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四十载 绿水青山筑美城
□ 文/张世川 图/赵泉 武斌
【编者按】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征程。从那时起,孝义与全国同步,走过了四十年波澜壮阔历程。改革开放40年,是孝义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攻坚克难抓改革、砥砺奋进促发展的40年;是经济社会从“结构转轨、规模扩张、统筹发展”的创业阶段,到“吕梁领先、三晋一流、全国百强”跨越发展的40年;是全市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竞争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的40年。
优美的城市环境,是每个生活于其中的市民所向往的,这是一座城市强有力的竞争力。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为未来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路线图。本期我们将开启时光隧道,一起见证孝义改革开放40年来生态建设的故事。
白色的群鸟在孝河湿地高飞,划出优美弧线,胜溪湖畔,碧空如洗,曹溪河,树叶变得金黄……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不仅是对外展示的“金名片”,更蕴含着城市绿色发展的无限活力。作为山西省唯一的百强县,改革开放以来,孝义市把坚持绿色、生态发展摆在重要位置,通过40年的不断努力,城乡面貌得到极大改观,宜居宜业水平显著提高。该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生态立市,同时注重城市文明建设,促进了城市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了城市的发展水平,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今天的孝义,群山滴翠,群鸟集聚,作为中国极具活力的开放城市之一,正在向全国最适宜居住城市迈进;今天的孝义,不仅关注经济增长、城市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物质财富的创造,也努力实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双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对于孝义不少的市民来说,每天在休闲之时,那便是去胜溪湖森林公园。一曲溪流一曲烟、处处湖泊处处景……走进国家级4A景区胜溪湖森林公园,整个区域湖泊溪流相映成趣,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假山瀑布错落有致。芦花湖、水岸新歌广场、鸳鸯湖、静水塘、浣花溪、爱晚湖等组成完整水系,营造出了江南水乡的氛围,楹联广场、秧歌广场、诗雅轩、太极广场、儿童广场等人文景观则以地域文化元素吸引游人驻足,市民置身其中,仿佛展开了一幅无与伦比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黑鹳,是世界濒危珍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鸟中的熊猫”,近几年,优良的水质和空气吸引来成群黑鹳在孝河国家湿地公园驻足栖息,对繁殖、迁徙环境要求极高的黑鹳,能在孝义这个资源型城市安家落户,这在十几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水域面积达3.28平方公里的孝河国家湿地公园,因这群黑鹳的到来显得更加灵秀和壮美。
2001年6月,孝义市“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大造林,大绿化,荒山荒坡“植”绿,昔日的渣场、拆迁片区新建时“留”绿,建设社区公园“增”绿,路口、交通转盘等空白点植树种草“扩”绿,公路、水系两旁“兴”绿。到目前,该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1047.54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28%;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15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1.12%;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15.8万平方米。如今,行走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可以很轻易地感受到散漫在钢筋水泥建筑群中的“大自然”。
同时,孝依托“一河两岸、沿河环湖”的滨水城市框架的搭建,做足文化味、旅游味和水上文章,打造了一条以母亲河“孝河”为东西轴的生态绿洲,形成胜溪湖湿地公园、孝河湿地生态、文化、旅游走廊。孝义也因此成为一座碧水穿城、湿地丰富、城景相融、风光旖旎的滨水生态园林城市。
环保约束能力不断加强
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始,在“有水快流”政策的推动下,孝河流经的重资源型乡镇,煤焦行业快速兴起。“两高一低”的生产方式,无序的资源开采,对孝河及其沿线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孝河几近干涸,“母亲河”变成“污水河”“烂石滩”“臭泥沟”。
污染,失去的不仅是小桥流水的风景,也让很多人找不回曾经的乡愁。当蓝天、绿地、净水、清新空气变成了稀缺品,这样的发展是为了什么?随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正式把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煤焦产业快速发展的孝义也在1987年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展开,生态文明建设也由此开篇。
2001年1月8日,该市梧桐镇的11支焦炉烟囱在“零点关停行动”中被爆破,熄灭土焦炉、取缔敞式炉、铲除超标炉、淘汰改良炉、捣毁机焦炉,环保攻势一次比一次猛烈!2006年8月,省环保局对孝义下发的全省乃至是全国的第一张区域限批的环保黄牌,又一次对孝义的生态环境敲响警钟,新一轮的环保攻坚拉开序幕。
坚决取缔污染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仅2006-2007两年,该市关闭淘汰落后企业、取缔铝钒土倒烟窑,资产就达50亿,财政因此每年少收入近6个亿。这种刮骨疗毒、壮士断腕、断臂治污的力度,也向世人昭示着在环境保护上,孝义人自我革命的强大魄力和能力。面对严峻的环保形势,传统的煤焦企业开始走上转型升级的道路。
鹏飞集团甲醇联产LNG项目让焦炉煤气产生更大价值,大规模与高科技叠加的金达300万吨新型焦化项目,是全国民营企业首家采用6.98米顶装焦炉,炼焦系统三段加热;金岩500万吨新型煤化工项目,采用6.25米捣固式焦炉,是省内单体产能最大的焦化装置。循环发展,生生不息,秉承环保理念,企业不断延伸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了精细煤焦化工产业发展的整体层次、水平,诠释了科技引领,践行生态环保、清洁利用能源的现代工业标准。不仅开创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企业发展多赢的局面,也让粗放的污染企业变成了绿色清洁能源的供给基地,为全国焦化行业转型跨越发展树立了标杆。
孝义这座因煤而立、因煤而困的城市,逐渐开辟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这条路,直指永续发展:保护发展同步,山水财富兼得;这条路,紧扣产业转型:告别路径依赖,腾笼换来俊鸟;这条路,孕育新兴业态:循环经济提速,生态经济崛起。
守护绿水青山,孝义不仅有直击污染的“铁砂掌”,也有治理生态环境的“组合拳”。改革开放40年来,孝义市环保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环境保护规格不断提升,约束力不断加强。将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生态优先、美丽孝义成为城市战略,正是有了如此清晰的定位,孝义生态环境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在孝义人看来,孝义环境保护众多规划、政策、法规确实充分发挥了“龙头”的“控制闸”作用。
改革开放40年,孝义的生态文明建设没有停步。环保改革,带来了环境质量的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孝义市在改善环境质量、扩大绿色覆盖面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2010年孝义荣获全国绿色模范城市;2011年荣获国家级园林城市;2012年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2016年荣获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一个个国家级荣誉见证着孝义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从环保区域限批的黄牌到生态文明的金牌,从落后的生产方式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星星点点的见缝插绿到大刀阔斧增绿,精耕细作养绿;从昔日的荒山颓岭到生态屏障,一片绿色,不断升腾新的希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孝义人以一颗赤子之心,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真理。同时踏着深化改革开放的步伐,孝义生态环保领域的改革也继续疾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