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专题推荐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吕梁发展成就巡礼

吕梁发展成就巡礼——生态文明:绿水青山带笑颜

□ 本报记者 王洋

2019年09月30日 11:44:48 编辑:

吕梁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更是生态脆弱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土壤贫瘠,25°以上陡坡地23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全市森林覆盖率仅为26.45%;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1.47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70%以上。吕梁生态脆弱与深度贫困相互交织、互为因果,面临着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的双重压力。

为了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吕梁几十年如一日,上下戮力同心、锲而不舍抓生态,铢积寸累、久久为功,让吕梁大地绿起来,美起来,富起来。

特别是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在“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攻坚战”总目标,以国家和省级林业重点工程为抓手,以统筹推进“五大增收项目”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加快国土绿化,整体推进生态扶贫,着力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吹响造林绿化“冲锋号”

2018年3月12日是第40个义务植树节,省政协副主席、市委书记李正印在全市春季造林绿化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记习总书记教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造林绿化作为增强“四个意识”的具体行动,切实以我市造林绿化的新成效回报习总书记对吕梁老区人民的亲切关怀;要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因地制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全面完成荒山造林100万亩、退耕还林100万亩、经济林提质增效100万亩任务,保持我市已经形成的造林绿化良好态势;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造林管护机制、造林质量服务体系,切实把造林绿化的过程变成群众脱贫增收的过程、变成村集体经济破零和发展壮大的过程。要把造林绿化当作全社会的事业,鼓励通过认捐、认种、认购等方式,栽植“亲情林”“爱情林”“纪念林”“企业林”“幸福林”,让植树造林成为吕梁人的一种习惯和情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和生态扶贫工作,每年春秋季各组织一次造林绿化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全市造林绿化工作,书记、市长、分管副市长及市直有关单位和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全部参加。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多次组织召开各阶段进度汇报会、现场观摩推进会、经济林提质增效等综合性会议和专门性会议。市委书记李正印、市长王立伟数十次深入兴县、临县、岚县、方山县等贫困县造林施工现场调研指导。分管领导认真落实推进措施,切实解决具体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生态扶贫快马加鞭

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在吕梁得到了生动诠释。

实施生态扶贫,表象是“增绿”,改善生态环境,实质是“增收”,助力精准脱贫。

2014—2015年探索购买式造林,通过购买式造林,将群众积压的苗木就地消化,栽种在自己的土地上,按照1年造林,3年管护成活后,政府购买验收合格的林地,既缓解了前两年造林资金紧张问题,又培养了一批专业的造林队伍和带头人,也让群众得到了造林的实惠。

2016年试点合作社造林,鼓励和引导造林大户或能人牵头组成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参与造林,变以往的专业队造林为合作社造林,变招标为议标,优先吸纳本地贫困户较多的合作社就近承担造林任务,既简化了程序又提高了效率。合作社造林机制既调整了生产关系,又解放了生产力,使造林工程每一个环节都与贫困户相连,变以往的过程管理为结果管理,变“要我造林”为“我要造林”,把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变成了群众增收脱贫的过程。

2017年以来规模化造林,工程化、项目化推进生态扶贫和推广合作社升级版——“支部+”,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吕梁特色、助力减贫脱贫的新路子。我市总结提升岚县经验,在全市范围推广合作社购买式造林模式,出台了《关于推进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促进生态扶贫的意见》,重点从“四个环节”着力破解合作社不规范、造林水平低等难题。在合作社组建上,由能人大户牵头、专业公司改制,组建造林护林合作社,要求入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占60%以上。在工程承揽上,贫困县造林绿化任务全部采用议标方式,明确议标程序和办法,由乡镇统一组织,优先安排本地贫困户参与度高、管理技术和资金保障能力强的合作社承担造林任务,确保入社贫困户通过劳务收入和盈余分配达到年度脱贫目标。在服务扶持上,对合作社负责人和造林大户进行专门培训;建立技术包联制度,林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开展造林全过程跟踪指导;搭建苗木市场交易平台,帮助合作社选购苗木;政府协调提供贷款服务,确保贷款资金快速发放到有用款需求的合作社。在收益分配上,严格合作社社员务工收入和利润分红“一卡通”支付办法,规定造林项目总投入的45%以上用于劳务支出,贫困社员劳务收入达到总劳务支出的60%以上,林业部门以劳务支付银行凭证为依据,按合同拨付工程款。

在推进增绿与增收过程中,我市不断探索创新生态扶贫机制,通过实施退耕奖补、造林务工、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特色林产业等“五大工程”,有效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实现了生态改善和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

目前,我市生态扶贫“五大增收项目”的实施,直接受益贫困人口40万以上,其中退耕奖补18万人,人均增收1800元;造林务工2万人,人均增收6000元;管护就业5000人,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经济林提质增效和特色林产业覆盖20万人,可以长期稳定增收。近两年有7.6万贫困人口生态综合收益一项就达到脱贫标准,占全市脱贫人口的近1/3。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只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可以变成金山银山。

规模化推进国土绿化,获得成效前所未有。吕梁山大面积增绿,老百姓大幅度增收。同时生态环境也逐步改善,近两年我市相继投入54亿元,超过“十二五”时期的总和,完成荒山绿化330万亩、退耕还林23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2.81%,为历史之最。每年平均降水量增加81.8毫米,流入黄河泥沙量减少700万吨,《2017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显示“山西省生态质量改善全国最快”,《山西省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分析报告》显示“吕梁市生态质量改善全省最好”。

特别是吕梁市合作社造林的经验做法,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的先后三次肯定,并做出重要批示在全国推广;2017年6月,习总书记视察山西、吕梁时肯定了我市生态建设成效和合作社造林机制;2017年9月全国林业生态扶贫现场观摩会在我市召开;2018年9月18日第八届国际沙棘大会在吕梁召开,吕梁市林业局获得优秀组织工作奖;2018年吕梁市林业局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是全国林业系统和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2018年11月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指定,由吕梁市林业局编制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等七家国际机构开展征集的“全球减贫案例”;2018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扶贫办、发改委三部门联合发文,在全国推广山西吕梁合作社造林的脱贫模式;全国不少地区也陆续来到吕梁学习取经。

吕梁在生态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了多项高级别荣誉,生态建设正在成为吕梁对外的一张亮丽“名片”。

阔步新时代,扬帆新征程。吕梁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发展理念,以优异的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