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标的理念包含着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包含着正确把握数学教育的特点以及积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和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数学课程。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理念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数学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课堂教学。
一、让学生快乐自由地学习。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我们都知道,好奇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接受情感体验的一种动力,“矛盾”情境则能引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变被动为主动,使兴趣能持续发展。例如在导入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有趣的情境,制造矛盾,使学生在情境中按照老师的设计快乐、有序、自由地学习。
二、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在课堂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学习,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三、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教学中,构建对知识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四、让学生品悦成功的喜悦。要热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生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数学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总之,要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每位教师要利用有利时机,多动脑筋,勇于探索,让学生在紧张、活泼、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作者单位:中阳县城内北街小学)