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县域·汾阳

汾阳文化知道点之

【汾州民俗“窜黄蛇”】

汾阳传统民俗“窜黄蛇”即九曲黄河阵。凡绕游九曲之人,总想对它的历史由来作一番了解。

汾阳传统民俗“窜黄蛇”,即九曲黄河阵,是流传于汾阳的一种民间社火活动,每年元宵节期间举行,为民间祈福求财、祛邪去病的游乐灯阵。我国民间一直有绕九曲的习俗,随着佛教和道教文化的传播而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吕梁沿黄河地区的柳林、孟门,晋中地区的祁县、太谷等地也有摆此灯的风俗,而汾阳市峪道河镇后沟村的九曲黄河阵已于2008年被列为吕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峪道河镇为汾阳四大集镇之一,向阳古驿道、孟良寨、三十里桃花洞远近闻名,马跑神泉、彪岭樵歌曾列入古汾州八大景,峪道河镇自古就是汾阳的一大风景名胜区。

在峪道河镇,后沟村是个名不经传的小村子,距离县城近三十华里。村子四面环山,村舍层层叠叠,与马跑神泉仅隔一道山梁,传说棋盘峁曾经是神仙下棋的地方,后沟村后生“看了神仙一盘棋,误了自己一辈子”的传说,又为这个小村子增添了几许神秘。

后沟村村子虽小,但古建筑不少,村东有华严庵,在古汾州地界颇有名声。华严庵建于明天启年间,寺院依山而立。现在,寺院仅存康熙四十年重修华严庵时的石碑和依山坡挖凿的窑洞式殿宇的旧址。寺中有七宝玲珑塔一座,始建于明代万历年而成形于明崇祯年间,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塔高七层且雕刻有底座,砖木结构,以砖雕见奇,斗拱、塔檐仿木结构惟妙惟肖。

在蒙蒙雾霭中,玲珑塔时隐时现,悠久与厚重之感悄然弥漫在这片土地上。后沟村虽是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小小村落,但却是汾阳唯一保留着传统民俗“窜黄蛇”的村庄。

“窜黄蛇”的传说

“窜黄蛇”以武王伐纣时遇到的九曲黄河奇阵为原型演变而来,因原阵由六百魁梧大汉垒人墙组成,因此这项活动也叫“游百壁”。当时武王的兵马被纣王的恶阵吞噬了成千上万,无奈之时,姜子牙上昆仑山请出了道家的祖师爷元始天尊和老子才将此阵的死门堵死,活门打开。得此秘诀的姜子牙协助武王在伐纣的战争中步步取胜。《封神演义》中说此阵“九曲曲中无直,曲尽造化之奇,抉尽神仙之秘,任他三教圣人,遭此也难逃脱。”因此,这个阵早先是一个恶阵。

这项活动虽然起源于几千年前的纷纷战火,但在历代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凝聚黄河流域群众的智慧,将它与宗教文化活动进一步融合,逐渐发展为民间的一种集祭祀与娱乐为一体的活动,老百姓们借此活动祈神求福、娱乐心情,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黄河与九州大地的无限崇拜和敬仰。

民间习俗

汾阳传统民俗“窜黄蛇”的起源和发展与后沟村的华严庵密切相关。在后沟村,华严庵供养佛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起塔供养,就是华严庵中的玲珑塔;一种是燃灯供养,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的“窜黄蛇”闹花灯。据华严庵现存碑刻记载,可知华严庵建于明天启年间。因此,汾阳传统民俗“窜黄蛇”至少起源于明代。

“窜黄蛇”汾阳话作“转黄河(音xi)”,也叫黄河灯会,据《帝景物略》(1635年)记载:正月十一日至十六日,乡村人缚秫秸作棚,周悬杂灯,地产二亩,门径曲黠,藏三四里,入者误不得径,即久迷不出,曰黄河九曲灯也!

黄河牌楼

传统的黄河灯会由黄河牌楼、塔塔旺火和黄河阵组成。黄河牌楼一般搭建在黄河阵入口处,牌楼占地八平方米,高三点五米,顶部架满松枝柏叶并插五色彩旗,悬挂五色彩灯,牌楼内设置神案,供桌上放一斗,斗内盛满五谷粮食,用黄纸密封,然后在斗内插十三个神牌位,分别为河神、五瘟不染神、四海龙王、公式公式神、五谷神、福禄财神、灯光菩萨,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观音菩萨、送子娘娘、满天星斗、山神、一切诸神。在黄河牌楼右前方八米处,还要搭建一座高大的塔塔旺火,完全用黑炭垒成,圆圆的馒头状,就地而垒,高高地矗立而不倒……

后沟村的黄河牌楼,现在已经简化成了一个门,所供的十三位神以风神为主,其他的神便忽略不提了。黄河阵中要插九州旗,九州旗分别代表古代九州。转黄河便是神游九州哩!黄河阵中央立一根十米的高杆,上悬冀州大旗,高杆名叫长命杆,现代人已经将此高杆改为观音菩萨像了。四面八方八个回字中插八卦旗,分别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窜黄蛇”仪式

每年元宵节期间,后沟村便会准时扎九曲,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也会不畏路陡天寒前来游灯阵、求福祉。仪式主要有搭牌楼扎九曲黄河、请神插牌位、祭神祈福、娱乐表演、放焰火、游九曲黄河阵、送神七部分。

九曲黄河阵

九曲黄河阵民间也有叫九曲迷惑阵、九曲连环阵。灯阵由横排十九根,竖排十九根,共三百六十一根灯柱组成,整个黄河阵占地九百平方米,每根灯柱高一点五米,由高粱秸秆捆扎而成(现在灯柱已换作钢管),灯柱间有横杆相连,间距为一点五米,断开处便是黄河阵的通道,通道全长约九百米,通道蜿蜒曲折而成九个回字,而九个回字,还有人解释为九个佛家标志万字。灯阵如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述,总是峰回路转,千折百回,稍不留神,这转黄河就把人转得迷乎了,眼睁睁地看着灿烂的灯火,就是转不出这灯阵来……

在九曲灯阵的中央竖着一根高杆,俗称“老杆”,上面悬挂着红黄绿紫蓝五种颜色的方旗和两盏灯笼,串起来的彩旗和五色灯从“老杆”中间连向灯阵的东南西北四个角,四周也有灯笼和五色彩旗围绕着灯阵,构成了颇为壮观的九曲黄河阵。

黄河灯

灯阵的每根灯柱上都用木托托起一个灯盏,共365盏灯,一盏灯代表一天,365盏则象征着一年。灯盏中,一个小酒樽做得灯瓜瓜置于木托上,内放灯芯和大麻油,外面用各色纸张糊成圆柱状。掌灯后,有人会在灯阵中不断为灯添油,或者把被风吹灭的灯重新点燃。夜幕下各色灯显的五光十色、万紫千红。如恰遇瑞雪,盏盏灯火,更富有诗情画意。

求灯是后沟村“窜黄蛇”活动的压轴戏,人们转黄河,图的并不仅仅是红火热闹,这项佛教敬神祈福的风俗,早已经随着宗教的传播深深扎根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了。

后沟村的黄河灯有平安和谐灯、风调雨顺灯、发财发福灯、生儿育女灯、加官进爵灯、金榜题名灯等等,转黄河许愿后带灯回家,第二年如愿后要带灯还愿,就在这一许一还间,这转黄河的习俗便在民间不断地流传了下来。

转九曲的方式十分丰富,在现场参与活动的群众拿着寓意美好的黄河灯,沿着灯杆连成的纵横回旋的迷阵来回游走、寻找出路、考验智慧,大家在欢笑声中祈福,在吉祥如意的好兆头下尽情欢乐。

一般转九曲时,先由秧歌队前面开路,边敲锣打鼓,边扭秧歌。群众尾随其后,浩浩荡荡,弯弯曲曲,缓缓而行。每进一曲阵门,都要唱喜庆秧歌,祈求天地神灵保佑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转九曲的方式五花八门,有单人转的,也有几个人合伙转的。他们沿着灯杆连成的纵横回旋的道路绕来绕去,有的游出去了,有的游出去又绕回来,引起一阵阵欢笑。据说谁能够顺利地转完九曲,一年四季就会健康平安,风水旺,运气旺,百病不侵,大吉大利,民间还有“转九曲五谷丰登,抱老杆祛病消灾”“游了黄河灯,一辈子不肚痛”“游了黄河灯,全家享太平”的谚语,故而转黄河也叫“游百病”。

近几年来,后沟村把这种民间文艺形式不断完善发扬,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到这里体会这一古老文化习俗的魅力。

九曲黄河阵,曲中无直,但人生曲中有直,无曲便无直,曲中以求直,畅游可感悟人生。

九曲黄河阵,已不是厮杀的战场、除妖崭魔的工具,而是欢乐的海洋,是人类进步、和谐、文明、富裕的缩影。

九曲黄河阵,是民间文化的一朵奇葩,内涵丰富,给游人以平安、幸福、希望。绕九曲来吧,它将使你得到满足、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