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吕梁新闻

千年古镇的巨变

□ 本报记者 冯凯治 通讯员 杜秀平

2019年01月08日 08:50:02 来源:吕梁新闻网 编辑:

在吕梁山脚下,坐落着一座古老而又沧桑的乡镇。它依山傍水,历史悠久,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而朴实的人民。它,就是穆村镇。

穆村镇位于吕梁市柳林县西5公里处的三川河北岸,镇政府驻地穆村一村委,下辖地区穆村一、二、三村委,全镇总面积为35.82平方公里,人口17687人。

多年以来,穆村镇严格贯彻国家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在农业、民营企业、教育等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以农业产业为主,突出治旱兴农、科教兴农两大特点,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狠抓节水高效农业开发。其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其中从事个体工商贸易的企业就有二百多家,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亿元镇”。

2017年穆村一村委换届选举,选出了一批新的领导干部,承诺要下大力气改变穆村的形象。正当大家半信半疑之际,在接下来一年的时间里,穆村一村在村支两委干部的带领下,穆村一村委充分发挥了基层组织的堡垒作用,坚持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被村民称作“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亮点一:村容村貌发生了新变化

以往走在街道两旁,灰涂墙壁似乎用手抓一把就有一手粉末,冷不丁的一股微风吹过,楼顶飞流而下的灰尘笼罩着整个穆村,犹如放了几颗烟雾弹。尤其是雨天一道道黑糊糊布满了墙,好像老泪横秋的老人哭泣着……

2018年春暖花开时,伴随着人们春耕急促的脚步声,一村委奏响了“悦耳”的四部曲:清理垃圾、粉刷墙壁、张贴标语、规范车道。“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一村委新一届领导班子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他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为穆村未来发展着想的,村民们在茶余饭后议论道。

全民总动员,调用新旧农用车把大街小巷的垃圾全部清理,不留死角。全面清理每个垃圾存放点,把腐蚀的墙壁、地面全部修补平整,统一涂成灰色。每个垃圾点配备一辆活动垃圾车,规范村民乱扔垃圾的行为。原来臭气熏天几个月才清理一次的垃圾点变为了干净整洁的流动式垃圾车。除此之外,村委还组织翻修了所有公共卫生间,把地面、墙面全部砌上了闪闪发亮的地板砖,配备了洗手池、自来水设施等,并安排专人管理,24小时清洁,为家乡民众营造了方便、舒适的环境。

亮点二:村委工作展现新气象

城乡环境工作开展以来,一村委以“乡村振兴”为牵引,以“清脏、治乱、拆违、整线”为目标,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全线开展。“点”,以驻地企业、单位和家户院为点,教育引导、发动带领干部、职工、居民、村民自己动手,确保门前干净。“线”,以307国道、硬化路、电管站巷、楼巷等街巷为主线,大力开始整治清理“四堆”,清理黑煤堆约100多处,清除破损广告1200块,拆除违规建筑9处;裁剪粉刷树木300余棵,修补花池、清理杂草30多处、整修花池12个。“面”,修补路面200平方米、规范车位160个、修建公共卫生间7处,清理墙面牛皮公式1000多个、修补墙面200余平方米、粉刷墙面2000多平方米,重整电线杆70根、做挡墙围栏600多平方米、刷写醒目固定标语4条、制作文化图版200多平方米……一处处小小的细节,极大地提升了村民满意度。

静态整治两点频频,动态管理可圈可点。往昔车辆横竖自由停靠,货车、小车、三轮车,加上两轮的摩托和自行车,给人杂乱无章之感,也严重影响了交通和村容村貌。于是规范车道提上了村委的议事日程。现已变成: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大小平车分类停放、车头车尾整齐统一。车辆的规范,也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规范。路面的加宽,也拓宽了人们的视线,大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就连街道旁边的门市部挂牌也都是统一尺寸、统一颜色、统一字体。放眼望去,一条美丽的风景线无不叫人称赞。太阳照射在上面闪闪发光,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几分暖意。

“没有垃圾桶,街头巷尾的臭味没了,路面上更整洁。我孙子每次回来都说,咱老家环境都快赶上他住的市区了。”既然说到了以前,那以前的穆村是个什么样子?“用我们当地的人话说,就是煤面满天飞。街道不是街道,胡同不是胡同,一下雨就是泥泞的煤泥,根本没法走人。”老高描绘着印象中的旧村容。

亮点三:远景新规划、迈开新步伐

举目望去,醒目的标语,字迹均匀,色彩艳丽;整洁的街道,宽敞舒适,井然有序,院落小巷,干干净净,错落有致;垃圾存放,色调统一,设施齐全;公共卫生间洁净如新,光滑明亮;车辆停靠,分类布点整齐划一;穆村崭新容焕,蓬勃向上,生机盎然。

“村民生活幸福、环境优美,还要让卫生问题长久保持,为此,村里在保洁方面建立了长效环卫机制,把环境整治分远中近期逐步推进。突出近期目标,通过近期攻坚性的环境卫生整治,规模性的投工投物,努力实现治脏治乱的目标。并建章立制长效整治,实行分区包片管理制,配备保洁员,签订工作责任制,继续充实配备环卫手推车、喷雾车,电动摩托洒水车,为美化村容村貌提供支撑。”穆村一村委主任王世明描述到。

规划“长远目标”,贯彻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投资修建农贸市场和商贸综合市场,以繁荣文化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引领,大力保护和挖掘穆村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努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经济发展、文明乡风的典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诚然,一村委党员群众基础好、威望高,凝聚力和执行力好,班子优势明显是赢得村民支持的重要因素,每个居民都希望自己家园更美的初衷,才是社区凝心聚力,共建美丽乡村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