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乡村振兴专刊

步入稳步健康发展快车道

——我市核桃产业化发展调研

□ 本报记者 梁 瑜

“十三五”以来,我市牢牢把握转型跨越发展奋斗目标,按照“良种化繁育,标准化建设,科学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核桃产业,全市核桃种植面积达300多万亩,正常年景销售收入6亿元,全市各类核桃加工企业153个,年加工量4000万公斤,产值10亿元。核桃产业真正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摇钱树”和“致富树”。

核桃产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我市围绕“示范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的目标,依托汾阳市核桃良种繁殖试验园,先后从中国林科院、山东省农科院果树所、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等著名核桃品种研发单位引进新品种20余个,建成占地面积150亩、保存核桃良种基因100余个的核桃良种基因库。还与中国林科院达成了核桃品种观察试验站建设协议,与山东省农科院果树所达成了新品种试验基地建设协议。

严格按照资源特点,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设核桃基地。汾阳市依托传统优势,建立起“五大示范园区”:南偏城片区汾州核桃老树保护基地示范园区;杨家庄片区有机核桃种植示范园区;栗家庄片区核桃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区;下池家庄片区核桃良种基地示范园区;峪道河片区优质核桃苗木繁育示范园区,五个示范园区基本涵盖核桃生产的各个方面,是果农生产学习的示范园,为标准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市现已形成从核桃苗木繁育、建园定植、核桃加工、管理技术输出的核桃产业链条。同时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营销团队。仅仅汾阳一地,目前就发展规模以上加工企业30余家,年加工核桃3.5万吨。核桃专业合作社106个。该市正常年景种植核桃收入2亿元,核桃加工2.5亿元,核桃苗木销售2亿元,输出技术劳务5000万元。

但由于多年历史欠账等原因,制约我市核桃产业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比如,落后的核桃分散管理模式不利于大面积更新品种,对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管理形成瓶颈。对核桃产业的投入较为有限,对林农补贴投入的力度,不足以调动林农的积极性。对科研机构的投入也显不足等等。

政策扶持提升效益

核桃产业已成为我市适宜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成为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要做强做大核桃产业,实现富民强市目标,必须充分发挥我市核桃品牌优势,加大发展力度,继续实施良种化繁育、标准化建设、科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扶持政策,从而带动核桃产业的大发展。

要迅速铺开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市将重点实施210万亩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其中新发展核桃经济林80万亩,高接换优30万亩,建设红枣核桃综合管理示范基地100万亩。应将核桃产业列为支柱发展产业,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加强优秀管理人才引进和培养,推广先进生产技术,真正让核桃产业成为富民产业。

成立核桃产业发展的专门机构。吸收全国、省内专家学者组成智囊团。从建园到栽培管理,从产品收购到精细化深加工,从品种研发、产品研发到产品营销,全方位指导助推核桃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依托“汾阳核桃良种繁殖试验园基地”,建立高标准国家级良种基地,为我国北方提供优质苗木。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充实科研技术人员,扩大研发范围,着力将其打造成新品种试验基地,新技术推广基地,新产品研发基地。

扶持龙头栽植和加工企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核桃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实施龙头企业引领发展战略,依托龙头企业创建品牌效应,带动全吕梁市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改变销售方式,打造电商平台。帮助核桃加工企业调整营销策略,改变营销方式。在巩固传统销售渠道的前提下,积极打造电商平台,线下和线上相结合,争取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