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县域·交城

党建引领促发展 富民强村谱新篇

——交城县野则河村抓“三基建设”促脱贫攻坚纪实

□ 路小飞

交城县野则河村位于西社镇,距离县城30公里,全村共有耕地170亩,157户462人,其中,贫困户42户96人,全村党员共14人,支部班子3人,村委班子5人。去年以来,该村以加强“三基”建设为契机,着力推进村级民主管理,真心实意为民服务,狠抓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抓班子夯实战斗堡垒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坚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是农村发展的关键所在。为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野则河村坚持引领班子引领队伍、队伍向支部看齐,打造出战斗力强的党支部阵地。

狠抓班子建设。按照“基层组织整体提升年”活动的安排部署,严格执行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生活制度,特别是充分利用每月25日的“主题党日”活动,落实上级要求的各项规定动作,对工程占地、水渠修缮、低保复核、护林防火等村内大事小情进行集体研究,班子凝聚力不断增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显现。狠抓队伍建设。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参加县、镇组织的各类培训,充分利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和远程教育站点,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市场经济、农业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开展公开承诺践诺,村干部轮流坐班为民办事服务,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狠抓阵地建设。大力推进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按照农村支部“六个一”标准,投资13万元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了提档升级,翻修房顶、粉刷墙面、新建国旗台和大门、制作版面、购置办公桌椅等,村级活动场所焕然一新。

抓机制推动民主管理

为切实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野则河村“两委”始终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党员干部好的作风带动形成了团结一致、凝心聚力的民风,有力地促进了全村和谐稳定。

健全完善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发展党员工作制度、村级“三重一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党员星级评定制度、“两委”干部和党员定期考核测评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化管理制度,使村级日常工作有章可循,把村级权力运行和党员发挥作用情况完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坚持民主公开。凡是涉及村内重大事项、重大决策,有关村内大额资金的使用情况及各项项目的实施,村两委都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和党员大会,集体讨论决定,决定的事项及时张榜公布,让村民随时了解村内开展的各项工作,真正让村内事务在阳光下运行,增强了工作透明度,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培育文明村风。以“传承好家风、争当文明户”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用良好的家风家教、村规民约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影响和带动全村形成文明新风尚,一个不到500人的小村庄,基本上年年都能考上大学生。

抓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村干部工作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衡量村干部工作好坏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能不能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这也是近年来村“两委”工作的重中之重。壮大集体经济。村两委对6份土地承包合同中存在的合同与实际占地面积不符、承包费较低、拖欠承包费等问题,通过会议研究,与承包人协商,上调和补交了承包费用,完善了补充协议,同时与没有合同的2户私自占地村民新签订了承包合同,共为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完善基础设施。打扫村庄周围多年的卫生死角,共清理垃圾450立方米,修建垃圾池5座;投资8万元新建浇地拦水坝一处,投资6万元拓宽饮水渠400余米,修补田间道路500余米,为村民的劳作和生活进一步提供便利;新建健身场地50余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7套;粉刷墙面500余平方米,刷写各类宣传标语十条。发展特色产业。引导村民发展白皮松、油松种植,有28户种植白皮松共269.3亩、293240株,种植油松19.3亩、9400株,其中贫困户种植白皮松共17亩36600株,经济树木的种植产业为全村脱贫工作的不断深入提供了重要路径。同时,在驻村工作队的大力帮扶下,为贫困户办理5万元的小额金融贷款46笔,每笔贷款每年可获得3000元的稳定分红;想方设法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增收,28名贫困群众找到合适工作,实现年人均2万元的稳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