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专题推荐  > 弘扬吕梁精神 攻坚深度贫困

我市六个贫困县实现贫困村光伏扶贫全覆盖

发展形成“光伏+联村式”、“光伏+村集体”、“光伏+温棚种植”、“光伏+现代养殖”等多种模式,为贫困户找到一条精准发力、稳定脱贫新路子

2019年01月23日 20:47:40 来源:吕梁新闻网 编辑:

本报讯 (记者刘子璇)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全国、全省光伏扶贫试点市的机遇,变荒山、荒坡劣势为发展优势,积极搭建协作平台,探索分配办法,推动光伏扶贫工作的实施,初步形成了集中式、分布式、农光互补、农牧互补以及“以大代小”“统一运营”等多种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光伏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光伏扶贫电站708座、总规模550MW,其中村级光伏扶贫电站365.63MW,共涉及9个县区、1124个贫困村。六个贫困县:临县、兴县、岚县、方山县、石楼县、中阳县已经实现贫困村光伏扶贫全覆盖,为贫困户找到了一条精准发力、稳定脱贫的新路子。

为确保如期完成任务,我市针对施工时间紧、建设任务重的实际,紧盯工程进度、时间节点,坚持目标导向,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及时掌控整个项目每个阶段的主动权和指挥权,紧跟进度、严把质量。一方面聘请专家进行指导,对光伏扶贫电站建设及工程质量开展不定期检查,及时掌握各项目县电站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另一方面严把工程质量,要求光伏扶贫项目的各种组件及关键设备严格执行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监测认证机构关于光伏产品的准入要求,鼓励企业采用达到“领跑者”技术指标的产品,以确保光伏电站高质量建成、高效率运行。

修好电站仅是光伏扶贫项目实施的第一步,要确保发电收益能稳定,运营管理和后期维护才是关键环节。我市根据“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原则,选择有资质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晋能集团)实施光伏扶贫项目,通过“五统一、两集中”模式,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运维成效。晋能集团在光伏电站建成投运后,成立统一的运维团队,采取“以大带小”的模式,即在大电站长期驻守运维人员,小电站则采取信息化手段监控电站运营。通过建立高效运营平台、智能运维平台、开展远程数据接入等多种智能运维管理方法,既保证了电站电费结算、收益分配、数据接入及日常管护等工作的有效进行,又节约了运维成本、避免了后期光伏电站无人维护的问题,确保了光伏扶贫电站的长期可靠运行。

“目前,方山县已经率先建立了光伏监控运维平台,电站重点监控、全局运维、智能抢修、精确结算等全业务全流程的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已经开展。全市9个项目县建成并网电站智能监测覆盖率达到100%,这样一来,节省下来的运维费又能扶持更多的深度贫困户。”市扶贫办光伏扶贫项目负责人赵红梅介绍说。

为进一步将脱贫攻坚与光伏产业相结合,我市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原则,光伏扶贫项目重点向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村倾斜,根据各贫困村人口分布、自然条件、扶贫对象和电网配套条件,在确定光伏扶贫电站建设规模和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光伏+联村式”“光伏+村集体”“光伏+温棚种植”“光伏+现代养殖”等多种扶贫模式,帮助贫困户获得资产收益、劳务收益、创业收益等,实现了扶贫开发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良好条件。

据了解,截至目前,“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中所有电站已全部并网发电,并网率达100%,累计共结算收益10929.28万元,772个贫困村、2万户贫困户获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