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头条

让红色薪火代代相传

——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纪实

2019年01月19日 09:36:43 编辑:

□ 白庆春 王富贵 阮兴时 刘小宇

吕梁,是一片红色的土地。革命战争年代,数以万计的优秀吕梁儿女为民族独立和新中国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晋绥边区根据地屏障陕北保卫中央,老区人民为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孕育了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西视察,第一站就来到吕梁,总书记指出:“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而奋斗。”高度评价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标注了吕梁精神的新高度,为吕梁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总书记站在吕梁这块红色土地上,他说:“吕梁我是第一次来,我心里一直向往着晋绥根据地。今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们一定不能忘记为革命成功抛头颅、洒热血的前辈们,不能忘记为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为建立新中国、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贡献的老同志们。”总书记的教导,为吕梁人民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坚定了信念。

牢记殷殷嘱托

用吕梁精神滋养下一代

吕梁市委牢记总书记嘱托,为传承好红色基因,推动吕梁振兴,把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印发了《关于大力弘扬“吕梁精神”推动吕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先后两批命名了红军东征纪念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刘胡兰纪念馆、刘志丹将军殉难处等14个红色革命遗址为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启动了“吕梁——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旅游季活动,大力宣传推介“游吕梁英雄故里·看红色经典展馆”红色旅游线路,推出了舞剧《吕梁英雄传》、话剧《烽火吕梁山》、纪录片《吕梁抗战记忆》等一批革命题材文艺精品,举办了全市“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吕梁精神”座谈会,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了“中华魂——辉煌与梦想”主题教育,继承革命遗志,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吕梁精神,持续进行红色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明显效果,全国、全省“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经验交流会在吕梁召开。

省政协副主席、市委书记李正印要求,全市各级党委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吕梁精神,努力把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特别是扎实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深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刻苦学习知识,加强道德修养,勇于实践创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去年以来,他先后四次对关工委工作作出批示。他说:“关心下一代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在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掷地有声的承诺,彰显着市委、市政府对青少年一代传承好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的高度重视。

在市委高度重视,特别是主要领导的亲力亲为带动下,市关工委、市总工会、共青团市委、市妇联、市教育局、市文化局等部门,多措并举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创作优秀红色影视作品、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发展红色旅游和红色教育;加强对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进一步提升吕梁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引领广大青少年感悟和传承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继承并发扬先辈们英勇拼搏、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当好红色传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不负使命,奋力前行。

2018年8月22日,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在吕梁考察时,对吕梁市委关心支持关工委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并作出重要批示:吕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关工委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组织、队伍建设,给予保障,真是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吕梁关工委的老同志尽心、尽力、尽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余热,做好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为青少年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促进青少年成才成长,值得点赞。希望做好“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十百千万”五老关爱工程等项目。

坚守一份担当

为青少年插上信念的翅膀

走进市关工委的办公楼,给人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办公场所宽敞整洁,窗明几净,布局合理有序,功能分区井井有条,文件、资料、档案管理一应俱全。办公室的墙面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引人注目;书柜中,六年来《吕梁关心下一代》《春风化雨二十年》《砥砺奋进的五年》等每一期刊物整齐排放,供人取阅。从2011年换届至今,吕梁市第三届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已经走过了8个春秋,在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全市2131个关工委组织、8958名“五老”(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和关心下一代工作人员,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支持和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团结教育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吕梁市各级关工委组织按照“党委政府重视,有关部门联动,关工委主动作为,青少年广泛参与”的“四轮驱动”措施,着力“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品牌打造,创立了《吕梁关心下一代》刊物、吕梁关心下一代微信群、吕梁关心下一代工作网站三大宣传平台,让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多彩,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跃上新台阶。

市关工委主任薛万明深有感触地说:“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为了花儿开得更明艳,我们精心组织,开展贴近实际、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吸引青少年的主动参与,有赖于宣传、教育、共青团、少工委、大专院校、机关、企业等有关部门和组织的联抓联动。”

不同的时代,总是赋予青少年不同的使命与担当。作为联系和服务广大青年的组织,共青团市委始终将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紧紧相连,把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贯穿到青少年工作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充分发挥吕梁红色资源优势,不断加强思想教育,筑牢青少年发展的思想政治基础。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全市上下面临的一场没有退路的硬仗,容不得半点耽误,容不得丝毫懈怠。而青春最是建功时,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年轻的“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农村支教教师、医生等广大青年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扶贫助困。

为从源头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让农村孩子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2018年春节刚过,在全市脱贫攻坚大会上,我市出台了《吕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意见》。20条教育扶贫“新政”,条条惠及民生、关切民意,让农村孩子不仅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让农村孩子的青春也能够因理想而奋斗,因信念而飞翔。

教育扶贫,不仅仅是物质的资助;抚慰幼小的心灵,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更需要精神的给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增多,由于亲情缺失、家庭氛围淡化,这些孩子的孤独感等负面情绪加大等成长过程中的问题,2018年5月17日,来自市直机关的80余名女干部组成了一支特别温暖的团队——吕梁市妇联爱心妈妈志愿队。自结对帮扶以来,爱心妈妈们把这些留守儿童当做自己的孩子对待,她们用温暖的双手带给孩子一种特殊的安全感,她们以女性特有的温柔去温暖一颗颗弱小稚嫩的童心。爱心妈妈们多次深入山区学校、残疾人学校、儿童福利院等,为孩子们送去“母爱”、送去温暖。

一技在身好脱贫。2016年,山西省委、省政府为吕梁量身定制了脱贫“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计划”,对贫困县农村劳动力实施技能全免费培训,让世世代代耕种在土地上的农民走出大山,靠一技之长脱贫致富。如今,我市累计培训妇女吕梁山护工32596人,其中贫困人口14392人;实现就业17091人,其中贫困人口就业6297人。“吕梁山护工”已成为吕梁打赢精准脱贫的三张品牌之一。为了让吕梁山护工能够安心地走出大山,2018年8月28日,市总工会、市人社局在吕梁影剧院为117名“吕梁山护工”子女隆重举行“金秋助学”颁发仪式。分别为73名大学生和44名高中新生颁发3000元和1000元助学金。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正是全市各部门坚守对青少年这份沉甸甸的担当,让吕梁大地上发出“为中国梦奋斗不息,为民族复兴前行不止” 铿锵而洪亮的青春之音。

加强红色教育

让革命情怀代代永续

吕梁,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场馆,它处处都有红色的故事,几乎每寸土地上都曾有感人的事迹。加强青少年红色教育,让革命情怀代代永续,吕梁决命争首。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一周年之际,2018年6月15日,全省“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在市兴县蔡家崖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新馆广场正式启动。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被授予山西省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省政协副主席、市委书记李正印,省关工委主任李政文为其揭牌。这是全省、全市关心下一代成长、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站在晋绥边区革命烈士雕像前,市委书记李正印叮嘱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推动吕梁振兴。

2018年8月22日,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作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正式揭牌。斑驳的墙体、老旧的生活用品、锈斑累累的钢枪长矛……在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里,历史痕迹触手可及。来自全省、市的大、中、小学的青少年每年都会来到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讲解员康彦宏说:“吕梁人身上是有烙印的,那就是‘吕梁精神’。每逢清明节、七一这些重大节日里,都会有来自各界的干部、群众、学生,都会向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我相信不远的未来,在孩子心里,也会刻上这样的烙印。”

“吕梁苍苍,汾水洋洋,先烈伟绩,山高水长。”得天独厚的红色革命遗址,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宝贵资源,为中小学生思想教育提供了生动而珍贵的教材。2015年8月,兴县投资3亿元,一座以一二○师命名的现代化学校拔地而起。

为了让“红色”精神发扬光大,一二○师学校始终把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打造红色校园文化,成立了“一二O师小剧社”,通过“把课本搬上舞台 把舞台还给学生”的方式,课本剧、情景剧、体验剧、战斗剧的演出每天都在进行。每逢清明节,都会组织学生前往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缅怀先烈。不定期邀请老红军来学校为学生们作讲座,让学生们了解战争年代的故事。2018年8月,成立了一二○师战史陈列馆,将一二○师部队在晋绥边区革命史陈列在校园之内,让红色文化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始终。

在清静的晋绥烈士陵园一角,一位老人在和煦的阳光下认真伏案研究。退而不休的王波老人仍在每天整理、研究晋绥烈士的事迹。“我有幸拜访、接待过许多在晋绥边区工作战斗过的老前辈及他们的后代,亲自参与了收迁散葬在吕梁山一带的数百位革命烈士遗骸过程,聆听了许许多多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寻访过八路军战士奋勇杀敌、壮烈牺牲的场地和一些历史遗存。这些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我想,我不应该是最后一批听众,要让许许多多的人知道贺老总、关向应、林枫、续范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晋绥浴血奋战的红色故事,特别有责任、有义务让我们的后代知道,今天的幸福确实来之不易,一定要倍加珍爱美好时光。”

17年来,王波把晋绥革命先辈们的故事汇集起来,先后编写了100余万字的《晋绥风云人物》丛书,50余万字的《晋绥抗日烽火——战地通讯选编》上下册。2014年以来,他收集整理的《战地小故事》,在兴县电视台《读书讲坛》栏目中播出了26集,同时,利用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集会,向广大青少年宣讲先烈们的英雄壮举故事。

“每次听到父辈们讲起那些家乡的红色革命历史故事,我充满自豪感,作为兴县人,作为红色后代,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好好学习努力拼搏,争做新时代的小主人。”来自兴县实验小学的学生魏子涵说。

弘扬社会主旋律

让青少年在新时代阳光的照耀下前行

70多年前的抗战烽火中,陈毅元帅在此写下了《过吕梁山》:“花信迟迟春有脚,夕阳满眼是桃红。”满怀豪情的诗句,憧憬着这片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未来。

70多年后随着时代发展,红色基因不断演绎出新的意义和内涵。在市委、市政府的引领下,全市支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组织从小到大,人员从少到多,队伍不断壮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广大青少年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阳光的照耀下奋力前行。

“孩子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迎接未来。”被誉为“乡土文化专家”的兴县退休老干部牛寨中认为,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守护民族传统根脉,守住一方文化乡愁,特别是延续青少年心中的乡土情怀,也是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基因的传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想让红色基因镌刻到青少年心中,必须让青少年了解历史,去接受和认同,最后去继承。”牛寨中先后主编出版了《山西清代第一名臣——孙嘉淦》《禹后治河又一人——康基田》《三晋石刻大全吕梁市(兴县卷)》等书籍,并在兴县电视台《读书讲坛》常年讲述人文史话。在兴县友兰中学的《友兰大讲堂》上,他为学生们介绍兴县历史沿革、地域文化和历史名人的典型事迹,在友兰中学文化广场设计编撰了名人图,希望大家学习和传承本土先辈的宝贵精神。“下一步,我还想编印乡土文化教材,让兴县的历史文化继续在校园里发扬光大。”牛寨中说。

在文水学雷锋小贾爱心接力团工作站,记者看着满墙的照片,记录着贾峰耀与志愿者们在扶危济困献爱心的温情瞬间。一个威武严肃的军人,拥抱着残疾的儿童,紧握着年迈的老人,鼓励着贫困的学生,这样的铁汉柔情让人为之动容。

记者的眼睛,有点发热。

“你的初衷是什么?”感动之余,不禁会问。

“想让他们(受助人)的生活变得有希望。”贾峰耀说。

站在记者面前的贾峰耀,只是文水人武部一名普通的职工,他连续二十一年如一日不忘初心,坚持做公益献爱心,深深地感染着周围的人。从单枪匹马到组建团队,到组织成立学雷锋小贾爱心接力团,小贾说:“我们在文水县为‘雷锋’安了一个家,并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雷锋精神’。”7年来,小贾和他的伙伴们,累计捐资10万余元,资助贫困户和学生180余人,参与救死扶伤40起68人,参加抢险救灾27次,为500多名困难群众捐赠被褥、衣服等用品。

“把好事办好”,这是顾秀莲主任来到学雷锋小贾爱心接力团调研时留下的题词。小贾将这份珍贵的题词悉心珍藏:“顾主任的到来让我们爱心团特别振奋,在更加充满动力的同时,也感到了压力,我们要牢记她老人家的嘱托,学习雷锋榜样,弘扬胡兰精神,让小贾爱心接力团带给更多人希望和正能量,把做公益这件好事越办越好。”

“能否把青少年培养成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至关重要。”在临县,临县关工委在人口稠密、网吧众多的地方设立了由“五老”担任的网吧监督员,“五老”们利用买菜、散步、个人走访和集体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常年对网吧进行检查监督,并常和网吧业主沟通交流,对个别进网吧的未成年人进行耐心劝导,筑牢了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第一道防线,使网吧监督工作规范有序,赢得了家长满意、社会赞扬。在孝义,孝义关工委的“五老”宣讲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线,不断提高选题策划水平,积极探索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宣讲新途径,努力增强宣讲的感染力和凝聚力,使宣讲课题紧跟时代步伐和青少年的实际需求,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校、社区、单位、村镇、企业进行宣讲。在汾阳,汾阳市关工委从1999年开始入监帮教,先后20次组织300多位离退休老同志深入汾阳监狱,对200多名汾阳籍的服刑人员进行了帮教,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社会好评。

岁月如歌,时光流淌,虽然数不清的英雄儿女、光辉事迹都已化作历史记忆,但红色的传统、革命的意志在吕梁这片土地上从未远去。“蔚汾河水流不断,蔡家崖就在我们身边,烽火里前进的歌声,伴着鼓号声声相传,来吧,同学们,努力学习,像先辈那样忠诚勇敢,不怕任何艰难,我们要做优秀的壮志少年……”吕梁山上,雄壮的歌声带着孩子们的远大抱负,带着革命前辈们的百年梦想,响彻云霄。

在红色光辉的沐浴下,在历史丰碑的映照下,吕梁人民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大力开展经济社会建设,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对“红色薪火代代相传,吕梁精神永放光芒”作出最生动而有力的诠释。

而这,就是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