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专题推荐  > 弘扬吕梁精神 攻坚深度贫困

吕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派驻兴县魏家滩镇天洼村第一书记赵志清。2016年开始,先后在西沟村、天洼村任第一书记——

遇见魏家滩

□ 赵志清

2019年01月23日 20:45:49 来源:吕梁新闻网 编辑:

三人一线扶贫路,四年两度岚漪春。

很多故事的发生,是因为情感的凝结;很多情感的凝结,是基于内心的触动;很多内心的触动,是缘自偶然的遇见。

初见魏家滩,是在2016年的冬季。

我们从兴县县城出发,已经是傍晚时分了,沿着崎岖不平的道路,伴着零零星星的雪花,不紧不慢,一路颠簸,大约一个小时,终于来到了我将要工作生活两年的地方——魏家滩镇。

主人自然是非常的好客。条件虽然艰苦,但还是准备了丰盛的晚餐,要说影响最深的,还数祝酒词:那抑扬顿挫的语调、挥洒自如的神态、豪爽奔放的举止、诙谐幽默的措辞、热情洋溢的表达,瞬间驱散了严冬的寒冷,拉近了两个陌生群体之间的距离。我甚至怀疑,是否来错了地方,这是一个贫困山区的乡镇吗?贫困山区乡镇的领导都这么有才华吗?还好,两年的时间才刚刚开始。

印象一:共产党员的本色

西沟,是我工作的第一个村。初来乍到,没有合适的住地,于是就在村委会主任家度过了一整个冬。这一整个冬,村委会主任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时刻都在高速转动。是的,我确定自己没有丝毫夸张,因为,有好几次我看到了他是在跑步前行。晚上,我们一起填报表、做资料,加班到三更半夜是家常便饭,通宵也有好几次;清早,天还未亮,他就起床(其实是炕)了,挑水、倒灰、生火,这是固定动作。草草用过早饭,又该下地收割庄稼了。冬天收割?说好的秋收呢?当代的村干部,事务确实是多,镇上各种会,村里各种会,各种表册、各种数据、各种调查、各种宣传,当真是忙不过来,以致农活总是落半个季节。

别看工作这么忙,可是挣得却不多啊,有多少?低到超乎你的想象,不说也罢。

村委会主任是地道的高中生,写的一手好字,每次村里开会,他总戴个花镜,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做着会议记录;每次讨论集体事务,他总是仗义执言、公道正派、不存半点私心;村里有办丧事的,他没有一点村干部的架子,挖穴打墓必有他的一份;村里打井修泉,他说自己是干部,第一个跳入井底.....

很多次,我默默地看着他,暗暗地想着他,也试图问过他:村集体没收入,工资不够公务开支,做不完的集体事,落下了好多自家事,究竟图个啥?

我想,这就是地处偏远山区一名普通农村干部最初始、最纯粹的党性吧!

印象二:农民兄弟的觉悟

老田是天洼村人,几近古稀,三个儿子都已成家在外打工,生活无忧,岁月静好。老田本可以种上三五亩薄田,一来养活自己、二来打发时间,乐享晚年,安度余生。然而,夫妻老两口却种了80余亩地,那都是山地啊,播种、间苗、施肥、松土、锄草,一样都不能少。播种期间,凌晨三四点就出发了,在探照灯的微光下,一锄一耙,耕作于天地间。

“种那么多地,不累吗?大夏天的,钻在庄稼地里不热吗?能受得了吗?”我经常这样问老田。

“现在有了微耕机,种地轻省多了,夏天家里热的不行,可是钻进庄稼地,微风一吹,那叫一个凉爽,比空调还带劲哩!现在政策好,种地不纳税,政府还给免费发放种子、化肥,种地还有补贴,看病有医保、老人有低保,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老田还在絮叨,我不忍心打断他,更不忍心告知他,高铁,动车,共享单车,一带一路才是这个时代最靓丽的名片啊。在城里,还有多少新事物充斥在水泥钢筋浇灌的高楼大厦间。

天洼,是我工作的第二个村,至今不通公共汽车,没有手机信号,一切都那么安详、静谧,就像老田一样,质朴又纯净,宽广而厚重。

印象三:乡镇干部的情怀

初到魏家滩镇,各种会议,各种开法,各种不适应:上午的会开到大中午是平常之事,有时能开到下午(不带吃午饭),下午的会能开到晚上,晚上的会能开到半夜。到了夏天,上百人坐在闷热的会议室,没有风扇、没有空调,开一次会就等于蒸一次桑拿。遇到周末、节假日,不休息、不放假也是常态。

有一次,刚散会,我们几个来到镇党委书记的办公室小坐,书记撩起外衣,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他已经完全湿透的背心,给我们沏好茶后,说了声抱歉,又匆匆要走,说还有一个会得开。

书记比我略长几岁,人正品真,有识有胆,善作善成。有一次,我村有个活动要开展,邀请他参加,不料他事务太多,赶到现场时已经晚上10点多了。我清楚地记得,那正是雨季,道路刚被冲毁。作为一镇之书记,在奔波一整天后,扛着疲惫,忍着饥饿,踏着泥泞,深夜探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为的是什么?我想,除了是对我工作的支持外,更多的恐怕还是对那一方百姓的深深牵挂。

事实上,乡镇干部的辛苦又何止于此?辛苦的人又何止书记一个?我们在主张自己休息权利的时候,是否会想到,在乡镇,还有一大批人,在无止尽的加班中单曲循环?他们没有抱怨、没有懈怠、没有委屈,不是他们不懂,不是他们不知疲倦。在默默承受中,总有一股力量在暗中支撑着他们,我想,那就是情怀吧!

印象四:扶贫队伍的担当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战,一场苦战,一场不能失败的战役。在这场战斗中,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齐聚魏家滩,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两年多来,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悄悄地发生着看得见的变化:一幢幢活动场所拔地而起,一项项支柱产业日渐成型,一场场组织生活精彩纷呈,一件件惠民政策落地生根,一颗颗温暖爱心如潮涌动,一张张感恩笑脸汇聚成河。

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只有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扶贫队伍中,大多都已成家,有的孩子刚出生需要抚养,有的家人患病需要照顾,有的父母年迈需要赡养,大家顶住了巨大的生活压力,背井离乡,战严寒、抗酷暑、忍孤独、耐艰苦。在贫困农户家,在项目推进中,在慰问救助时,在会议讨论里,在工作落实上,都有他们负重前行,默默奉献的身影。

这个群体,不是圣人贤士,他们偶尔也有牢骚,也有抱怨,但困难面前谁都没有退缩,他们总在自我激励中坚定走出走实每一步,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新时代的使命和精神,那就是----担当!

两年多的下乡扶贫,跨越了四个年头。在那里,没有网络、没有信号、没有雾霾、没有现代都市的任何气息;但是,那里却有历练、有成长、有真诚、有温暖、有人世间最干净最纯真的情感。

大山,给了这里的人们厚重;河流,给了这里的人们清澈;田野,给了这里的人们广阔。

农村,虽贫寒,却是城里人最牢固的牵挂;农民,虽粗犷,却是善美人性最原始的保留;农业,虽低廉,却是万千生命最忠实的保障。

我爱城市的文明,我更爱农村的质朴。

遇见魏家滩,便爱上了那一方水土,那一方人……

后记:感谢脱贫攻坚,让我对生命的理解更加完整;感谢在工作和生活中一路给我巨大支持和帮助的领导、同事、朋友、亲人,让我再次感受到人性光辉的温暖。两年的扶贫工作马上就要结束了,依我的性格,聚散皆得有酒,然而,这次是不行了,故以此文表达心声,祝好人一生好运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