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专题推荐  > 六百里黄河看巨变

乔贵奴:漂亮媳妇回乡养猪

□ 本报记者 臧媛慧

2020年06月08日 10:00:43 编辑:

初夏时节,阳光正好。绕过狭长的环山道路,漫山的枣林尽收眼底,两栋砖混结构的猪舍映入眼帘。“这就是贵奴养殖专业合作社,有两间养猪场,大的1300平方米,小的900平方米。贵奴现在是村子里的名人。”杨家坡村第一书记梁磊介绍道。

以前是村民眼中的漂亮女人,现在的乔贵奴满身的“不讲究”,头发随意扎着,灰色的外套和黑色的裤子看起来皱皱的,穿着一双蓝色雨靴匆匆地穿梭在养猪场里,十分利落。她说干了这行,也没法讲究穿了。

记者一行也换了雨靴进入猪舍,只见一头头猪双眼明亮有神,猪毛光滑柔顺,叫声极其清亮。她介绍,这是新引进的品种“外三元”。

乔贵奴的家乡是临县丛罗峪镇杨家坡村,位于三曲线和沿黄公路交叉处,村里以前也没什么产业,很多青壮年外出打工,在村人数仅剩下107人。

她和丈夫原本在离石做生意,从最初的批发猪肉到后来开了专门的猪肉门店,有房有车有存款,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2017年,年仅37岁的她放弃了在离石的优越生活,夫妻俩一起回到家乡养起了猪。

那时村里准备搞养猪产业,第一书记打电话想让他们回村发展,当致富带头人。一边是安逸舒适,一边是无法预知,他们思前想后。“县里支持,村干部看得起,村民信任,我们不是贫困户,但如果能带领村里人一起致富,那真是太好了。”

尽管养猪政府给补贴,村干部带着她到河北、山东等地跑,村民们相信他们的为人和能力,但真正接触起养猪来,还是让他们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用贵奴的话说:“真是难得多得多了!”

2017年3月,贵奴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采取“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合作社投入资金170万元,其中100多万元是他们自己的存款,剩余的是吸收的12户贫困户每人通过小额贷款5万元所得。贫困户带资入股,合作社偿还贷款,这让他们放了心。此外,贫困户每年还能领到3000元的保底分红。

一开始,他们养的是普通白猪,由于自身养猪知识为零,市场环境不好,第一年亏了好多。为了贴补家用,丈夫又返回离石经商。回忆过去,贵奴说那时很迷茫,不知道养什么猪好,猪病了也不知道怎么办。

贵奴是个要强人,尽管剩下自己一人,她想的还是如何坚持如何做好。她说,不能做到一半就放弃,能做100%绝不做99%,不然怎么对得起这么多的贫困户。

除了外出考察,向专业人士请教外,她开始自己在网络上花钱听各种相关课程,还发现了一个非常专业的APP“猪易通”,慢慢摸索出了科学喂养、专业打针、接种疫苗等各种门道,养起猪来得心应手多了。

2018年,她开始从河北引进“外三元”品种,体型好,肉质好,抵抗能力强,堪称“猪里面的运动员”。

2019年,全年出栏3600多头猪,总产值达1200多万元。当年,猪肉大幅涨价,由原来的每斤八九元涨到二三十元。合作社的猪卖到了好价钱,年底实现利润400万元。

“加入合作社后,在家里坐着就能领钱,丝毫没有压力。这几年身体恢复些了,我也开始干一些轻活来增加收入。”贫困户王保荣说。

年仅38岁的王保荣以前主要跑三轮,赚些装卸费和运输费,再加上干些其他活,收入勉强够养活妻子和两个孩子。几年前他因车祸导致腰部腿部受伤,不能干重活,生活一下子跌入谷底。合作社成立之后,村干部帮助他入股合作社,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58岁的王岩峰是村里小有名气的老艺术家,喜欢雕刻、画画等。中年丧妻对他打击不小,他独自把女儿拉扯大。在村“两委”和各界人士的帮助下,女儿顺利进入大学,如今又在上海交通大学读博士。而他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加入合作社,领着保底分红,时不时地出去游学,日子过得也自在。

收益越来越好,贫困户的信心也更足了,入股的贫困户也由原来的12户46人增加到了现在的17户52人,每户贫困户累计收入超1万元,村集体收入2万元。

“贵奴,现在赚钱了,换辆新车吧。”旁人说。

“我还是先把猪养好吧。”贵奴计划着继续把合作社做大做强,给贫困户更多分红。

从漂亮媳妇到养猪能人,这个小学还没毕业的女人,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成功打造了目前丛罗峪镇唯一的养猪合作社,起到了脱贫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