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经济

一起隐性不良贷款清收案例的启示

化解农信社不良资产的隐性风险,既是守住风险底线、维护金融稳定的硬性要求,也是提升山西农信支农水平、促进转型提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因此,未雨绸缪,做好信贷资产的预警工作,及时掌握贷款发放以后的情况至关重要。近日,汾阳市联社本着“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的原则,成功追回一笔隐性不良贷款,将信贷风险及时“扼杀在摇篮里”,保全了信用社资产。

案例简介

马某于2017年11月9日,向汾阳市联社杏花信用社贷款9.5万元,到期日为2018年11月8日,担保人为同村的褚某。

2018年6月12日20:15借款人马某在当地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事故中当场身亡,年仅42岁,留下毫无经济来源的妻子和两个在校读书的孩子,致使该笔贷款面临无法收回的风险,成为一笔典型的隐形不良贷款。

2018年6月12日20:30 杏花信用社村镇联系人第一时间将借款人马某出车祸并死亡的信息反馈给该社主任,该社主任得到消息后立刻联系发放该笔贷款的两名客户经理,商议化解该笔贷款风险的办法并达成一致意见。

2018年6月13日10:30 社主任与两名客户经理前往马某家吊唁,慰问其家人并送上500元抚慰金,关心询问家中的生活困难并帮他们想办法解决,增强他们对信用社的归属感。

2018年6月13日14:20 社主任与客户经理马不停蹄地前往担保人褚某家中,告知褚某应尽快联系借款人家人归还贷款,如果借款人不能归还贷款,担保人需要代偿还贷款。经过细致、耐心、平和的交谈,做通了褚某的思想工作,当场答应在最坏的情况下愿意代其偿还贷款。

接下来的几天,考虑到马某家人丧失至亲的痛苦,该社未对贷款进行追偿,而是进一步完善了贷款清收办法的细节。

2018年6月17日9:00 社主任带领客户经理参加马某的出殡仪式。

2018年6月18日9:00 社主任与客户经理再次来到褚某家,与之协商还款事宜,告知其利害关系,褚某再次表示在追偿无效的情况下愿意代替借款人归还贷款。

丧失丈夫的精神打击致使马某的妻子生病住院,该社也未再对其施加还款压力,而是继续做担保人褚某的工作。付出终于有所回报,褚某于2018年6月28日,主动到社内结清该笔贷款利息。

在得知马某妻子出院回家后,社主任、客户经理与担保人褚某第一时间前往马某家中对其妻子进行慰问,见其精神状态有所恢复,与其就偿还贷款事宜进行了商议,并告知其贷款若进入征信不良后对本人、对孩子及家庭的影响。马某妻子表示家庭困难确实无力偿还,但从其言语中可以体会到其有归还款意愿。于是,在之后的两天时间,该社员工在主任的带领下,带着关怀、带着职责多次上门催收、做思想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7月2日12:30 马某妻子与担保人褚某共同还清了该笔贷款,本息共计9.5万余元,其中马某妻子承担6万元,剩余金额由担保人褚某代为偿还。一笔隐性不良贷款风险在杏花信用社员工的坚持、爱心中成功化解!

案例启示

近年来,随着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和信用社改革步伐的加快,不良资产风险处置工作日益紧迫,难度也越来越大。当贷款“患病”后,及时对症治疗,绝大多数不良资产是可以很快“痊愈”重归“健康”的。结合这例成功化解隐性不良贷款的案例,笔者认为贷款清收工作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打好“预防针”。发放贷款前,与借款人和担保人做详细的介绍和充足的沟通,告知贷款所要承担的义务,产生征信不良记录的影响,以及贷款出现逾期或突发事件后,农信社对借款人和担保人所采取的措施。

二、搭好“牵线桥”。不论是化解风险还是处置不良贷款,都会遇到稍纵即逝的“转机”,一旦出现并及时抓住,即可以消除风险,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做好与群众及兄弟单位的联系工作,对贷款主体及其关联方、包括亲属等重大经营变动信息的全面、广泛、深入地搜集和挖掘,尽早掌握。上述案例,村镇联系人的及时报告和与保险公司关于保险赔偿金额及资金到账时间的有效沟通,使我们能够早发现、早介入,增加了成功清收的几率。

三、用好“感情牌”。清收贷款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服务“三农”更是我们的使命所在。因此,在清收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对待客户,因人制宜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上述案例中,我们将农信社对客户的关怀、帮助及时送达,让他们感受到农信社的温暖;在借款人感情脆弱之时,加大对担保人的执行力度,通过担保人向借款人传导压力;同时,通过与借款人和担保人重新回顾合同签订时的视频资料,用他们当初表示“严格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执行”的承诺视频不断地唤起、焕发他们的良知和承担责任的勇气。

四、筑好“后方营”。作为发放贷款的主体,贷款放出后的贷后检查跟踪更是重中之重,定期和不定期地做好贷后检查管理工作,时刻掌握借款人及担保人的情况,出现突发事件才能及时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制定清收办法。

不良资产的风险化解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加强与各方的沟通联系和配合,抓住有利时机,借助多方力量来化解信贷风险,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路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