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文艺

匾额的文化魅力

□ 梁大智

2019年05月15日 09:09:13 来源:吕梁新闻网 编辑:蔡晓霞

走进文水丽彬文化园,衬托着浓浓文化气息的,离不开那些古朴典雅的匾额。匾额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几千年来,它把中国古老文化流传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以其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成为中华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标志,匾额过去在城市和乡村都非常普遍地被使用,由于历史的变迁以及其它因素,如今在城市已经很难看到有文物价值的老匾额了。匾额按其性质来说,比较常见的大致可以分为五类:一类是堂号匾,像纪晓岚的阅薇草堂等;一类牌坊匾,这一类通常是作为表彰的,如表彰富人守规范,表彰乡里老师等;一类是祝寿喜庆的,这类匾额数量非常大;一类是在商业发达地区的字号匾,如荣宝斋、同仁堂、通三益、诒远堂等;再一类是文人的题字匾额,带有文学色彩的或是座右铭式的匾。目前,比较受人欢迎的是文人题字匾、字号匾和座右铭式的匾。历史上的匾额属于首当其冲被损毁的文物,因为它是明挂的,所以目前在城市里很少看到老匾额。正是看到匾额的稀缺和珍贵,文化园主人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民间匾额的收集和研究,把文化园逐渐打造成匾额的博物馆。特别是这里的文人题字匾额和带有文学色彩的或是座右铭式的匾,这些历史上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同样对今人有着励志和警戒作用。

从文化园大厅沿扶梯上了二楼,迎面是一块清代的“胜地山河”非常大气的匾额,彰显着排山倒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有一种气逾霄汉、天朗气清的感觉。

转头便是傅山题的“雨过香生红袅栏杆花晕披襟细谱,酒醒月上绿围睥睨松风解带徐听。”那一气呵成流畅的字里行间透出苍劲而极有力度的美。傅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人物,他的声誉和影响相当之大,相当之深,毫不夸张地说,在太原地区乃至三晋大地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颇受人民群众拥戴。在整个山西乃至于全国也称得上声名遐迩,彪炳于后。傅山世出明末清初的官宦书香之家,也是博艺多才、重气节、有思想、有抱负的著名道家人物。

沿二楼曲径回廊往南到“诒远堂”门,门两旁仿古的灯笼上“诒远堂”三个字非常醒目,门上悬着一副很有诗意的“白云乡”砖雕,两侧是傅山一副残联,“……池,碧水龙鱼偏得,……酒,白云花树正当。”虽然上下联前半部分都不全,但我们可以看出原来完整时是何等的长,那么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它所挂的建筑物是何等的雄伟高大。而在这两副对联匾中,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对联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还可以能领略到傅山的书法作品中体现出来他乐观、不拘一格的个性,向往自由、天真烂漫的率真天性。傅山在书法上的成就很高,被时人称为清初第一写家。他提出“四宁四毋”精辟的书法理论,即: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这一理论对整个艺术范畴有着普遍意义和深远影响。

走进白云乡月亮门,迎面的掩壁上,一只保存完好却是单联的匾,吸引人的眼球,“满室春光辉栋宇”。据考证是清中期的作品,虽是单只,也没有落款,但是那遒劲雄浑的字体,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感受到中国书法的魅力。

就在掩壁的另一面,是一副近乎完美的玻璃匾额,“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在读书”,落款:经州杨佐才。这副极有传统教育意义的对联,流传很广。《西游记》在九六回里写道:“员外上前扯住道:‘这是我两个小儿,唤名寇梁、寇栋,在书房里读书方回,来吃午饭。知老师下降,故来拜也。’三藏喜道:‘贤哉!贤哉!正是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在读书。’”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中也这样记录:“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语曰:‘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在读书。’”可见,这副对仗工整、韵律规范的对联内容并不是杨佐才所创,但我们看看他的书法却让人震撼。杨佐才(1878-1942)原名杨如栋。河北玉田县人,幼承家学,书法师末科状元刘春霖,被乡人誉为神笔。书法遒劲,公式拙中寓灵秀,含王羲之入木三分之力,兼有颜筋柳骨。字体圆润洒脱、雄厚挺拔。居京鬻书,徐昆将其字献给慈禧,颇受青睐,遂名噪京师。后居天津,与华世奎书法争埒。深研众家之长而独树一帜,世称“经州杨派书法”。著有《经州杨派字帖》《杨氏书法伦要》。杨佐才所处的民国时期玻璃画盛行,他也留下不少玻璃对联,玻璃对联也属于玻璃画的一种。玻璃画是在玻璃上用油彩、水粉、国画颜料等绘制的图画,利用玻璃的透明性,在着彩的另一面观赏。用镜框镶嵌,装饰趣味浓郁。主要用于室内装饰,因此,保存要相对好一些。早在宣和六年(1124年),北宋朝廷将玉田县升格为经州,所以落款一般均为“经州杨佐才”。这副对联确实体现出“遒劲中寓灵秀,圆润中见洒脱”的特色。

在这副经典对联的上方,挂着一幅“吟曲”二字匾额,虽然不是原配横批,可那种刚柔相济的笔风,与对联相映成辉,妙趣横生。

走在文化园通道上,“志在农商”“水光浮远”“山气流长”“谨言慎行”等一块块匾额便映入眼帘。穿过中心区向北来到“通三益”门,一副“观画如观景,赏书胜赏花”,落款:公式严居士书。这让我想起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的“字须熟后生,画须生外熟。”书法熟练流畅了,如果一直用习惯的笔法,就会使字体显得单调,失去变化。所以要经常对熟悉的字重新练习,重新寻找灵感,使笔法和字形产生变化。而画虽然还没有熟练,但是要像熟练一样大胆地开始作画。这里告诉人们,练习书法关键是要在生中求熟,在熟中变生,书法技艺才能不断创新发展。那如景的画和胜花的书(字)才能展现给大家,才能达到“巧分天趣出画外,韵远不与丹青俱”的感染力。

在这副对联之上,悬挂着一幅民国二十四年的匾额,上面的两个好像是组合的字,让人回味无穷。在这个匾的后面还书写着一首打油诗:“日出东来还转西,休笑穷人穿破衣。山高石广金玉少,世间人多君子稀。”落款:晋潞平山人拙笔。这首诗与匾的内容是不是有某种关联呢?这块匾上书:敕令镇宅公式;题款:民国二十四年孟秋谷旦;落款:主人马在德置。但匾的正文却是不同的人看出不同的内容,有人说是“富贵”,也有人说是“晋商”,还有的人说不仅是两个字,而是组合词。这个匾额给文化园的匾额文化带来了几许趣味性和几许神秘感,你想知道是什么字吗?那你还是去文化园来考证一番吧。

视频推荐更多>>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