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专题推荐  > 六百里黄河看巨变

柳林三交:又见古渡蓄势飞

2020年08月06日 11:52:30 编辑:

看红军东征纪念馆,缅怀殉难的刘志丹将军;

乘黄河景区快艇,体验浪遏飞舟的激情与速度;

逛“中国红枣第一镇”一条街,品味“人间果品之王”柳林红枣;

游枣园,住“黄河人家”特色窑洞,吃农家饭,尽享原生态休闲;

看梁峁山川,三交群众众志成城,决战完胜脱贫攻坚如火如荼……

入夏以来,被誉为“中国红枣第一镇”“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山西省旅游名镇”的柳林县三交镇举目皆是流动的风景,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

一万里黄河看柳林。”

“三交是个好地方,历史故事说不完,旅游资源小而全,精准脱贫正攻坚。你们来采访,一定要细看深挖,讲好三交故事,传播好三交声音。”5月20日,见到记者时,老支书强周元“导游式”的介绍引人入胜。

“鼓击震两省,鸡鸣惊四县”。老强说,具有千年历史的三交镇自古就是黄河古渡,水陆码头是方圆百里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秦晋两省四县交界处的商贸重镇。同时,三交镇又是红色革命老区,周恩来、毛泽民等在此创建了山西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1936年陕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刘志丹将军殉难于此。

老强被称作村史“活字典”,说起三交的历史沿革有板有眼,津津有味。

他说,明清时期,三交已是方圆百里的商业文化交流中心,每逢集会,就有陕、甘、宁、蒙等地的客商摆渡而来,进行骡马、粮食、红枣、皮毛等交易,古镇繁华,明清古街,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作为古老的秦晋商业重镇,清光绪元年,被黄河大水将三交镇的一条商业大街连同铺店一扫而光,300多亩水地变为河床。大水过后,集市重建逐步移向山腰,形成现有的古店铺。

云飞浪卷三交镇,黄河在这里可以“触摸”。“三交还是一个旅游胜地,这里有远近闻名的国家3A级黄河三峡母亲峰旅游区、红军东征纪念馆、刘志丹纪念亭、明清古街、古寨堡、闯王寨等。”在一旁的旅游界“大咖级”人物刘步飞插话道。

“岁月越古今,

古镇赋新韵。”

大河日夜流,壮心时澎湃。2000年,刘步飞“砸锅卖铁”筹资10万元,擎起开发黄河旅游大旗,三交黄河渡口景区“横空出世”。

从此,三交旅游迎来“拐点”,黄河风情游以点带面,与尚处于起步线上的红色旅游融为一体,集聚和溢出效应大放异彩,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蝴蝶效应和鲶鱼效应”的产生,让三交“春色满园关不住”,捷足先登走进“旅游经济”新时代。

目前,以黄河风情游为龙头的三交游景区,已经或正在成为宣传柳林的一块金字招牌,以及展现柳林包容、开放、进取精神的一个文明窗口。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涉及面广、拉动大的经济学文化产业化,现在每年大约有五六万人来三交旅游度假,大约能创造400余万元的收入,直接带动200余村民发旅游财。”刘步飞说。

“三交饼子王”高应财,就是旅游经济的受益者。几年前,看到镇上的人气越来越旺,他便撂下“犁耙子”,拿起“擀面杖”,来到镇支起饼子炉,扶老携幼开启“逃荒式”的掘金之路。

“生意不错,旅游旺季每天都有二百多元的收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挣钱了老婆高兴,我心中也是美滋滋的!”回忆起自己的脱贫路,高应财感慨万千。

经营着枣都小吃店的小刘,也是三交“人气越来越旺,生意越来越好做”的见证人之一。“不瞒你说,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俊媳妇,就是靠在三交开饭店娶回来的!”体味着奋斗才能幸福的小刘,津津乐道。

“思路一变天地宽,

重振雄风再出发。”

镇长穆彦生介绍道,三交是纯农业乡镇,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红枣第一镇”,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红枣集散地之一。

“这里生产的木枣被列为全国八大名枣之一,全镇现有红枣林12000亩,年产红枣800万斤。加工成的滩枣、醉枣、贡枣等二十余种,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国。”镇长穆彦生说。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依靠红枣种植、生产、加工,无数的三交人曾经富甲一方。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近年来,随着红枣全产业链遭遇“寒冬”,红枣市场“过山车”般的起落,让三交不少腰缠万贯的富翁,一夜之间黯然失色变成“负翁”。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的事实是,现在,越来越多“宁愿苦战,不愿苦熬”的三交人把目光转移到旅游文化、生态治理上,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涌现出不少能人大户,已经成为推进三交转型发展的生力军。

新思想新作为,打开了脱贫攻坚的万千路。

“我们将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和旅游富民产业发展,坚持精心规划、精细建设和精美呈现,让激越澎湃的黄河与厚重的红色文化交相辉映,让蓄势待飞的三交重振昔日雄风。”谈到美好愿景,穆彦生豪情满怀壮志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