环经济发展的项目均可获得减免土地收益金、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减收或免收有关税费等优惠政策。中国汾酒城、汾阳三宝食用菌公司、中阳厚通科技养殖公司、孝义金晖兆隆高新科技公司等一批转型项目不断涌现,传统产业民营企业家投身新兴产业的例子越来越多,在我市转型发展之路上,民营企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民营企业不但在经济领域中是主力军,而且在社会事业方面也是排头兵。多年来,无论是捐资助学、修桥铺路、造林绿化、扶危济困还是在光彩事业、“一企帮一村”等活动中处处都有民营企业家的影子。近年来,广大民营企业家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全市已有338户民营企业结对帮扶414个贫困村,其中,325户帮扶企业还纳入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帮扶369个贫困村6.7万贫困人口,全省排名第一。

省政协副主席、市委书记李正印在与民营企业家座谈时指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一如既往地关心民营经济的发展,关心民营企业家的成长进步,要继续通过多种方式,加大教育培训提升力度,提升民营企业家的能力和素质,同时要进一步创优发展环境,着力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合力推动吕梁经济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民营经济一定会为我市转型跨越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