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地处河北省南部,辖6区、11县、1个县级市和冀南新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57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河北省卫生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原经济区规划》均将邯郸定位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邯郸历史文化悠久。具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和31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世界上粟(谷子)和黍的最早发源地,也是中国家鸡和中原核桃的最早发现地。战国时期,作为赵国都城达158年,是秦始皇的出生地和成长地。西汉时期,邯郸为赵国(藩国)王都,除国都长安之外,与洛阳、临淄(今山东淄博)、成都、宛(今河南南阳)共享“五都盛名”。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邯郸南部的邺城(今临漳县境内)先后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古都。五代时期,邯郸东部的大名初为后唐国都,后为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的陪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出自邯郸或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达1584条,被誉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邯郸还是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的发源地,享有“太极拳圣地”的美誉。
邯郸交通方便快捷。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是东出西联、通南达北的重要节点。境内铁路交叉、国道交会、高速纵横、机场通航,具有综合立体交通优势。邯郸机场开通到上海、杭州、温州、广州、深圳、厦门、成都、沈阳、哈尔滨等19条航线,铁路有京广、邯长、邯济、邯黄铁路和京广高铁,高速公路有京港澳、青兰、大广、绕城和邯大高速公路。邯郸到北京的高铁车程、到上海的航程,均为2个小时。1小时经济圈,可覆盖中原经济协作区13个城市6000多万人口。
邯郸产业基础雄厚。素有“北方粮仓”“冀南棉海”和现代“钢城”“煤都”之称。境内已探明矿物资源40多种,煤炭和铁矿石储量分别为54亿吨和4.7亿吨,是我国著名的焦动力煤和高品位铁矿石产区。工业门类齐全,国民经济行业41个工业大类中,邯郸有36个。钢铁、煤炭、电力、建材、纺织、日用陶瓷等传统产业优势明显,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邯郸发展环境优越。是最早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试点市,拥有全国一流的政务服务中心,列出了全国第一份市长权力清单。先后荣获中国最具创新绩效城市、全国十佳开放型政府杰出服务奖、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城市等称号。目前,已有美国沃尔玛、法国圣戈班、澳洲联邦银行等5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邯郸,与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
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454.6亿元,增长6.6%;全部财政收入完成438.1亿元,增长19.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3.4亿元,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86.8亿元,增长9.3%;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1.2亿美元,增长2%;出口总值99亿元,增长8.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1133元、14307元,分别增长8.2%、8.8%。
(本版图文均由邯郸日报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