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要闻

奋斗赢得幸福来

——石楼县二○一八年攻坚深度贫困纪实

2019年01月14日 10:19:44 来源:吕梁新闻网 编辑:

□高寄洲

幸福是奋斗出来。2018年以来,为攻坚深度贫困,石楼县把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绿色生态立县、红色旅游兴县、特色产业富县、脱贫攻坚强县”的具体工作中,大胆探索,敢破敢立,全县累计实现43119口贫困人口、80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降低至11.22%,脱贫攻坚工作亮点频闪,贫困群众幸福可期。

“支部+”新机制激活力

2017年,在以和合乡为试点广泛发动各村能人大户带头成立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本地贫困户入股、务工完成全乡退耕还林的过程中,一个现象引发了决策者们的深思。只要是支部领办的,不仅村集体经济有了收入,而且确保了村里贫困户的收益,有效地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树立了党员干部的威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

通过这一有益尝试,县委、县政府去年提出“要在每一个行政村都建一个由村‘两委’主干领办吸收当地贫困户参与造林务工的合作社”,全县共规范重组这种“支部+”模式的合作社137个,通过支部带头引领,形成了干部努力干事、贫困户主动脱贫、“边缘贫困户”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村党支部和村委议事会严格评议护林员,进行聘用或清退,实现了护林员由“要我护林”到“我要护林”的转变。造林合作社的社员由参与务工成为林业产业经营的主人,有林户从只享受政策补助变为自愿发展林业产业,实现了所有有林户由“要我禁牧”到“我要禁牧”的转变。

为拓宽生态脱贫的路子,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打造裴沟乡曹穆流域生态经济型综合治理点,全县共发展苹果、梨、单季槐、油牡丹、花椒、连翘等特色林业产业10万余亩;同时积极发展林药、林禽、林蜂等立体林业,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石楼县的生态脱贫模式被市委、市政府誉为“吕梁生态扶贫的升级版”在全市加以推广。两年共完成46.5万亩生态林业工程,5万多贫困人口享受到生态脱贫的政策叠加红利。石楼绿水青山的实践变成了老百姓满意的模样。

特色产业新格局增动力

在产业脱贫的过程中,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一主体、一户一策的“三个一”农业产业新格局增强了发展动力。北京德青源“金鸡扶贫计划”蛋鸡特种养殖投产运营,形成以“整合资金建厂、企业租赁经营、贫困群众分红、集体经济受益”的资产收益脱贫模式,带动3800余名贫困人口长期稳定脱贫。“银狐产业计划”水貂特种养殖建成2.5万只的育种示范基地和5个村级养殖基地,带动4104余名贫困人口增收致富。300余个造林、种植、养殖、加工等农业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营,实现每个贫困村“有脱贫产业、有带动主体、有合作经济组织,贫困户有增收产业项目、有劳动能力的有技能”的“五有”目标。在落实省市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县财政对贫困户特色种植、养殖应补尽补给予补贴。为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29亿元,促进贫困户实现发展产业增收。最大力度统筹涉农资金,2018年已整合4.2亿元,列入扶贫项目库项目336个。光伏发电带贫减贫项目全面建成,去年,“十三五”期间的40.2MW、23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和30MW、1个集中式电站全部完工并网发电,光伏发电资产收益实现所有贫困村覆盖。

普惠民生新速度添魅力

脱贫攻坚,民生为先。2018年的民生清单向我们展示出了石楼的决心和速度。

专门成立扶贫移民服务中心,全面加大工作力度,最难啃的硬骨头“易地移民搬迁工作”打开了新局面。到2018年年底,2017年搬迁对象全部入住,新建安置点全部竣工,48个自然村整村拆除,完成复垦土地1000亩。作为全省土窑洞改造试点县,农村危房改造完成了3045户,土窑洞成了一道靓丽的民俗风情线。

基础设施建设破冰提速。总投资5.6亿元的“四好农村公路”PPP项目建设任务全面推进,走在了全省前列,统筹推进基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服务中心、卫生室建设,34个2018年脱贫村的饮水安全、动力电实现全覆盖,2016年至2018年脱贫村互联网实现全覆盖。黄河第一湾旅游公路全速推进。深入开展“十村示范、百村整治”活动,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各项政策。县医疗集团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三个一批”“三保险、三救助”“双签约”“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等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基本医保、大病救助、136兜底、补充保险全部落实到位。

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完成南城初中迁建工程主体工程,如期启用西河湾幼儿园,招聘幼儿及农村特岗教师125名,与天坤集团合作办学加强职业教育。学前幼儿到大学各阶段贫困家庭全覆盖,7469名贫困家庭学生受益。

全面落实兜底扶贫政策。农村低保线和贫困线“两线合一”,健全动态管理调整机制,符合农村低保标准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广泛开展慈善救助、大病关怀救助等活动。光荣院、15个日间照料中心去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善谋善成新常态聚合力

善谋善成形成干的态势、强的合力。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整体提升年”活动,推动全县所有行政村都达到2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收入,其中5万元以上的46个。严格坚持“54321”干部结对帮扶机制,团中央、省市县120个帮扶单位、114名第一书记、近4000余名党员干部留下了扎实笃行的默默背影。持续推进石楼县生态农产品送健康“五进”活动,探索构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愿为”的消费扶贫模式;设立“爱心扶贫超市”,促进贫困户积极参与脱贫,获得“爱心积分”兑换生活所需品,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贫困群众的扶贫意识。一村一企带动农村多元产业健康发展,中阳、汾阳56家重点企业对接石楼深度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村村响”无线广播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党的声音、脱贫故事第一时间传播到农村,传递到群众,凝聚了正能量,唱响了奋力脱贫主旋律。组织开展“传承好家风、争当文明户”评选及各种群众性文体活动,拍摄微电影《马茹花》,展现吕梁山护工风采,把广大群众的能动性、创造性引导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来。去年护理护工培训人数达1149人,持续推动“黄河岸边的青岛村”转移就业,青岛务工人员累计达到2500余人。

在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浪潮中,石楼人民聚焦聚力、善谋善成,负重赶超、破冰提速,将青山绿水的写意与阔步前行的豪迈结合起来,变成一幅幅卓尔不群的幸福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