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脱贫攻坚  > 县区动态

啃下“硬骨头” 脱贫摘穷帽

——临县攻坚克难决战易地扶贫搬迁纪事

2019年12月16日 10:43:59 编辑:

□ 刘生锋

“感谢党、感谢政府,俺做梦也没有想到能从穷山沟搬到县城,住上水暖电齐全的新楼房!”12月6日,初冬的暖阳静静地照在湫水河畔,临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万安苑小区内人来车往,不时传出阵阵鞭炮声,人们喜滋滋地将自家的物件搬进新房里。石白头乡段贤村78岁的王恩贵老人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10月下旬,临县进行两次大规模分房仪式,共有2.7万余名群众像王恩贵一样分到了新房。这标志着该县攻坚克难啃下易地扶贫搬迁这块“硬骨头”,1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部竣工,圆满完成搬迁目标任务,有41453名贫困群众搬出穷山沟,住进新房子,开启新生活。

不辱使命迎“大考”

因为生存条件差、人口又多,临县成为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地区。境内山高谷深,地形切割严重。而长期生活在深山之中的群众,虽然辛勤劳动,但由于居住条件的“先天缺陷”,靠着仅有的“一亩三分地”,让大家并没有摆脱穷困的窘境。

山西脱贫看吕梁,吕梁脱贫看临县,临县被确定为山西的深度贫困县。截至2017年底,全县仍有贫困村246个、贫困户39168户、贫困人口90607人,贫困发生率15.77%。而这些贫困人口,又大多分布在山庄窝铺和黄土沟壑区,脱贫成本高、难度大、见效慢,是多年扶贫工作中的“硬骨头”和“老大难”。

“党中央和省、市各级领导对我们深度贫困地区的深深牵挂,让我们基层干部群众深受感动、倍增干劲!对于临县这样的穷地方来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要下足临县功夫,创建临县模式,塑造临县形象,交好临县答卷,特别是要坚决啃下易地扶贫搬迁这块‘硬骨头’,才能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全县干部群众信心坚定。

举全县之力,坚决啃下易地扶贫搬迁这块“硬骨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县委、县政府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推进精准脱贫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来抓,成立了工作领导组,全面统筹,整体推进,经摸底调查,编制了《全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总体规划》,重点实施“一城五镇”易地移民搬迁计划,着力打造以县城为中心、重点镇为支柱、中心村为基础“三位一体”的易地扶贫搬迁新格局。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临县成为全省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最艰巨的县,全县共落实搬迁272个村,涉及41453人,其中贫困人口23543人、同步搬迁17910人。拟整自然村搬迁158个30322人,其中贫困人口12412人、确需同步搬迁17910人。

开弓没有回头箭。面对如此艰巨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县、乡、村三级干部和驻村包扶干部迎“大考”,自我加压、苦干实干、攻坚克难,推动了一个个安置点落地落实。为实现精准搬迁目标,严格执行“农户申请、村委初审、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签订协议”五个环节,做到符合搬迁对象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围绕“怎么搬”的问题,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主”的原则,坚持以集中安置、政府统建为主,充分考虑安置点的承载能力和就业容量,积极探索多元安置模式,安置点选择注重城市和小城镇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的“五个结合”,统筹推进搬迁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临县年度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计划》《临县自然村整体搬迁的实施方案(试行)》《临县易地扶贫搬迁政府回购商品房实施办法》以及《临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质量安全大排查工作方案》等10多个实施激励政策,确保国家易地移民搬迁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成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幸福家园。

搬迁入住新家园

“俺们如今搬迁住上这宽敞明亮的五和居新村,过上幸福的好生活,全凭党的惠民好政策!”喜移城庄镇五和新居、85岁的王玉金老两口高兴地说。和王玉金老两口一样,去年6月,来自城庄镇刘家村、杨家沟、李家焉、甘川沟、周家沟村5个村的162户贫困群众通过易地移民搬迁项目入住“五和居”移民新村社区,实现了搬出大山去、拥抱新生活的美好愿景。

“五和居社区是城庄镇下属5个村整村移民搬迁后的新居所,距离镇政府两公里,该社区占地139亩,建筑面积20770平方米,共163个院落、477孔窑洞,分别设计有25平方米、50平方米、75平方米、100平方米四种户型。配套有社区组织活动场所、村史馆、幼儿园、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实行集中供水、供热,全部实现硬化、绿化、亮化。考虑到群众生活习惯,该社区全部为晋西北黄土高原窑洞式民居。”城庄镇镇长李旭峰介绍,这次村民易地搬迁,按人头每人可分到25平方米的住房面积,屋内通水、通电、通气等,设施全配套。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以来,为保证搬迁户按时顺利入住新房,县、乡、村三级干部和驻村包扶干部、建设单位及广大工程建设者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发扬能战斗、能吃苦的精神,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昼夜施工,确保了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据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陈小林介绍,近四年来,全县先后规划在城镇带走廊和五个中心镇建成城北、城南、曜头、城庄等1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十月份分房,十一月份搬迁入住。10月26日到27日,县里又在湫水万安苑举行分房大会,来自城庄、临泉、木瓜坪等13个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和涉及的94个自然村2004户村民参加了分房。分房现场,人山人海,欢声笑语,将要彻底走出大山的广大易地扶贫搬迁户,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满怀着对新生活的期盼!和湫水万安苑一样,进入10月份以来,全县上下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啃下易地扶贫搬迁这块“硬骨头”,圆满完成搬迁目标任务。全县新建的麻峪、欣阳、城南、三交、林家坪、碛口、刘家会、克虎6个集中安置点和6个回购集中安置点先后举行了分房大会,有21727人近5000户家庭喜领入住新房钥匙。同时,分散安置6066人。到11月底,全县“十三五”规划易地扶贫搬迁的41453名贫困群众已全部搬出穷山沟,喜移新居。

日子越过越红火

“住新房,种大棚,还能得分红。和以往的条件相比,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变化太大了。”说起易地扶贫搬迁,搬迁户刘生百高兴地说个没完。曜头移民新村是具有晋西北特色“冬暖夏凉”窑洞式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工程。刘生百口中的“大变化”,得益于近年来全县统筹移民搬迁、生态建设、产业扶贫的好政策,在该村实施了集移民、生态、产业为一体的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攻坚示范工程项目——移民新村永兴苑社区。该项目于2017年开工,占地170亩,总投资7330万元,建筑面积37970平方米。社区里政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卫生院、幼儿园、广场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十分齐全,群众的生产生活十分便捷。新建的城北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位于临泉镇万安坪村,紧邻岢大线218省道,距临县高速口以南500米处。项目占地205亩,建设2004套住房,可安置群众7000余人。该小区规划建设有居委会、治安联防站、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卫生院、幼儿园、商业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18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可满足800余人就近就业。

“居住有了新环境,挪出穷窝就能过上新生活。” 从周家沟村搬迁来到五和居社区的张福顺一家4口人分到了一套4孔窑洞,足足有100平方米,不但圆了“新家梦”,而且在家门口寻到了“新活计”。顺着张福顺手指的方向,五和居旁边是一片近40亩的大棚,“我现在就在这棚里头打工,以前在家里打理土地的那点技术,正好用到这大棚里了。”张福顺正在这片恒温大棚中打工,每月收入近3000元。离家近、挣得还多,张福顺一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曜头移民小区村统一规划,统筹各类涉农资金,新建1500亩的现代农业富民产业园区,并形成了“12345”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据了解,目前,该产业园区已形成家家有带动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的致富新模式,年可实现纯收入800万元以上,可带动312户搬迁户人均年增收7500余元。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临县不仅要将贫困群众搬出来,而且要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长远生计问题,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近年来,全县在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着力聚焦在增强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致富上下功夫。县里出台了一系列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聘请山西现代循环经济研究院制定了《临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帮扶责任人、配套支持政策、产业发展重点等搬迁安置点后续帮扶措施,在城区的安置点,重点探索“一基地、多园区”产业扶持模式,建立了贫困劳力驾驶员培训基地、农特亨、慧淘等创业就业园区。启动万人大培训工程,全面提升搬迁户就业能力。在城南集中安置点建成了400平方米箱包生产车间,在城北二期集中安置点规划了1800平方米生产用房,目前都已投产;城北三期集中安置点规划了4500平方米生产用房,三个生产车间可解决3200户贫困家庭劳动力稳定就业。在乡镇集中安置点,配套实施现代农业项目。其中,白文安置点建成1500亩现代农业园区,城庄安置点建成220亩玉露香梨、40亩采摘园,林家坪安置点建成43亩香菇种植园,兔坂安置点建成1000头肉驴养殖基地,有效解决了搬迁户的产业发展和就业保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