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脱贫攻坚  > 县区动态

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小产品引领大增收

方山县大力推进电商扶贫工程

2019年01月16日 09:59:11 编辑:

本报讯 1月4日,从方山县经信局传来一则喜讯:2018年全县网络交易额和零售额分别达到了2389.28万元、2478.1万元。

2016年以来,方山县坚持“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依托中央帮扶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的技术力量,走出了“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扶贫、“电商+就业创业”扶贫、“电商+消费扶贫”三种具有方山特色的电商扶贫模式,2017年获批商务部“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有力助推了全县脱贫摘帽。

政府强化基础建设,打通电商流通瓶颈

2018年,方山县成立了县级电商服务中心,统筹全县电商扶贫的品牌建设、产品设计、人才培养、物流体系工作,引进知名电商企业天津伍创,开设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方山馆”,负责县域农特产品的网络推广和统购统销,避免了“家家户户开网店”的传统模式效率慢、品控低的弊端,实现农产品快速网络变现,让农户专心成为产业链的“上游老板”。

据了解,该县去年新建3000余平方米的分拣配送中心,实现了全县9家物流企业免费入住和按交通线配送结算的模式,日均吞吐量达到7万件,使方山县农产品上行物流费用从年初的平均10元/公斤下降到平均4.9元/公斤;新建93个电商村级站点,整合供销社、乡镇58个电商网点,实现了全县电商服务的全覆盖,为乡村电商快递收发、代缴累计达到2763人次。目前,全县形成了第一书记挂帅,党员干部先行、每个贫困村至少1名贫困户人员参加培训的“互联网+党建+产业扶贫+电子商务”模式,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电商销售明白人、领头人。

“电商+一村一品”,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2018年,方山县采取“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领。注册申请“一方粮川”区域公共品牌并进行全国推广,将各村特色农产品纳入品牌标准体系之内,培育子品牌“番小主”(西红柿)、咕宝(鸡蛋)、“豆小豆”(豆制品)、“棘娃娃”(沙棘),实现“特色变品牌、农产变特产”。

据了解,2018年在“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下,贫困农户种植的核桃、甜糯玉米、西红柿、小米、红芸豆、高粱等农副土特产品,与13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签订帮扶协议,共计带动农户759户、1435人增收1500余万元。其中,马坊镇野林丹沙棘汁通过电商平台每月销售收入35万元,带动贫困户增收25万元;马坊镇集中种植的1.8万亩沙棘,带动了200户贫困户年均增收40万元;“老传统”红辣椒制品有限公司依托互联网,月均销售12万元,带动23户贫困户年增收近3万元;北武当镇天玉粮油通过互联网平台月均销售12万元,引入订单种植甜糯玉米1600亩,惠及农户300余人。

“电商+消费扶贫”,农产品升级变礼品

2018年,方山县按照“电商扶贫创品牌,消费扶贫增效益”的思路,狠抓产品质量与物流服务,成功上线京东、淘宝、拼多多、微店、有赞、建行善融e购、工行融e购7个电商平台,上线“棘娃娃、米合豆、老传统”等53款农特产品。与此同时,还在北京开设了2家“一方粮川扶贫超市”方山农特产体验店,承担着全县农产品京津冀鲁地区的产品展示与流通集散。

据了解,2018年全县大宗消费扶贫150万元,北理工师生线上、线下购买70.2万元。结合“五进消费”,方山农特产品还成功走进吕梁学院、山西工商学院的大学食堂,预计可增收20余万元。

“电商+创业就业”,手工艺转化变收益

2018年,方山县依托吕梁山传统手工刺绣产业,采用“工时+计件”的方式给予报酬。目前。方山县已经成功孵化“一方粮川·北理方绣”手工艺线上合作社,成员达100余人,既能满足大额订单的制作,也能依托互联网满足个性定制。依托北理工双创扶贫产业园,成功引进、孵化电商企业8家,全县电商企业解决就业100余人,人均月收入2000余元,电商企业就业已经成为县域青年劳动力理想目标。目前,方山县炫舞艺舞蹈服饰有限公司通过线上店铺+公司+就业的形式运行,年产舞蹈服饰近20000件,每件利润可以达到20元以上。依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初步形成了“规模加工厂+分散布局生产线+扶贫车间”的服装加工特色产业集群。目前方山县建成或在建的服装加工点有5个,能够满足每年60万件以上的成衣加工规模,可满足500名贫困人口每年2万元以上的增收。目前正在以电商出售加工服务的形式,以互联网订单进一步牵引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

(肖继旺 张少为 吕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