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武勇干了啥,缘何群众评价高?

□ 本报记者 冯海砚

从汾离高速驶入吴城收费站的时候,往北远眺,一道亮丽的风景映入人们眼帘:农家舍院穿上了白纱,进村的一排排房屋院墙上,孝道文化、法制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文化绘画在灰砖边白底色的映衬下颇有几分文化韵味。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直通村口。村口小游园内,绿草坪上时常有三五个拉家常的婆姨们在健身器材上嬉戏打闹……

这一场景来自于离石区吴城镇李家湾村。李家湾村民们逢人便说:村里通了柏油马路,建起了小游园,变化真是太大了;逢人便夸:俺村有个武书记,过好日子全靠他!

村民们说的是村里来的第一书记武勇。

武勇是离石区城乡建设管理局市政股股长,2017年7月,响应全区打赢脱贫攻坚的号召,主动请缨,自愿深入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吴城镇李家湾村担任第一书记,后又兼任驻村工作队队长。不到两年的时间,在他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李家湾村54户15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已脱贫53户158人,脱贫率达到98%。李家湾村荣获“五好党支部”,他自己也先后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奖候选人”“脱贫帮扶青年先锋”“优秀第一书记”等称号。

怎样才算合格的第一书记?归根到底,群众最有发言权。

城里的女娃子嫁到了俺们村

“李金虎家刚刚办过喜事,儿子娶回了媳妇。”

“他儿子不是在天津打工吗,媳妇是哪里人?”

“听说是吕梁新区那边的。”

5月13日,武勇随李家湾村党支部委员李海长到村民李金虎家走访,一路上和李海长询问李金虎家最近的情况。

走进李金虎家院子,院子上空挂着的红绸缎已经有点褪色,但窗户玻璃上的大红公式字还格外显眼。李金虎去后山种地了。妻子张国清循着声音迎了出来。一看是武书记,连忙掀开了门帘,赶紧推着让进屋里坐。

“听说娶回好媳妇了,还是城里头的!”

“孩子们自己找的,孩子们相互看下就行。”

“女方那边满意不?”

“满意着了,订婚那天媳妇娘家人在村里转了一大圈子,都夸咱村好:好村子,有公园、进村就是柏油路,和城里不差甚。”

“吴城离市区大概车程有四五十分钟的样子,比起其他乡镇算得上是离石区比较偏僻的乡镇,一般城里的女娃子是不愿意嫁到吴城这边来的。”李海长打断了武书记和张国清的对话补充说。

李金虎是村里的能人,也是个勤快人。通过扶贫贷款养起了羊,有大几十只。儿子在天津一家汽车企业打工,一家子的生活过得还算凑合。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去年的一个夜晚,两只野狗潜入羊圈,30多只羊一夜之间被活活咬死。第二天一大早张国清去喂羊,看着羊圈内躺倒的一片羊,一下子傻了眼。

武勇知道情况后,第一时间与贷款银行取得联系,紧急启动了风险补偿机制,又多次与民政部门协调沟通,帮忙申请了3000元的临时救助金,让这一家子度过了难关。现在李金虎不只养羊,还养起了牛。

能娶回城里的媳妇,不仅仅是因为村里确实发生了大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李金虎一家生活条件也有了大的起色。院子里几间小平房贴上了瓷砖,整个院落既干净又亮堂。屋内拾掇得干干净净,沙发、电冰箱、液晶电视一应俱全,墙上挂着儿子和儿媳的婚纱照和大红“喜”字更是给这个小家庭增添了不少喜气。

“丑八怪土豆”不再愁销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吴城人,人人爱吃莜面山药蛋。这里山寒水穷,风大沙多,适宜种植这些高寒作物。这些年来,种植莜麦的农户少了,但是土豆依然是庄稼人主要的产业。

李家湾也不例外。

武勇上任那年李家湾是个丰收年,村民们菜窖里的土豆堆得满山高,就是没有好市场好销路,村民们干瞪眼,武勇比农户更着急。武勇集思广益,结合自身工作优势,制定了多元营销模式:为土豆设计了LOGO标志,注册了“丑八怪土豆”品牌商标,定制各种规格包装,并植入二维码在网上进行兜售。那年冬天,武勇亲自为村里的土豆和其他农副产品以及羊肉拍照、设计包装袋,编辑广告宣传语,通过微信平台、淘宝、农产品销售网大力宣传。并积极协调无偿征用吴城镇307国道沿线的各类广告媒体,线上线下互动宣传。同时,在村委设置销售点对本村各类农副产品、畜牧肉类进行全方位多元化营销。

“以往村里的土豆要在第二年新一轮土豆种植的时候才可以销售完,而现在不出冬季,土豆基本都预定出去了。”李海长介绍说,“秋收过后,村民最发愁的就是土豆销路问题,有时候要卖到来年下种的时候。这几年,外地的新土豆上市早,我们的土豆根本卖不上好价钱”。

借助这种模式,村里的红豆、黄豆、羊肉都有了好市场。李海长说,土豆日均销售量达到三千到四千斤,红豆和黄豆日销量达到二百到三百斤,土豆由原来的收购价3毛上涨到现在的5到8毛,羊肉每斤由过去的每斤35元上升到四五十元。

80后小伙子缘何回村种地?

路宽了,路顺了;人居环境好了,生产条件也好了。李家湾村,向贫瘠挥手作别的同时,美丽乡村也迎面扑来……

李家湾的变化,基础设施最直观。阵地建设规范了,老百姓住上了安全房,走上了柏油路。武勇先后协调资金600余万元硬化了李家湾村后山循环路7.5公里。对村内主干道和村里活动场所进行了柏油硬化,打通了农民农业生产多年来大型机械不能上山的困境,村里基本消除了“断头路”,到哪都四通八达,村民们真正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便不会再‘等靠要’”。今年35岁的王月明是典型的80后,在中阳钢铁有限公司上班的他,家虽然定居在中阳,但这两年三天两头就往村里跑。

王月明除了想经常回家看看父母,最重要的是不放心自己种植的300亩芍药。

这个年代,大多数80后宁愿外面打工赚钱也不愿意回家种地,而王月明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村里这几年发展好多了,路通了,环境也变好多了,国家的政策也一年比一年好,回家种地又可以增加一大部分收入。”王月明在村里通过流转土地种植了300亩芍药。他粗略地算了一笔账: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每亩收入保守价格应该在几千元以上。

“政策给到位了,关键还得让村民看到发展的希望。只有各方面的环境好起来,村民们脱贫的勇气和决心才更高涨。”武勇这样说道。

王月明的家处在村里的最高处,站在院门外,村里的景色一览无余。“这几年,村里确实环境好了,村里也被列入了区里的‘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民们生产生活积极性高了不少。”武勇还为村里的两户贫困户跑来了“农家客栈”指标,相关手续已经备齐,等旅游旺起来,就可以开门迎客了。

正午时分,80岁的冯冬梅老大娘坐在村委大院向阳的办公室底下,和记者一一道起那些已逝的场景:“原来进村的路两边都是杂草,路也破烂得不成样子,看着离国道近,离镇上步行也就十几分钟的样子,可是村子压根在别人眼里不起眼。”

临别时,走的是出村的另一条新路。停车驻足,骋目流眄,整个李家湾村,已是满眼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