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县域·离石

贾莹:在扶贫一线绽放青春光芒

□ 郭雪梅

要担当时代责任,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离石区市场监管局驻坪头乡呼家山村第一书记贾莹谨遵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的殷殷希望,让自己的青春岁月在扶贫一线战场上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绽放青春光芒。

用真情解民困

2018年1月,在刚转为正式党员不到一周,贾莹就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来到扶贫一线,开启了驻村帮扶第一书记的工作生涯。

你跟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贾莹深谙这个道理。刚从机关单位来到复杂的农村开展工作,贾莹有过退缩,也有过了顾虑。但是,当望着群众渴望脱贫的眼神,她知道唯有迎难而上才不负组织信任。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为了尽快熟悉扶贫工作,更精准的了解贫困户基本情况,建立更加完善、全面的扶贫档案,贾莹将驻地当作自己的家,起早贪黑、走村串户,深入农户调查摸底,访贫问苦,足迹踏遍了村子的角角落落。通过召开支村两委会、民情恳谈会、产业座谈会,找出了村问题症结:“支部战斗薄弱、基础设施落后、产业技能欠缺”。经过一番集思广益,最终确定了“强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提出了以“订单种植、规模养殖、转移就业”的脱贫路径。

用真心解民忧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在基层锻炼的这一年,一件件民生工程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一项项帮扶措施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在看到群众一张张笑脸时,贾莹欣慰的笑了,所有的辛勤付出都是值得的。

呼家山村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落后,产业薄弱,群众吃水难、行路难。她认为,要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首当其冲要改善吃水问题。为此,在全村2018年推广了集雨硬化工程的基础上,动员天利和石料厂投资40万,为村内开挖了620米的深井、打破了饮水制约发展的瓶颈。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句诗词用来形容年前呼家山的处境并不夸张、因排水占地等纠纷烂尾两年有余的村通公路,去年雨季两次被大水冲段,严重阻碍了村民出行。面对棘手的两难纠纷、贾莹下定决心全面贯通该路。面对她的决定,村民们纷纷摇头否认。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她让望而却步,反倒是激发了战胜困难的斗志。于是,在一次次与区交通局和涉事村民的沟通协商,一次次与党员商讨制定村级占地赔偿标准和合理的排水方案,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化解多方矛盾,打通了幸福之路,让百姓干干净净出门,平平安安回家。

在基础设施改善上,她积极争取民生项目资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投资20万元修缮“六个ー”阵地建设;投资80万元实施了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对村内3000多平方米的残墙断壁进行了修缮,美化了道路两旁1000平米文化墙;投资10万元新建了标准卫生室;投资15万元硬化了户通道路1500米;投资10万元新安装路灯20盏。

用产业解“穷结”

以前,呼家山村的农田种植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以传统的农作物和传统耕种方式进行生产,经济效益低下,收入途径单一。为此,针对贫困户不同的致贫原因和自身特点,因户、因人精准把脉开方,多方施策。充分发挥帮扶单位的职能优势、行业优势,整合所在行业资源,开出不同良方。截至2018年末,全村43户13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42户129人已脱贫,剩余1户贫困户也已协助找到稳定门卫工作。

针对低技能务工群体,实施技能扶贫工程。结合村内因缺技能和就业渠道的贫困户实际,协助联系餐饮企业,为村内12位闲置劳动力提供厨艺提升培训及就业介绍。

推动易地搬迁,强化就业跟近。号召易地搬迁点所属田家会街道的办育民食品配送公司等3家食药企业与贫困户建立劳务合作关系,解决了5户6人的就近就业问题。

创新种植模式,确保农业增收。呼吁东裕薯业等3家爱心食品加工企业与种植户建立订单合作模式,组织农户参加旱作农业技术培训的同时鼓励播种优良品种。并利用禾木田园电商平台及订单种植销售各类农产品2万余斤,确保30户种植户销售渠道畅通的同时户增收1000元。

开设公益性岗位,解决闲置劳动力。根据岗位职责要求及个人技能,5户贫困户走上核桃林管护员、光伏清洁员、环境卫生员、护林防火员等公益性岗位就业。

兴建农民合作社,推动规模养殖业。探索推行“党支部+合作社+扶贫户”的新模式,通过村集体牵头,能人大户带贫困户的方式建立了新鑫农业合作社,帮助贫困户学习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将原来抗市场风险较差的零散养殖户按投工、投资方式,吸收了10户贫困户进行规模化养殖。

针对老弱病残无劳动力群体,实施减开支战略。利用无职党员设岗定职的“便民服务岗”定期集中办理相关惠民手续,组织了3次义诊送药、2次免费理发等公益活动,为行动不便贫困人员提供便利的同时有效减少了额外开支,降低生活成本。

“我志愿加入精准扶贫工作队,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脱贫攻坚奉献力量,贡献青春”担任第一书记时的铮铮誓词还犹在耳边,在今后的工作中,贾莹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让“新青年”的时代风采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